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限流”來了:科技類ETF首次出現限額 降溫或非偶然

在政策極為微妙的時刻,部分公募基金開始有意給科技類ETF的發行降溫。

易方達3月4日公告,下週準備發行的易方達中證科技50ETF的募集限額為15億元,這是近年來首隻在發行端進行規模控制的ETF,此公告距離科技類ETF申報的政策傳聞僅一天。易方達屬於頭部基金公司,擁有強大的發行渠道和用戶目標群,15億的限額而非50億的限額,意味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主動壓縮,因為在2019年7月的行情中,一家知名度不高的基金公司,就使得旗下科技類ETF首募規模超過10億。

“限流”来了:科技类ETF首次出现限额 降温或非偶然

限額往往出現在主動選股型基金上,此類基金規模越大,基金經理操作難度越大,業績也就越差,但ETF屬於被動投資的指數產品,具有典型的規模效應,規模越大,ETF跟蹤指數的能力越強。因此,易方達基金的這則限額公告,令市場猜測可能與前一日傳出的市場消息有關。

根據公募基金持倉和淨值變動,目前公募的資金結構大幅偏向於科技股,持倉同質化嚴重,科技股也出現了某些過熱的跡象,一些市場人士認為,若不加以控制規模,市場風險恐過於集中。

暴熱行情,科技類ETF主動“瘦身”

易方達基金3月4日公告發布關於旗下中證科技50ETF募集規模上限的公告,公告中稱,為了保護基份額持有利益,基管理人決定募集規模上限為15億元。募集過程中募集規模接近、達到或超過15億元的,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在募集期內累計有效認購申請份額總額超過15億份(摺合15億元),將採取末例確認的式實現規模的有效控制。

這是近年來首隻在發行端進行規模控制的ETF,易方達中證科技50ETF計劃在3月9日發行。易方達屬於頭部基金公司,擁有強大的發行渠道和用戶目標群,15億的限額意味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主動壓縮,因為在2019年7月的行情中,一家知名度不高的基金公司,就使得旗下科技類ETF首募規模超過10億。

隨著科技股行情的爆發,科技類ETF逐步成為許多股民關注的對象,這反映出A股市場的資金機構發生了變化。3月3日,一位有著十五年股票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向券商中國記者直言,已經決定申購ETF基金,而且必須是帶有科技類性質的ETF。“科技股選股有點難,我希望通過科技類ETF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這位投資者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ETF基金一直是公募基金搶佔市場制高點的重要利器,以求通過推出各種行業的ETF基金,快速實現基金公司規模的崛起。自去年開始,由於科技股行情開始在A股市場一枝獨秀,國內各頭部基金公司紛紛推出主打科技主題的ETF基金,隨著2020年初以來的科技股行情繼續引領A股市場,許多有意投資科技股的基民,也就將基金申購的對象轉向了科技類ETF基金上。

“背離”規模效應,“主動壓縮”或因政策暗示?

值得一提的是,主動選股型基金控制規模,限額銷售是因為基金規模越大,基金經理投資難度越大,基金業績也就越容易下滑,但與限額髮行的主動選股型股票基金不同,ETF基金是被動投資的指數化產品,厭小喜大,具有典型的規模效應。

業內人士指出,規模越大,ETF跟蹤指數的能力越強,在市場上吸引的投資者也就越多,流動性也就越好,會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此外,ETF的規模效應提升會使得邊際成本遞減,很多基金公司會通過削減費率的方式將這部分利益回饋給投資者,從美國市場ETF的費率表現可以看出,資產規模越大的ETF,費率就越低。

顯而易見的是,易方達基金控制ETF基金的首募規模,與ETF基金的規模效應似乎有點矛盾。那麼,在當前A股市場中,易方達基金控制科技類ETF規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市場人士猜測,這可能與近期的政策有諸多的微妙關聯。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雖然監管部門並未暫緩科技類ETF的受理申報,但由於前期科技類產品發行較為集中、節奏較快,監管部門正以更為嚴格的態度對待基金公司的產品申報,希望發行迴歸常態化。

“監管部門要求提供補充材料,比如包括基金營銷思路,如何保護投資者利益等”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稱,監管部門未明確說明什麼,但是通過這種補充材料等方式,科技類基金的資金募集、入市的速度就放慢。

3月3日市場剛剛傳出關於科技類基金政策微調的信息,3月4日易方達就發佈中證科技50ETF限額的規模,這或許不是一種巧合。

根據券商中國的報道,北方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坦言,近期科技類ETF的審批速度比預期的要慢許多。這位人士稱,科技類基金產品的同質化太強,規模弄得也有點大,今年以來科技類基金密集申報發行,可能導致風險過於集中,如果科技類ETF的審批速度變慢,通過這種調控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市場風險。

資金結構集中,科技股或存在泡沫風險

科技股以及與之相關的科技類etf,似乎都有點過熱的跡象。

WIND數據顯示,截止3月5日,全市場基金業績排名前十強幾乎清一色為科技主題型,年初至今前十強的基金業績最高超過42%,十強基金表現最遜色的業績,年初至今也達到30%。

科技類主題基金之所以能夠在極短時間內,積累如此高的收益率,乃是A股市場的資金結構存在集中投資的特點。

以萬家行業優選基金為例,該基金雖然無科技二字,但截至去年十二月末的重倉股名單顯示,十大股票中有八隻股票指向了科技股,超過40%的資金結構均與科技股掛鉤。在資金機構嚴重傾向科技股的情況下,科技股的暴漲行情為該基金帶來了優勢,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已達39%。

不僅公募基金公司的產品部門在申報產品上同質化高,公募基金的投資部門在選股上,也存在較高的同質化,反映在持倉結構上,顯示出頭部科技股具有明顯的公募產品抱團效應,也就是說,基金經理買的科技股都差不多。

從重倉股來看,一些頭部科技股具有明顯的扎堆效應,例如兆易創新,2019年8月至今,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已收穫了約250%的漲幅,動態市盈率高達189倍,但TOP 10基金中依然有5只基金將其作為了第一大重倉股。

顯而易見的是,在公募基金的資金結構、A股市場的資金結構,持續偏向科技股的背景下,從來導致全市場持倉類型高度同質化的這一因素下,科技類ETF基金由於其產品特點具有較強的規模效應,若不加以限額髮行,在市場已經出現泡沫化的背景下,規模龐大的科技類ETF基金在下週募集,並進入A股市場,或給A股市場帶來錯誤的指導效應,尤其是科技類ETF在科技股龍頭已經連漲15個月的背景下,以大規模募集的方式進入市場,或存某些風險。

不過,機構投資者目前正對科技股存在激烈的分歧。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總裁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電話採訪時稱,科技股大概率已經接近高位,已經開始出現泡沫化。這位基金公司人士稱,目前科技股的吸引力較去年已經大幅下降,從當前的熱度來看,科技股能否繼續維持前期行情存在一定的難度,泡沫之後的分化是科技股的必然。

安信證券指出,就當前而言,對科技成長板塊倉位的客觀認知很重要,相對較高是事實,但目前預計大概率還沒有達到極致情況。從2019Q4來看,主動型基金重倉股配置中科技成長行業(電子、通信、計算機、傳媒、國防軍工)總倉位提升到22.41%,近三年新高,不難看出,科技成長板塊倉位相對較高是事實,但遠沒有達到極致情況。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