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十九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十九

【荀子每日经典】

——木白研修荀子《劝学》

第十九

1.原文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2.译文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十九

3.木白分析

荀子这段经典讲了与人交谈要观机待人,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色人等,也不可避免的会与他们打交道。如何进退应对,这需要智慧。荀子告诉我们,遵从仁义之道的人,方可与之交往;不遵从仁义之道的人,要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方向;对于言辞安定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理念;对于态度诚恳、乐意接受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精深义蕴。总之,要观机待人,不能浮躁,不能吝法,不能盲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