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大明王朝1566》:三次交锋,海瑞大呼,你跟汉文帝比差远了

一个是高高在上,权力巅峰之上的嘉靖皇帝,一个是贫寒卑微,入仕官到六品户部主事的海瑞。按照历史正常的发展轨迹,二者几乎没有大的交集。然而一封劝谏书《治安疏》拉开了君臣对峙的大幕,也留下了更多的深思。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年号嘉靖,嘉靖继位前二十多年勤勉理政,杨廷和、杨一清一众贤臣历任首辅,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嘉靖的羽翼丰满,借助张璁在“大礼仪”事件后彻底摆脱桎梏,彻底执掌了帝国的权威。

日复一日的争斗猜疑,让嘉靖皇帝很是厌倦,他逐渐地,沉迷上玄修炼丹,追求永生,20年不上朝,可谓前无古人,后当然有来者,正是嘉靖的孙子万里皇帝。

《大明王朝1566》:三次交锋,海瑞大呼,你跟汉文帝比差远了

《大明王朝1566》嘉靖,陈宝国饰

毁堤淹田案,海瑞牛刀小试,嘉靖息事宁人

嘉靖后期朝政有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持,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严嵩提出了“改稻为桑”的对策,名为弥补亏空,实为为织造局兼并农田提供便利。后引出来胆大包天的郑泌昌、何茂才借着端午汛毁堤淹田的滔天大案。

毁堤淹田案陆续牵扯出了织造局、杭州巡抚、浙直总督胡宗宪、司礼监,大有把矛头直指嘉靖的势头。

海瑞受旨主审,“刚峰”之号名不虚传,刚毅果敢,不动如峰,手握一本大明律,愣是把盘根错节的大案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海瑞把一切都写在急递中,上达天听。

《大明王朝1566》:三次交锋,海瑞大呼,你跟汉文帝比差远了

海瑞手握大明律,把毁堤淹田案查得水落石出

但是海瑞的急递嘉靖没有打开,反而在严嵩、徐阶等人面前和二人写的青词一起烧掉了,意思是让上天来安排。就这样严嵩复职,毁堤淹田案的幕后主使严世蕃也安然无恙,只处置了郑泌昌、何茂才了事。

“六必居”之争,海瑞再露锋芒,嘉靖心照不宣

等到海瑞被提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时候,他已经历任了浙江淳安知县、嘉兴通判、兴国州判官。路过六必居准备买点咸菜,却对这“六必居”作了新解“产地必真,时令必合,瓜菜必鲜,甜酱必醇,盛器必洁,水泉必香”。

这家店原本叫“六心居”,因为是六兄弟开的,严嵩得势的时候,六心居老板每年都会给他送来几十坛当季的咸菜,求了严嵩多少次给题块匾都被拒绝了。有意思的是,最后一次送菜,严嵩主动提出给他的店写牌匾,反倒吓坏了酱菜馆老板,跪在地上,直言承受不起。

事情传到嘉靖耳中,亲自来到严嵩府上,把严嵩“六心居”添了一笔,改成了“六必居”。你六兄弟就六心,天下千万人岂不是千万心,就是不与我一心。并且下令把牌匾挂到了酱菜馆门前,还专门派了锦衣卫监视,从此六必居无人敢光顾,惨淡经营。

因此海瑞在六必居书这六必真言的时候,这六必之论就第一时间呈到了嘉靖的案前。

嘉靖本来是借着这个牌匾,杀人诛心,严党虽倒,“多数严党官员依然在位,奢靡贪腐搜刮之风无稍遏减”。嘉靖就是希望此举,震慑这帮人,希望达到“六合一统,天下一心”的愿望。

海瑞头一天上京,可能听说了,也可能没有听说这个事情,但从他直奔六必居来看,显然是知道的。海瑞不仅去买了海母最爱吃的酱菜,就牵扯出重解“六必居”的故事。海瑞对酱菜店老板说“我从不惹事,只管自己该管的事,比方说贵店,这么好的东西却无人敢买,我便得帮你管管!”

《大明王朝1566》:三次交锋,海瑞大呼,你跟汉文帝比差远了

海瑞为“六必居”作注解

海瑞此举,更多的是想为君王正名,证明嘉靖不是一个狭隘的人,他改“六必居”是为这般这般。

此时嘉靖的心情也十分复杂,帝王心思被人这般解读,自然是心有不悦,不过能借此从朝野纷纷的猜疑中脱身也未尝不可。

《治安疏》,民贵君轻响彻天际

上任的第一个新年,雪灾突如其来,海瑞被派往京郊的县市,在那里,官员把施粥棚开在城外,粥也稀得如清汤,大量流民饥寒交迫,死在路上的人不计其数。

《大明王朝1566》:三次交锋,海瑞大呼,你跟汉文帝比差远了

海瑞镇抚京郊雪灾

海瑞突然明白了,一个严嵩倒下去,大明朝的痼疾依然在,大明朝从上而下对底层民众的死活的轻视甚至漠视是深入骨髓的,要打破这一切,只有从最高统治者嘉靖那儿入手。海瑞从京郊赈灾回到家,便写了彪炳史册,震彻古今的《治安疏》。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开篇明义,我写这道疏,就是为了拨正君王治国的理念,明确臣工的职分,说白了就是现在嘉靖你在不务正业,大臣也在瞎胡闹。

海瑞以惊雷之声告诉嘉靖,你口口声声说要学汉文帝无为而治,其实你离汉文帝差了几站地,“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这句话直击嘉靖的内心,原来在天下人眼中我是这样的皇帝,关键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一直以来天下人都认为我是错的。海瑞的奚落并没有到此为止,甚至来了一个暴击,“嘉靖着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可以想见嘉靖看到时候的脸色有多难看。

嘉靖看到海瑞的《治安疏》眼前瞬间浮现了孟子的形象,这个在近2000年前在那个大争之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理念,也正是因为这,亚圣孟子被明太祖朱元璋赶出了文庙,《孟子》一书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章句被尽数删去。此刻那个鲜活的孟子又屹立在自己面前。

嘉靖气极,对左右大呼,“别让他跑了!”。左右回复,海瑞就没想跑,他在写这道疏的时候就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嘉靖也反应过来,罢了罢了,一怒杀了海瑞真就遂了他的愿,哼,你想当比干,我不是那纣王。

后记

嘉靖虽然大怒,但并没有拿海瑞开刀,直到当年秋天,嘉靖越想越生气,将海瑞投入昭狱,追究主使。

十二月十四,嘉靖驾崩,海瑞听闻,悲恸大哭,吐出了吃的东西,哭晕倒地。

《大明王朝1566》:三次交锋,海瑞大呼,你跟汉文帝比差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