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佛教的慈悲遍及動物

佛教的慈悲遍及動物

鑑於此,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佛教的慈悲觀。

一個人如果沒有慈悲心,內心只有對物慾的貪婪,就會不擇手段、損人利己,到頭來不但害了別人,也會害了自己。正如佛經中所言:“貪愛毒之過,能害一切人。”而要想真正生起慈悲心,最好是從佛教中汲取。

為什麼呢?因為佛教的慈悲範圍最廣。像儒教,雖然提倡“仁”,認為在仁、義、禮、智、信中,“仁”是最高的境界。但他們的“仁”也僅限於人類,為了父母等,也有殺雞捕魚的現象存在。相比之下,佛教的慈悲,跟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它不會傷害任何生命,包括動物在內,誠如《大莊嚴論經》所言:“佛法大慈悲,終不傷害物。”

特別偉大的聖天論師,在《四百論》中亦云:“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一切法,概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通達萬法皆空的智慧,一種就是不害任何眾生的慈悲。

這種慈悲,不單單是一種口號,而且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佛教的方方面面。就拿藏傳佛教中的“藏醫”來說,從古至今,從未做過動物的活體解剖;藏藥裡所有的動物成份,都是在動物死後才入藥的。藏醫的治病理念,是給予眾生安樂,但絕不把人的安樂與殺生劃上等號。

其實,不殺生,並不代表不能治病。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就非常反對殺生,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殺生求生,去生更遠。”意思是什麼呢?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去殺害動物的生命,只會讓自己離“生”越來越遠。

現在有些人,為了所謂的營養,就燉雞鴨、吃魚蝦,並習以為常,從來沒有想過有什麼不對。其實,你吃這些動物,不但不會延年益壽,反而會給自己的生命帶來極大危害。這是一種因果規律。

當然,對動物要心懷慈悲,並不只是佛教徒才這樣提倡,如今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也完全支持這種觀點。今年11月,在英國倫敦街頭,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演員薩拉·霍尼韋爾,上演了一次反對肉食的行為藝術。她半裸著躺在一個巨大的盤子上,周圍擺放著假的薯條和青豆,盤子旁邊是善待動物組織[1]的標語:“設身處地想一下你盤中動物的處境。”她的這種行為藝術,就是希望激發人們對盤中動物的同情心。

印度偉大的和平主義者“聖雄”甘地,也曾說過:“從對待動物的態度上,可以判斷這個民族是否偉大、道德是否高尚。”這句話可謂意義深刻,理應引起我們每個人的重視。

有些年輕人聽了,可能不信這一套,難以接受這種理念。但等你年紀慢慢大了,有些道理通達了,就會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明白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尊重。

昨天,我們在一個公園組織放生,有一位大學老師也參加了。她說自己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在這個公園辦過婚禮,當時由於不信佛,婚宴上殺了很多生命。如今,她對往事非常後悔,希望多參加放生,也算是對當年的一種補償。

所以,真正的慈悲,不僅僅是對人類,還應包括我們身邊的動物。

佛教的慈悲遍及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