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甲醇觸底反彈還是多頭“虛晃一槍”?

今年的甲醇是“寒冬中的甲醇”。往年冬季甲醇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推動價格季節性上漲,但今年一反常態,加速下跌至2016年以來低點1891元/噸。但物極必反,我們認為甲醇已經基本見底。

港口去庫明顯

今年甲醇價格下跌的主要邏輯就是港口庫存過高。去年底今年初投產的總計400萬噸伊朗甲醇裝置由於美國製裁只能外銷至印度和中國,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國,極大地衝擊了我國甲醇市場。這在拉低港口甲醇價格的同時限制了內地貨源的流入,據統計2019年10月份內地流入華東數量較2019年3月份縮減20萬噸。每月增加的進口量也就在20萬噸附近,因此近期港口供應是和去年持平的。

需求方面,由於南京誠至二期6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7月開車後穩定消耗甲醇,同時其他烯烴裝置維持高開工,所以需求相比過去大幅增加。再加上山東—華東價格倒掛,近期兩者間價差擴大至200元/噸以上,部分華東港口貨源選擇反向運輸至山東套利,進一步增加港口需求。在庫存上我們就會發現,華東地區最近兩個月去庫明顯,9月中旬庫存96萬噸,而最近庫存在79萬噸,雖然仍處於較高位置,但已經下降17.7%。

價格逼近成本

連續下跌最直觀的結果就是國內大量甲醇生產商逼近盈虧平衡線,部分廠家選擇停售甚至停車檢修的情況。全國廠家生產成本從1100元/噸到2300元/噸高低不等,目前內蒙古主流煤制甲醇廠家成本在1870元/噸,虧損150元/噸左右。同煤、新奧、榮信、西北能源等成本相對較高的企業選擇暫停銷售挺價,易高等企業選擇更為激進的停車檢修方式渡過難關。

國外裝置利潤也在逐步被蠶食,目前甲醇CFR中國跌到193—235美元/噸,為2009年以來CFR中國的新低價格。與此同時,受9月以及10月中東遇襲、扣押船隻等事件影響,船運費用中的戰爭險等費用明顯增加,目前中東以及南美洲等地區域運往中國甲醇運費上漲15%—25%。國外裝置雖然仍有一定利潤,但相比過去已經大幅減少。考慮到現在正是簽訂長約的關鍵時間,國外裝置是否會選擇減產將成為很關鍵的因素。

盤面隱含上漲規律

首先,期現價差方面,現貨從前期貼水期貨150元/噸回升至貼水26元/噸,在今年屬於比較高的水平,限制期貨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其次,2001合約在經過前期的240萬手天量持倉後,最近逐漸減倉,盤面減倉大多發生在反彈的時候,顯示空單有獲利離場跡象。今年7月末甲醇從低點2038元/噸反彈也是在230萬手天量持倉減倉後發生的,我們認為歷史可能再次重演。

10月以來,甲醇跌幅超過20%,是所有化工品中跌幅最大的,相比乙烯丙烯等替代產品跌出了成本優勢。綜合來看,我們認為甲醇存在止跌反彈機會,當然考慮到伊朗後期busher裝置新開會造成壓力,上漲高度有限,但對於12月中旬就將退出主力交易的2001合約來說,現在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進入多單機會。(作者單位:申銀萬國期貨)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