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帝師翁同龢爲何坑了李鴻章一輩子

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帝師翁同龢為何坑了李鴻章一輩子

李鴻章(左)與翁同龢

曾有人說,甲午之敗,敗在帝師翁同龢的手裡。如王伯恭在《蜷廬隨筆》中說的:

「甲午之事,始於項城(袁世凱),成於通州(張謇),而主之者常熟(翁同龢)也」。

說翁同龢要對甲午之敗負責,原因有三:

一則他是帝師,其主戰姿態大大影響了光緒皇帝;

二則他手下那幫不知兵而又好鼓譟的如張謇之流肆意造勢,影響了決策;

其三是翁同龢掌管的戶部有意牽制乃至阻礙了北洋水師的發展。

如《國乘備聞》中所記:甲午海戰失敗後,翁同龢奉命急赴天津詢問對策。李鴻章見翁後怒目相視,半晌才說:

「翁師傅總理度支,平時請款輒駁詰,臨時而問兵艦,然兵艦果可恃乎?」

翁陪笑道:「計臣以撙節為盡職,事誠急,何不復請?」

李鴻章恨恨地說:「政府疑我跋扈,臺諫參我貪婪,我再嘵嘵不已,今日尚有李鴻章乎?」

翁同龢聽後,一時語塞。

從這個意義上說,戶部下達的禁止外購軍械令對北洋艦隊大概是最為致命的。

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帝師翁同龢為何坑了李鴻章一輩子

從1889年開始,北洋艦隊即停止購買新軍艦,而日本卻以每年增加一條新軍艦的速度快速擴張,至甲午年時,日本艦隊已經全面超越了北洋艦隊,勝敗已分矣。

也有人說,翁同龢阻擾北洋艦隊的發展其實是與李鴻章有著私人恩怨有關。

原來,在剿滅太平軍時,翁同龢長兄、安徽巡撫翁同書被曾國藩彈核「縱賊、失城」等大罪,結果翁同書褫職戍邊,其父翁心存一氣身亡。

而這一彈章,正是出自李鴻章的手筆。

由此,無論李鴻章搞海軍還是修鐵路,處處都受到翁同龢的掣肘,「李公困疆畿二十年,疑謗紛紛,終不獲行其志。」

《蜷廬隨筆》中,王伯恭還記載了另一段親歷,說:

「甲午戰前,翁同龢一力主戰,李鴻章言不可輕開釁端。我去見翁,向他力陳主戰的錯誤。我想翁也是我的老師,他向來是器重我的。但翁聽了我的勸說後,笑我是書生膽小。

我說:‘臨事而懼,古有明訓,豈能放膽嘗試?而且,大陸無論兵器還是戰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輕率地開戰啊!’

翁說:‘李鴻章治軍數十年,掃蕩了多少壞人!現在北洋有海軍、陸軍,正如火如荼,豈能連一仗都打不了嗎?’

我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今已知自己確實不如人,哪裡有勝利的希望呢?’

翁說:‘我正想讓他上戰場一試,看他到底是騾子是馬,將來有整頓他的餘地!’」

如果王伯恭所記是實,則翁同龢之誤國,實堪髮指也。

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帝師翁同龢為何坑了李鴻章一輩子

事實上,就算戰敗求和之後,翁同龢還逮著機會就坑李鴻章。如其在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1895年4月16日)的日記所記:

「見起二刻,書房俄頃,再到直房,辰正三散,極早也。……見李電,言廿(念)三日巳刻畫押,限廿日在煙臺換約,來請示。答以今日未及進呈,並明日請旨後再復,然巳刻不能到也。」

從這段日記可以看出,翁同龢當天最少兩次見到光緒皇帝,其明知光緒一定會同意畫押(也只能同意),但他卻有意將李鴻章電報壓下,非要等到次日早朝時再上報給光緒皇帝做最後定奪。

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帝師翁同龢為何坑了李鴻章一輩子

翁同龢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光緒正式同意畫押的電旨在正式簽約前到不了李鴻章的手裡。其中的伏筆,看似簡單,實則大有深意。

試想,一邊是強敵壓迫,必須準時簽約畫押,否則另起事端,不但此前談判成果毀於一旦,誰又能承擔其後果?

另外,如事態變化要追究和約責任的話,如果李鴻章不候旨而先畫押,同樣難逃其咎。

如是,翁同龢對付李鴻章的如此手腕,恐怕只能用「用心歹毒」來形容了。

據其次日日記:「再到直房看電旨稿,巳初二刻散。……」可見其對此事是一直放在心上,而事後也證明,他的這點小計謀得逞了。

而在馬關談判的李鴻章這邊,直到三月二十三日午刻才收到來自總理衙門電報:

「廿二午後始接到廿一亥電,不及進呈,須俟明早請旨發電,計巳刻斷不能到。前旨既令定約畫押,原系一事,應由尊處酌辦。」

文末,電文還假惺惺地問了一句:「貴體是否已愈,並電覆。養酉。」(養為二十二日,酉時為下午5至7點)

對此,李鴻章還能怎麼樣,其事畢後回電:「正發電間,奉養酉電,敬悉。事已定,押已畫,不及侯旨。」

這一切,正如翁同龢所料,毫釐不差。

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帝師翁同龢為何坑了李鴻章一輩子

如此,吳永也在《庚子西狩叢談》中記載的一件事或許有一定的真實性,其中說:

李鴻章甲午年後失勢,其門下賓客與下屬為了個人前途而奔走他門,其中袁世凱竟跑到了自己的死對頭翁同龢門下。

某次,袁世凱來拜訪這位過氣的老主管並勸他暫時告假還鄉,等到朝廷有難事了再次出山,以挽回昔日的聲望。

孰料,李鴻章還沒等袁世凱說完便厲聲呵斥:

「停,停!慰亭,你是給翁叔平(即翁同龢)當說客來了嗎?我要是出了缺,那他就可以升到協辦大學士的位置……他想得倒挺美!別人出缺讓個位置給他,那與我無干……

但要想讓我空個位置給他,這萬萬辦不到!我只要有一口氣在,就決不會無故請辭。你要是受他所託,在這花言巧語,我是不會被愚弄的!」

如是,李鴻章和翁同龢的死結至死未休,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而最令人發噱的是,這兩個鬥了一輩子的權臣,其死後卻被人送了一幅合在一起的輓聯: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飢!

如地下有知,恐怕李鴻章和翁同龢都會大搖其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