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阿富汗在历史上有什么成就?为什么阿富汗会被称为“帝国坟场”?

尔朱少帅


说阿富汗是帝国坟场,其实是对他有点过誉了。从古至今,阿富汗只是一个大国纷争的棋子,但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经常会成为大国之间争夺的焦点,这样一来,恍恍惚惚之间失败的一方,好像是被阿富汗埋葬的一样,其实并不是如此。

阿富汗在中国西部,也是中国的一个邻国,这个国家人口大约3500万。国土面积大约为65.2万平方公里。如果把它放到世界上来比较的话,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了。由于处在亚洲的中部地区,对超级大国来讲控制亚洲,阿富汗是必须拿下的一个国家。但对其他强国来说,一定要防止阿富汗落入对方手中!

所以,任何一个强国在侵略阿富汗的时候,都会遭到其他强国的阻挠,而这种阻挠会使侵略者付出极大的代价。比如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虽然在1个月时间就基本控制了阿富汗全境。但在此后的10年之内,由于其他势力的支持,阿富汗民间武装不断与侵略者战斗,虽然伤亡上百万,但是让侵略者付出了5万人的伤亡和450亿卢布的代价,却被迫撤军。假如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这 是不可能的,最起码武器来源的问题就解决不了,总不能拿着烧火棍去打仗吧。

最近的就是美国01年入侵阿富汗,10万大军,上万亿美元的军费,十几年的时间,并没有征服这个几乎处在石器时代的国家。要说阿富汗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就太魔幻了。

以上也说明,阿富汗除了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之外,并没有经济方面的利益作为补偿。可以说,对阿富汗的侵略和占领,是一件需要花费极大成本又得不到现实收益的工作,和古代中原王朝北上攻打草原民族类似,不打还好,打完不管赢了还是输了,都不划算。


从根本原因上来说,历史上各大强国对阿富汗的侵略带有浓重的自私自利的色彩,是不尊重阿富汗人民的一种表现,也势必会引来当地人的反抗,而这种反抗则会被其他强国所利用。

所以,准确的说,阿富汗不是帝国坟场,而是帝国战场!


历史风暴


这个三千多字的回答,将会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阿富汗为什么会成为各个时代大帝国的噩梦!

公允的说,阿富汗确实是个“帝国坟场”,而且属于那种“刀下不死无名之鬼”的类型。

1838年~1842年、1879~1881年、1919年~1921年三次让大英帝国秃头灰脸;

1979~1989又用了十年时间,拖垮了红色苏联;

2001~2014不可一世的美国也黯然收场。

大英帝国、苏联、美国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牛逼的存在,但这三个大帝国不约而同的来到阿富汗,又走出了几乎完全相似曲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阿富汗为什么会被列强觊觎,是因为资源丰富吗?

阿富汗是个极有意思的国家,西边的伊朗、北边的中亚五国、甚至就连南边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唯独面积接近65万平方公里的阿富汗是个黑洞一样的土地。

曾经有个笑话,一个基督徒、一个佛教徒、一个穆斯林在一起讨论谁的神最慷慨。最终,三人一致认为是安拉,因为祂赐予子民们最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时上天传来一个声音:“你们不知道,我还安排了阿富汗吗?”

但这么一块贫瘠的土地,为什么三大列强会纷至沓来呢?这就得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解释了。

和世界上每个人的头上都贴着标签儿一样,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脑袋上也都分别贴着不同的标签儿。

阿富汗是属于脑袋上比较多的国家之一,它既是个南亚国家、也是个西亚国家、还是个中亚国家。

一个国家脑袋上同时贴着三个地区标签,是不是看起来有点霸气侧漏?!

