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微信公眾號:貧民窟的大富翁,理性投資,穩健致富,歡迎對投資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保險銷售人員發了一張圖,誘惑十足,很多理財小白為之心動,如下所示: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前不久大富翁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全民保終身養老金"值得買嗎?實測這款互聯網保險中的網紅產品,算是一個草根的產品測評,最後得出結論:支付寶和中國人保聯合推出的"全民保▪終身養老金"就是一款,收益率在1.46%到4.03%之間,如果中途退保有可能虧損本金,個別年份收益率可能為0從而拉低複合收益率,保障功能為0的這麼一個理財產品。

大富翁始終在納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不去"保"客戶的"險",非要去做什麼理財,是何居心?呵呵噠。

先看一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變化曲線圖: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當前值為3.22%我們知道未來的利率是一個下行的趨勢,我們把無風險利率定在3%是比較合適的。

這裡我以20歲買一次躉交35萬,65歲退休,每月領取一萬,至少領取20年為例做個測試。我們使用理財軟件的現金流計算功能,如圖所示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我們看到其內部收益率僅僅3%,比現在的國債收益率還要低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計算出來的是絕對收益率,我們未來M2的增速控制在8%,那就意味著凡是能夠有淨資產收益率高於8%的資產,都是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淨資產收益率連8%都達不到的資產,也就意味著恐怕連CPI都跑不過。

但是也不必過於悲觀,參照美國在經濟高速增長結束後,其社會通脹率也會隨之降低,特別是考慮到這個保險的超長久期。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但是即使我國未來的通脹率較低,那麼這份保險的保值壓力還是很大,更不要說增值了,西格爾教授在《股市長線法寶》中分析百年經濟增長數據的時候對於財務投資認為把長期經濟增長率設定為5%是比較合適的。

為什麼我說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投資價值不大呢?要知道保險公司並不是活雷鋒,也是需要盈利的,你把錢交給他,他去投資,然後扣除各種支出,比如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把利潤分一部分給客戶,自己留一部分,你的投資收益有多少長期看是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短期保險公司為了規模或者數據可能會虧本,長期看市場規律是一定要起作用的。

那麼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怎麼樣呢?

保險公司作為高負債、強監管的行業,其投資受到嚴格的限制,一般來說固收類資產配置比例在80%左右,還必須有一定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應對保戶的贖回,權益類的投資很低,如圖為中國人保2018年的投資組合,取自當年年報。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我們可以看到其固收類和現金流資產的配置約為73.3%,這已經是很激進的組合了。比較同期的中國平安投資組合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其現金及等價物、定期存款和債權型金融資產比例合計為81%。較高權益類資產配置的人保後期收益率繼續提高的可能性不大了。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如圖是中國平安近十年的投資收益率,過去的2018年各家保險公司的成績怎麼樣呢?我查閱了一些代表性的上市保險公司2018年年報:

中國人壽實現總投資收益率為3.28%,較2017年下降1.88個百分點;淨投資收益率為4.64%,較2017年下降0.27個百分點。中國人壽在年報中解釋稱,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債券市場利率震盪下行,股票市場跌幅僅次於2008年。受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跌影響,股票、基金價差收入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均為負值,導致公司總投資收益率較2017年下降顯著。

中國平安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的淨投資收益率為5.2%,較2017年下降0.6個百分點,主要受權益資產分紅收入下降及投資規模增加的影響;總投資收益率為3.7%,較2017年下降2.3個百分點。

中國太保2018年年報稱,主要原因是受權益市場下行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增加所致,投資資產總投資收益率為4.6%,較2017年下降0.8個百分點;集團投資資產淨投資收益率4.9%,較2017年下降0.5個百分點。

新華保險的年報稱,2018年實現總投資收益率4.6%,較2017年下降0.6個百分點,總投資收益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波動;淨投資收益率為5.0%。

這裡出現兩個名詞:淨投資收益率和總投資收益率,我們應該使用哪個呢?

先看概念:

1、淨投資收益主要包含債權型投資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股權型投資股息紅利收入、貸款類利息收入、投資性房地產淨收益等。

2、總投資收益=淨投資收益+投資資產買賣價差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資產資產減值損失

3、淨投資收益率=(淨投資收益-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利息支出)/((期初投資資產-期初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期末投資資產-期末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2)

4、總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資產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性房地產總收益-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利息支出)/((期初投資資產-期初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期末投資資產-期末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2)

顯然如果我們購買理財險,那麼保險公司代替我們進行投資,最後大家"分贓",這個蛋糕有多大,取決於淨投資收益率。這部分投資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因為受制於投資品種和規模限制,一般在4%左右。

可以判斷,長期看我們購買理財險的收益頂點就是4%左右。

聯想到最近監管層叫停預定利率為4.025%的年金產品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這次政策監管的核心內容是調整部分險種的評估利率水平。對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養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長期年金,將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由年複利4.02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調整為年複利3.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其他險種的評估利率要求維持不變。

主要原因是防範利差損風險。目前整個金融市場利率持續走低,我國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基準利率1.5%,10年期和15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在3.0%和3.3%。保險年金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不同,收益是寫入合同的,即使市場利率下降為0、投資收益為負,也必須按合同約定進行剛性兌付。一旦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低於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保險公司就會形成利差損。

事實上4.025%是預定利率,真實收益率要略低一些,做得好的產品年化複利可以接近4%,保險公司基本上是賺個規模。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購買各種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其收益率大概率不會超過4%,而當前股權投資的收益如何呢?

理財型保險值得購買嗎?從收益的來源分析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價值

這張基金估值圖是我在2019年11月29日利用數據軟件做出來的主流基金估值圖,可以看到很多寬基指數的股息率已經在3%左右,其內在收益率,即淨資產收益率都在10%以上,而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天花板是4%(政策監管下是3.5%)。究竟該把自己的現金放在什麼地方,大家都懂吧。


說到底保險公司主推理財年金的目的還是為了賺錢,是一種短期的戰略短視,理財並不是保險的主要職能,迴歸保障,開發出適合消費市場的產品,消費者利用好槓桿,實現風險的轉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