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首相甲午戰爭元兇,卸任後差點成爲中國「帝師」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憲法之父,長州五傑之一,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明治後期日本政界第一人,四次組建內閣,在任期間發動甲午戰爭,並親自參與談判,要挾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脅迫中國賠款並割讓臺灣,戰後出任第一任韓國總監。在日本人的眼中,他無疑是改革維新,開疆擴土的英雄。但在當時急需改革的清政府裡,他也同樣有一大批崇拜者,其中就包括維新派的核心人物康有為、梁啟超。以及期待成為像明治天皇一樣帶領國家走出困境的光緒皇帝。

他是日本首相甲午戰爭元兇,卸任後差點成為中國“帝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1898年9月,卸任首相職務的伊藤博文以私人身份訪問中國,在當時北京的日本使館裡逗留了一個月,這一個月大清的宮廷裡風起雲湧,維新派和年輕的光緒皇帝在努力為腐朽的清王朝尋找一條出路。伊藤博文在他們眼中正是他們需要的過來人。

在中國的這一個月裡,伊藤博文幾乎會見了晚清的所有政要和政治派別的領袖,維新派對伊藤博文期望極高,康有為熱切希望伊藤博文為中國帶來日本的改革經驗,光緒皇帝於9月20日在勤政殿會見了伊藤博文,光緒皇帝待以親王禮,賜坐御側。

伊藤博文向光緒帝提出,中國要完善學校教育,培養人才,在進行兵制改革時,也要優先設立士官學校,培養優秀軍人,而不是優先搞軍事裝備,富國的根本,不是提高海關稅,而是推動國民搞生產,要強國,先強民。同時伊藤博文也表達自己想為中國的維新變法出一份力。他對光緒帝說道“謹遵崇命,他日猥承總署、王、大臣下問,外臣當竭其所知以告”。光緒帝對此番言論非常贊同,也表達了想請伊藤博文為“變法總顧問”,指點皇帝進行變法,頗有“準帝師”的意思。

他是日本首相甲午戰爭元兇,卸任後差點成為中國“帝師”

光緒皇帝

但歷史就是如此的充滿了戲劇性,在結束與伊藤博文的會面之後,光緒皇帝大受鼓舞,馬上召見了袁世凱談論變法事宜。在之後的第二天,即1898年9月21日,袁世凱背叛變法“戊戌事變”發生,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反撲,慈禧太后臨朝“訓政”,光緒皇帝被軟禁,清政府開始大肆追殺維新黨。

梁啟超在當天就躲進日本使館避難,當時的大使小林助沒有收到國內命令不知如果處理,伊藤博文當即表示梁啟超是中國的寶貴財富,安排他逃往日本。之後康有為黃遵憲等維新黨人也在伊藤博文的幫助下前往日本避難。

他是日本首相甲午戰爭元兇,卸任後差點成為中國“帝師”

他是日本首相甲午戰爭元兇,卸任後差點成為中國“帝師”

對於伊藤博文包庇維新派的行為,清廷相當憤怒,“戊戌事變”三天後即9月24日李鴻章宴請伊藤博文,當面質問追查康梁等革命黨人下落,伊藤博文給出了一個極為精彩的回答“唯唯,否否,不然。康之所犯,如系無關政務,或可遵照貴爵相所諭。若干涉國政,則依萬國公法,不能如是辦理,當亦貴爵相所深知”

大意是,康有為所犯下的事如果和政治沒有關係,大可以按您的意思辦,但是他的行為恰恰是干涉國家政務,那麼就要依照全世界通行的法律準則處理,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閣下應該非常清楚才對,此時的伊藤博文在日本政界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李鴻章也沒有辦法,只能任由伊藤博文包庇維新黨人。

在此之後伊藤博文返回日本,開始資助旅日的革命黨人,孫中山本人也受到他的諸多協助。伊藤博文雖然是甲午戰爭的元兇,但究其個人他只不過是為國效力,不同於他那些血債累累的繼任者們,他對中國本身並沒有仇恨,年輕時遊學歐洲的經歷讓他深刻的認識到的世界發展的趨勢,他痛恨的是腐朽的清王朝對中國的奴役。對鄰國的變革者抱有深深的同情,對中國近代歷史推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