但可惜,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说到西亚问题的时候,没有阿富汗什么事;说到南亚问题的时候,也没有阿富汗什么事;说到中亚问题,同样没有阿富汗的戏份。

这就是阿富汗这个国家的地缘政治,他是一个繁忙三岔路口上的隐身人。

充满高山深谷的阿富汗地形

虽然脑袋上贴着三个地区的标签儿,但是因为距离这三个地区的政治核心太过遥远,当讨论这些地区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遗忘了阿富汗的存在。

但再穷的三岔路口,也是三岔路口。虽然阿富汗是一个长期被遗忘的隐身人,但是他毕竟是在三岔路口上,而且是在分别通向三个重要地区的三岔路口。

这就是列强觊觎阿富汗的唯一原因,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扩张的大帝国来说,阿富汗都是最好的前进基地和踏脚石。

其实,在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三个大帝国之前,敢于踏足阿富汗的,没有一个不是威名赫赫的强者。

波斯的居鲁士大帝、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然后是巴克特里亚王朝(中国称大夏、吐火罗)、大月氏、贵霜王国、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这些名字对于熟悉历史的朋友来说,随便捏一个出来都是“能止儿啼”的狠人。

这些狠人带给阿富汗的,不光是千年以降的战火,还把生活在这个地方各部族民众,锻造的骁勇善战、桀骜不驯。

杜兰尼王朝疆域

1747年,阿富汗普什图人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第一次建立了属于阿富汗国家——杜兰尼王朝。

杜兰尼王朝出现后,就开始爆锤西边的波斯和东边莫卧儿帝国。当英国人到达印度次大陆时,杜兰尼王朝已经吞并了西北印度大片的土地,其中就包括名城白沙瓦(巴基斯坦西北边省省会)。

当英国人开始经营印度次大陆的时候,曾经强悍一时的莫尔王朝已经成了一捆儿废柴。它成为废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锤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英国帝国应该感谢阿富汗人。

当然了,英国殖民者也表示了他们对阿富汗的谢意,这种谢意的表达方式是,1839年2.1万英军侵入并占领坎大哈,第一次英阿战争爆发。4个月后,喀布尔沦陷,英国人举杯欢庆,以为女皇皇冠又多了一颗叫喀布尔的明珠。

但英国人很快就发现,阿富汗可不是三哥这种祖传菜瓜,他们很快就陷入了,阿富汗人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3年零8个月以后,损兵折将3万余众的英印军队自阿富汗全部撤退。此后80年,英国人又尝试了两次,但最终,都淹没在阿富汗人的游击战术里。

第一次英阿之战

公允的说,英国人不论是军队数量还是装备的质量都呈现碾压性的优势,但却始终不能在阿富汗行使有效的统治,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英国人希望达成的是一个有限的目标。

英国人入侵阿富汗的目的,是在自己的英属印度和中亚俄国势力范畴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能建起来当然最好,如果建不起来影响也不大,因此英国人不会倾其所有的进行战争投入。

另外,既然英俄缓冲区。阿富汗获得毛子的支持,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毛子对盟友历来都有口惠实不至的传统,英国人真的打过来时,毛子军队都跑的没影了,但支持点武器还是能做到的。

1879年第二次英阿战争期间,英印军炮兵部队驻扎在喀布尔老城以南的巴拉·希萨尔高地堡垒周边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富汗国内的部落山头。

阿富汗政权的基础,更像是一个部落联盟,国王不过是国内众多部落山头中势力最大的一个。

英国人打过来搞倒了国王,并不意味着搞垮了国家,其他部落的老大还没答应呢。国内山头林立,各自为政,是阿富汗能够拖垮大帝国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不过,英国人在阿富汗也不是一无所获。三次英阿战争最大的收获便是,1893年英国殖民者强迫阿富汗政府签署了“杜兰线”协定。

这条由英属印度外务秘书杜兰在地图上设定的边境线,将阿富汗东部的一大块领土划入了英属印度,而印巴分治时这部分领土又进入巴基斯坦的版图。

这块领土就是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西北边省的名称换过好几次,现在它叫“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而它最初的名字是叫“阿富汗尼亚”。

