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知道历史上真正的莒国吗?

美猴王说历史


西周建立后,为了控制东方的东夷部族,周王室将两个重要人物封到东方。一个是将姜子牙封到营丘,建立齐国;一个是将宗室周公旦封到少昊之墟的曲阜,建立鲁国。

同时将少昊的后人封为子爵小国莒。

所以历史记载: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子爵。

莒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通志·氏族略》谓其为“嬴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今山东密州莒县是也。”

据《世本》记载,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左传》莒女称戴己、声己。

《史记·楚世家》谓:“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

《汉书·地理志》谓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归齐。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莒城不下。汉置莒县,又为城阳国。

莒国自周初始封,至春秋鲁隐公元年的莒国历史史文空缺。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未立《莒世家》。

如今仅知自兹舆期始封,至鲁僖公年间的莒平公,共历十一世。平公之后,开始出现国君世系的记载。

莒国承袭了东夷风俗,国君无谥号,只在名字上冠以地名,用作在世时的称号,号称“东夷孑遗”。

所以当时现在山东地区主要有这三个比较大的国家,而莒国作为东夷人的后裔邦国,也一直与齐鲁一争雄长。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

西周时期的莒国就与宗主周王室屡有战争。据1986年陕西省安康县王家坝出土的史密簋铭文记载,莒国联合虎方(徐国)、杞夷、舟夷、观国、邳国、析国与南淮夷进攻西周东方诸侯,周天子令师俗、史密带领齐军东征,大败莒国等东夷。

莒国起初都于计(也称计亓,也写作计斤,在今青岛胶州南关城子村),至春秋初迁都莒(今山东莒县城阳),传23世,立国600余年,其中都计近300年。值得一提的是莒国的公族子孙以国都地名为姓,取一个计字,世代承继。

春秋时期莒国疆域曾东起黄海,西至今沂水县境,南达今江苏赣榆,北至今昌邑,拥有大小城邑30多个,是今山东地区仅次于齐、鲁的大国。莒国附近的贵族与国君在本国遭受排挤时,多奔莒国避难。

莒国不仅出击吞并周边相邻小国,与相邻的大国齐、鲁之间也常发生冲突。后莒国逐渐式微,时楚国势力增强,甚至扩张到淮河流域。周考王十年(前431),楚国势力扩张到淮上,灭蔡后,进而灭莒,但莒离其本土过远,难以长期占有,莒之全境最终被齐国兼并。

历史上很多成语与莒国有关:勿忘在莒、妙解连环、乐毅伐莒、孟女哭城等。


赵燕云


莒,现今与之对应的地点即山东省莒县,基本范围就是现在日照市周边,国家规模不大。史书记载建国于公元前1064年,大约是胶州境内,商末周初,春秋初期迁都于现莒县附近,同属于周朝诸侯国之一,《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意思就是说莒国虽小,但是在东夷一带确很有实力,不过始终身边有齐鲁楚宋之类的大国,因此在春秋初期还相安于好,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间的倾轧纷争日趋增多,莒国也就成了大国战争中的砧板上鱼肉,公园前431年被楚所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