我曾在《巴基斯坦为什么那么乱?》的回答中提到,巴基斯坦西北边省和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俾路支省的俾路支人闹分裂时,西北边省的普什图人也跟着凑热闹。

苏军入侵阿富汗时,西北边省是阿富汗游击队的补给基地,美军入侵阿富汗时,西北边省是塔利班游击队的藏身地。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一个国家,一个种族都是普什图人,甚至可能曾经是一个部族。

要知道,你问一个阿富汗人,他会先说自己是哪个族、哪个部落的人,然后才是阿富汗人,这就是他们对国家和族群的排序方式。

“杜兰线”的另外一个副产品是“瓦罕走廊”。

有意思的是当时阿富汗政府,对这根长300公里,最窄处15公里,最宽处75公里的细线根本就不想要,因为它对阿富汗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这块领土既不属于英属印度,也不属于阿富汗,而是在清政府的疆域内。

但不要不行,英国按着阿富汗的脑袋接受了这个狭长地带。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上文说的,英国的目的是用阿富汗作为缓冲区,隔开自己和俄国的势力范围。

之后,1979年的苏联和2001年美国踏足阿富汗,不过是帝国扩张谋求在中亚、西亚展现影响力的体现,其在阿富汗的经历堪称英国人的翻版,甚至战争曲线都一模一样。

千万不要,把美国入侵阿富汗简单看做是为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想想2003年开始的中亚“颜色革命”,你就是能看出美国踏足阿富汗的效果了,这大概是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唯一的收获。

那这些牛逼掉渣的大帝国,为什么就始终弄不服小小的阿富汗呢?

原因就是三个字“不划算”,我们之前说过,阿富汗本身并没有多少资源,其国内的基础设施也聊胜于无。所以,不管谁来都实现不了以战养战,只能是无限度的持续投入。

北约后勤车遇袭

美军打击塔利班时,后勤补给只能海运物资到巴基斯坦的港口卡拉奇,然后用重型卡车组成车队,穿越两千公里,经过巴基斯坦的西北边省运到坎大哈和喀布尔。

虽然美国每年都给巴基斯坦上百亿美元的“买路钱”,但西北边省的部落民和塔利班可是本家,袭击后勤车队可是家常便饭,甚至曾彻底截断补给线数周,让驻阿美军饿肚子。

所以,从2001年开始,持续了17年的阿富汗战争,成了美国财政的黑洞。据五角大楼统计,阿富汗战争花费了七千多亿美元,同时每年对阿富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还需要450亿美元,而这个金额已经达到了阿富汗每年GDP的两倍。

美驻阿军队数量图

十几万大军打了十七年,结果怎样呢?就是下面这张图!

2017年初阿富汗领土政府控制地区(红色)

大片红色政府控制区里面夹杂着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块,这些白色区域依旧在塔利班手里。更搞笑的是,在美军泰山压顶之势的帮助下,卡尔扎伊的政府军控制区域反而日渐减少,美国政府真是要一口老血吐在地上了。

这是阿富汗政府军控制区域的比例

其实阿富汗反抗军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战术,阿富汗也从来没有爆发过可歌可泣的大决战,不论是美国、苏联还是英国都没有。反抗军的战术就一条“拖死你”,胖子拖瘦了,瘦子托病了,病的拖死了。

早晚有一天算经济账,您会感觉“不划算”,自然会退出阿富汗。您要是不怕花钱,咱就耗着,比穷阿富汗怕过谁?!

归根结底,阿富汗会成为“帝国坟场”,就是这三个标签,“三岔路口”、“太边缘”和“不划算”。

第一个是勾引帝国来坟场的原因,后两个是埋了帝国的原因。

但历史上的喀布尔,可不是今天这副断壁残垣的模样,她是丝绸之路上从长安出发最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和枢纽。波斯人塔布利兹·赛义伯曾在长诗《喀布尔》中,充满感情的描写她:

“喀布尔的每条街道都令人神往,

埃及来的客商穿过座座市场,

数不清她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她早上的笑声快乐得如鲜花一般荡漾,

她的夜晚闪烁着丝发的光亮……”

这是1960年喀布尔的照片,你敢相信吗?繁华程度远超咱们,抚今追昔,感慨实多!

不知何时,喀布尔能重复往日“灿烂千阳”的荣光?!

看在辛苦码字的份儿上,各位看官赏个关注呗!也不花您钱!是不是呀!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正是看到这一点,19世纪俄国和英国争夺阿富汗的战争就开始了,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财大气粗,军事强劲,赢得了优势;即便如此,英国人也没有完全控制住阿富汗,他们先后3次派出英驻印度军进攻这弹丸之地均遭遇到失败,直到阿富汗独立,还是没遍插英国国旗!

阿富汗独立不易,英国人不甘心失败,依旧对它虎视眈眈,俄国人从来不示弱,不间断地推进;在一战、二战的时期,处心积虑,拉拢诱惑阿富汗当权派,好在,阿富汗人也会借力打力,巧妙地斡旋,让阿富依然屹立不倒。

1979年,前苏联派兵入侵阿富汗,此后长达9年的时间里,苏联红军在阿富汗的山岭、沟壑、谷地中渫血,绵延起伏的群山让苏联不可一世的机械化部队失去优势,无休无止地陷入战争的泥潭,几乎无力自拔。

此后,广为人知,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借口阿富汗“包庇基地组织”,私藏本.拉登,出兵阿富汗:前前后后、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辗转折腾了18年,塔利班政权依然存在,颠扑不破!除葬送了财力,也一无所获!

作为一个内陆国,让曾经或者现在依然强大的英国、苏联、美国这样的头号帝国都粉墨登场,并无一例外地劳民伤财,空耗国力,结局是折戟沉沙,这“帝国坟墓”的称号并非空穴来风!


希望星晨58298869


阿富汗又被誉为“帝国的折翅之鹰”,在苏联和美国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还曾经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遭到过英帝国的入侵。英阿之间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39-1842年,在印度站稳脚跟的英国意欲染指阿富汗,最后铩羽而归,阿富汗也因此保持了此后30多年的独立;第二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79-1881年,战争结果以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属国而告终,双方签定了《甘达马克条约》;第三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919年-1921年,全世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给予了阿富汗民众极大的信心,最终在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支持下,战胜了英军,并于1921年宣布独立,摆脱了英国的外交控制。

1979年9月,阿富汗的阿明发动政变,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正处于历史巅峰的苏联立即出兵阿富汗,挽回对阿富汗的控制。苏军虽然很快以钢铁洪流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但却很快陷入了以阿富汗游击队为主要对手的阿富汗人民战争中去了。阿富汗多山,非常适合游击队的活动。苏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被动之中,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988年苏联戈尔巴乔夫当局在新思维的影响下,宣布接受日内瓦会议的决议,陆续撤出在阿富汗的苏军。苏军入侵阿富汗,不仅消耗了苏联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大大降低了苏联的国际形象,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原因之一。苏联撤出阿富汗后,阿富汗国内政治与社会持续动荡,这也直接导致了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兴起。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美军随后在阿富汗也积极组建新政权,但美军和阿富汗新政府一直被暴力恐怖袭击笼罩着,反恐变成“越反越恐”,在多年军事行动没有收到预期成效且美军付出了近万亿美元的军费和数千人伤亡的情况下,美国奥巴马政府决定自2014年开始撤出驻阿美军。美国忽略了从根本上消除阿富汗恐怖主义之源,最好的方法应是促进阿富汗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因而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注定是要无果而终的。


青年史学家


说起阿富汗,我们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还处于农业,但是耕地面积却还没有可用农业总面积2/3,还要养活着全国近3000万的人口。阿富汗作为一个内陆国,农业对灌溉的要求十分重要,但是阿富汗全年的降水却仅仅有240毫米,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伊朗高原上,大部分地区都是山脉地段,而且当地人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再加上大片的荒漠,阿富汗就像一个被上天忘记,被大陆锁住的国家。但是这样一个国家却扼住了亚欧的咽喉,成为连接亚欧大陆和印度洋的枢纽,或许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又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阿富汗的环境似乎就营造了一种坟场般的气息,所以接连三个时代的帝国都在这里折戟成沙。三次英阿战争,当初的日不落帝国在伊朗高原的西山沉落。美苏争霸的处于优势阶段的苏联,也在阿富汗战争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后灰头土脸的撤退。911事件后,怒发冲冠的超级大国美国迅速占领了阿富汗全境,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进退两难,进去容易,出来难。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的原因就在这里,三个所处时代的最强国都在这里吃了亏。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首先阿富汗实力落后所以很容易就占领了,但是占领以后,不管哪个帝国,他们都面临当地人民的反击反抗。比如说苏联在入侵阿富汗以后,阿富汗大大小小的起义组织,迅速如乳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苏联的军队陷入了无休止的游击战泥沼中,即使苏联的飞机,大炮,坦克的狂轰滥炸,也没有打击到游击队的士气和力量,反而使得阿富汗游击队从短短的几万人壮大到了十几万人。各分散的游击队组织,甚至组成战线联盟,相互策应,协同作战。

第二个我们来说一说,为什么阿富汗的游击战争如此成功?阿富汗多山地貌,平原地区极少,这就为阿富汗人民进行游击战争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就像当初美国入侵越南一样,越南多雨林地貌,就为当地人进行游击战提供了先天条件。崎岖的地貌许多重型武器便失去了用场,重型坦克,运输车基本上都难以通行,新式的武器配上牛马拉车这样格格不入氛围,成为帝国军队在阿富汗真实的写照。阿富汗崎岖的地貌不仅为自己的游击队提供了便利,更为帝国的先进武器设置了天然的屏障和阻碍。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阿富汗这样一个土地贫瘠的地方,让大国“以战养战”的计划落空。阿富汗这样一个地方根本没有办法以战养战,本来他们的耕地就少,再加上地区不发达,所以军队所需要的物资必须从遥远的本土国运过来。苏联相对虽然相对好一些,但是来回的运输费用和物资就需要花大量的金钱,人力和物力。如此大量的花费就是一个只有付出,没有产出的无底洞,还要遭受到舆论的各种谴责。所以基本上入侵阿富汗的帝国都无一例外的陷入了战争的泥沼。


第四,我们来说一下复杂的国际关系。英国占领阿富汗的时候就和俄国因为阿富汗的领土发生了争夺。所以当时俄国就支持当时的阿富汗,来反抗英国,尤其在二战期间,苏联和英国就因为阿富汗领土发生了多次的争执。苏联运送武器给阿富汗来反抗英国,后来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就拿着当初很多苏联送给自己的礼物来打苏联。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时候,西方国家又在暗地里支持阿富汗。后来阿富汗又拿着当时西方国家送来的装备来面对新的入侵者美国。所以复杂的国际关系,对于阿富汗的存亡和“帝国坟场”的名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必然不会让一方得势。


阿富汗这个亚洲命运的十字路口,像一把十字架架在了入侵他的帝国的头上,也竖在了自己的身上。战争是可怕的入侵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却毫无收获,受侵者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失去的家园,土地损毁,家园破坏,陷入贫穷,生活困苦。我们希望和平存在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远离战争,一片祥和。


红雨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阿富汗被波斯人统治了长达几百年。波斯算不算帝国,显然算。

那么这算帝国的坟墓吗?

其次,占领阿富汗的国家通常不会使用太多力量。

客观来说,阿富汗除了有一些军事战略意义以外,几乎毫无价值。

这个国家没有资源,人口众多,人民愚昧,直到今天也是最不发达的国家。

所以,无论是苏联人还是美国人,还有英国人,多是只是形式上控制阿富汗而已,没人想真正彻底吞并阿富汗。

以苏军为例,在阿富汗始终保持10万人规模。

谁都知道,阿富汗有接近2000万人口,全国到处都是山地,10万部队就算维持基本治安也是不行的。

所以,苏联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彻底陷入阿富汗。

在10年的战争中,苏军死亡1万多人,最后因为苏联就要解体被迫撤退。

但你能说是阿富汗人赢了吗?

苏联本人也只是扶持阿富汗亲苏政府而已,最终只是扶持失败,撤退而已。

阿富汗为此付出了死亡100万人的巨大代价,死亡人数是苏军的近一百倍。

还有600万人成为难民。

苏军撤退以后,阿富汗军阀继续混战,持续了几十年。

苏军如果真的想占领阿富汗,彻底控制阿富汗,使用几十万兵力,彻底进入,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但有什么意义呢?这1000多万人口(现在3000万)的贫穷烂摊子,谁来维持?


萨沙



阿富汗,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以一己之力,将当年的超级大国——苏联拖死与此,又有哪个国家,能够让美国几十年陷入反恐泥潭。

就凭这两件事,帝国坟场,非阿富汗莫属。


帝国坟场:

远的不说,我们就说近代的。原来的阿富汗在70年代之前是很富有的,有着“中亚瑞士”之称,在那时,到处都是一片繁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民安居乐业,似乎,战争是那么的遥远。

但是阿富汗的魔咒终究还是要到来。

苏联:起初苏联的想法很简单,无非就是建立一个亲苏的阿富汗政权(关于战争起因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在这我就不多讲了)。但是苏联他太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帝国坟场的力量)。

你(苏联)有米系列的直升机,我(阿富汗)有美国捐赠的毒刺导弹;你(苏联)有装甲旅,我(阿富汗)有百元不到的RPG和地雷(兔子:不是我卖的,不是我卖的);你有钢铁洪流的冲锋,阿富汗: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是山区,路边打个埋伏都能炸几辆坦克;你(苏联)控制了大城市,我(阿富汗)充分运用了(兔子的)绝学,化整为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九年之后: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

当苏联离开阿富汗时,不经觉得自己时日不久,眼神呆滞的望着天空:我只想建立一个亲苏的阿富汗政权,为什么......



有了苏联的前车之鉴,美国表示:阿富汗这个坟场打屎我都不会碰。

的确,美国确实没有碰阿富汗,但阿富汗却自己找上门来了(美国很无奈啊)。

“911”事件震惊了全美国,阿富汗恐怖组织开飞机炸醒了美国,阿富汗的魔咒,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的。

于是,13年的反恐(战争)在阿富汗拉开了序幕。

13年里,美国深有体会感受到了苏联当初的感受,也深刻意识到人民的战争是一片汪洋大海。

你(美国)有阿帕奇,我(塔利班)有RPG;你(美国)有M1A2,我(塔利班)还是有RPG,什么?一发不够?不要紧,那就来两发,没有什么不是RPG不能解决的。

据统计,在13年里,美国在阿富汗伤亡过万,耗资3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目前还有部分美军驻扎在阿富汗),当美国撤出时,看了一眼大毛,无奈的吐了口气,对天上的毛熊表示哀悼。

阿富汗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用它帝国坟场的实力拖住两个超级大国的国力,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崛起争取了时间(我兔邪魅一笑)。


科技军武


阿富汗曾被20多个世界顶尖军事国家所试图征服,但所有的国家都仅仅是在那统治了那么一小会,便再无进展。无论是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横扫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亦或者是近代以来的军事实力强大的苏联和美国,都讨不到任何好处。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位于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核心点,可以说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但阿富汗也是由于地形十分复杂,各种岩洞和峭壁纵横交错,纵然是如今卫星侦察技术最为先进的美国也没有关于阿富汗内部最为详细的地图。

阿富汗人口约2600万,上百万的民族主要有普什图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乌兹别克族等,其他较小民族有俾路支、努里斯坦、土库曼等民族.。这些民族几乎都是伊朗语族,而且几乎都是部落制的跨界民族。他们曾经在中亚叱咤风云,征服过伊朗、印度等国,骁勇善战,民风极为彪悍。

这样强悍的民族以及伊斯兰圣战的力量,加上本身就是跨界民族,外来支援渠道众多。阿富汗地形又极其复杂,非常适合游击战。只要外界提供足够的武器支持,彻底征服阿富汗极为困难。

英国两次全军覆没,苏联也是损兵折将,美国出兵占领喀布尔周边地区外,对塔利班控制区也是一筹莫展。当然这也离不开大国博弈。英国阿富汗战争期间,阿富汗王国背后有俄罗斯帝国的影子。苏联入侵阿富汗,游击队背后是美国的支持。现在塔利班后面有基地组织。


杰说123


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还要从苏联和美国进兵阿富汗的事件说起,这两个世界超级大国一前一后大军派入阿富汗,但都铩羽而归。

为何一个小小的阿富汗,让两个大国都在这里吃瘪,红尘为大家做个简单的分析:

我们首先了解下阿富汗这个国家,阿富汗全国面积大约六十五万平方公里,国民人口三千万。阿富汗全境多山且极端干旱,山地和高原占据国土八成,唯一两个边缘地带还是低地平原地貌还差不多全是荒漠,基本没有可以利用的价值。

阿富汗自然条件极差,生产力又低,加上没有出海口,四周山脉、荒漠、高原的地缘阻断,国家封闭度又高。但话说回来,尽管国家贫瘠,不过阿富汗的地缘区位却是十分的关键。阿富汗位于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四大地缘板块中枢交汇,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把这个地区征服就可以以此为基地,向四周地区进行渗透,改变旧有亚洲地缘局势。

苏版阿富汗战争(苏联的坟场)

上个世纪七十年,处于文明巅峰的苏联想放手一搏进军阿富汗,企图拿下这个内亚中枢,想以此为基地,颠覆亚洲旧有地缘格局。

本来以苏联的军事力量,对付阿富汗是搓搓有余的,但他们在消灭了政府武装后却在消化方面出现了问题。苏联在对阿富汗的消化中无法利用常规的经济与文化融合的手段,只能用政治、军事来压制。但阿富汗的国家地貌,严重阻碍了苏联对该国的征服,崎岖复杂的山地,很大的抵消了苏联在武力的优势,为阿富汗反苏联武装提供了有利的战略空间。当然,如果仅是这些的话,苏联只要咬咬牙浪费点时间就可以解决。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当地的势力不想阿富汗落入苏联的手中,还有美国与整个伊斯兰世界,因为每个势力都有自身的利益考虑。于是,由美国带头,巴基斯坦、伊朗等各个国家势力加入阿富汗的阵营中,为了自身利益这些国家出奇的互相配合。大量的资金和武器从各种渠道送到阿富汗的反苏联武装中,还有一些伊斯兰极端力量,在圣战的煽动下加入反苏武装,后来震惊世界的拉登也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的。

在这场战争中,苏联虽然是超级大国,但是经不起各国对阿富汗的援助,苏联在阿富汗的战场上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导致财政濒临破产,却还未在阿富汗站住脚,无奈直接只能草草撤兵。


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证明了一个事实,阿富汗的闭塞和极端贫瘠的环境,让外来的势力很难站住脚跟,无论谁进来,阿富汗当地武装都会把入侵者拖入这个泥潭。

苏联退出后,阿富汗原来的反苏武装没事做了,就开始想对国家政权分蛋糕。经过混战后,塔利班胜出,控制了阿富汗的大部分国土,并建立政权。而跟塔利班瓜葛较深的拉登,也创立了“基地”组织,并于911事件中一战成名,由此引发美国的强烈返场。于是,在苏联撤兵十年后,美国再次进入阿富汗,至此美版的阿富汗战争开始。

美版阿富汗战争(美国的坟场)

美国进入阿富汗赫然以反恐的名义,但世界人民都明白他们此行的动机并不纯,可在当时没有人敢跟美国作对。在排除外力干扰下,美国独立的经营阿富汗这个战略空间。然而,即便如此,美国的这场战争也是打的无比艰难,在十几年的战斗中除了击毙拉登外,美国硬是没捞到什么好处,只能在2014年草草撤兵。

不过,在奥巴马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还没到三年,情况又再次变化,特朗普宣布,将重新派遣四千名美军重返阿富汗。特朗普的此次决定出人意外,毕竟先前的战争消耗了美国万亿的美金,美国好不容易爬出这个坑,为何不到三年特朗普又要重返阿富汗?

其实这也是美国的无奈,他们并非不知道阿富汗这个大泥潭,只不过当前的形式下如果美国不重返,未来的国家安全或许会受到更大的威胁,有可能会再次遭遇以前那样的恐怖袭击,两害相权取其轻,美国明知道阿富汗是个坑,但也只能往下跳了。

作为内亚中枢的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管谁有心思动他,都不会有别的势力袖手旁观,也正因如此,阿富汗才成为“帝国战场”。

阿富汗有那么多武器和资金,谁提供的,大家都懂的。


历史红尘


阿富汗为何很难被征服,为何它被称为帝国的坟场。


其实阿富汗的重要性在古代尤甚于在现代,而且现代的阿富汗如果要细分的话,其领土是分属河中,呼罗珊,锡斯坦以及犍陀罗这几块的,还包括从古至今连通内亚两大部分的瓦罕走廊。而且事实上,能够有效地控制上述地区,在近代之前的意义,可不只是能够占山为王而已。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犍陀罗地区(现在分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和锡斯坦-雷吉斯坦地区,前者是历史上文化非常繁荣的一块区域,现在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历史名城加兹尼都位于这块地区,当然还有一座名城如今已经不在阿富汗的手上,就是“百花之城”白沙瓦;后者则是阿富汗普什图族的基本盘,尤其是坎大哈就位于这个区域。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坎大哈这座城市,也是阿富汗最大的几座城市里,唯一普什图族占据压倒多数的,而相反,喀布尔,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赫拉特,这些地区都是使用波斯语(在阿富汗叫达里语)的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人口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所以为什么有普什图民族主义色彩的塔利班,在统治阿富汗时期的大本营是坎大哈而不是喀布尔,原因就在于此。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南亚次大陆征服者,都是走犍陀罗-旁遮普-恒河平原这个传统征服路线的,因此阿富汗对于印度来说,差不多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这事情怎么做,参考印度希腊王国的建立者,以及帖木儿,巴布尔,纳迪尔沙,以及阿富汗杜兰尼王朝的开创者艾哈迈德沙。而且纵观历史,从恒河流域反推出去的可能性几乎等于0。

阿富汗全境多为高原山区,地势险要而环境恶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以强悍尚武而著称,所以历史上占领了阿富汗的帝国似乎都没有好下场,从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到20世纪80年代的前苏联,2000年间数个帝国与征服者都在阿富汗遭受了挫折,并从此走向衰落乃至灭亡,阿富汗似乎对大国的战略计划施加了“魔咒”:只要觊觎阿富汗,就会引火烧身,最终导致自身走向衰亡。这一属性让阿富汗获得一了响亮的外号:帝国坟场。

个人感觉其实阿富汗不是帝国坟场,而只是压死帝国的一抔土,不需要过于神化。
一个国家若是有能力打到阿富汗,那证明这个国家已经到达了全盛期,紧接着可能就会走下坡路。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时候是1979年,这时候的苏联经济已经大幅度下滑,粮食减产到要依赖进口,这时国力衰弱的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在治安战中吃瘪,这才是正常的。若是走下坡路的苏联还能在阿富汗硬肛众帝国主义黑手,那才不正常吧。现在的大部分研究,提到苏联解体,都是在经济与体制方面找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