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明日央行實施歷史性降準 資金面料將“雨過天晴”

明日央行實施歷史性降準 資金面料將“雨過天晴”

上週二(17日)央行決定,從4月25日起,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舉在市場上引起一片歡呼。

雖說降準在即,但是過去一週,資金市場似乎度過了一段黎明前的黑暗,資金面極為緊張,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相信期盼25日降準很多市場人士的共同心聲。

明天就是25日,央行實施降準的日子就要到了。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1、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創新高

上週以來,資金利率又“抽風了”,創了階段新高。

一位券商人士向中證報表示,“現在資金不是緊,是超級緊,到尾盤都還有不少機構沒借平,違約的不少。” 一位資管機構人士向該表表示:“週一違約與某結算機構系統出問題有關,但關鍵還是資金面過於緊張,讓市場參與者措手不及。”

4月17日上週二,銀行間市場7天期回購利率(R007)加權利率跳漲40個基點,回到“榮枯線”3%以上,隨後一路漲至3.54%、4.60%、4.80%。

明日央行實施歷史性降準 資金面料將“雨過天晴”

23日本週一,銀行間市場7天期回購利率飆升至14%,最高曾達15%。

貨幣中介稱,本週一銀行間市場隔夜回購利率最高成交到18%,15%以內隔夜資金都迅速成交。

不過,降準資金將在4月25日釋放,屆時銀行機構資金面將會出現緩解。

2、債市劇烈波動

受央行突然降準影響,債券市場出現劇烈波動。

央行公告降準的次日(4月18日),債券期貨暴漲,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806盤中漲逾1.5%,創近16個月最大漲幅並刷新逾半年高點。之後債市又大幅回調。19日,國債期貨市場全線下跌,10年期品種主力T1806合約低開低走,收盤下跌0.37%,創今年以來最大跌幅。大漲大跌之後,20日債市震盪企穩,收跌0.03%。

23日本週一,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舉下行到3.5%的水平。而且可能會繼續下行。國信證券分析稱,考察歷史上所有的寬貨幣政策基調時期,10年國債從沒有在歷史均值(3.50-3.60%)止步不下。根據這一邏輯來看,如果貨幣政策確實在逐漸寬鬆,那麼10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樣將跌破3.5%。

而廣發期貨指出,降准將繼續激發市場樂觀情緒,貨幣政策穩中適度寬鬆下,長期有利於對債市的配置。流動性最為緊張的時點或已經過去,未來資金面將會繼續迴歸常態,因此短期波動不足為慮。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仍有利於避險情緒的醞釀,對債市有一定的利好作用。

3、國債逆回購利率連續飆升

連續四天,國債逆回購利率連續飆升。23日週一午後,上交所國債逆回購利率GC001一度升破10%,加權利率創下4月初以來新高;深交所債券回購利率R001午後一度升至9.9%,2~7天期品種均成交在6%以上。這都還不是最高的,4月20日,1天期隔夜國債逆回購利率一度超過16%,漲幅超過220%。

明日央行實施歷史性降準 資金面料將“雨過天晴”

降準前夕非銀金融機構資金面陷入緊張,主要是債市上漲過程中,機構普遍加槓桿所致,另外,稅期與降準資金投放的時間不匹配也加劇了資金緊張。

公開市場方面,23日,央行進行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800億元逆回購到期。根據Wind資訊統計,本週公開市場共5200億元逆回購到期,週二無逆回購到期,週三至週五分別有1500億、2500億和400億到期。

平安證券陳驍認為,每季的第一個月為繳稅大月,過去五年每年4月財政存款平均上行5500億元,這相當於從銀行間市場抽出5500億元補充政府存款賬戶。

“今年4月至今,央行已通過逆回購實現淨投放3800億元,再加上降準釋放的4000億元增量資金,客觀上應能夠覆蓋繳稅帶來的資金需求。”陳驍稱,然而降準資金將在4月25日釋放,時間上有所延後,導致近期流動性收緊。

4、票據市場利率持續下行

不可避免,票據利率在下行。

上週票據利率持續下行20-25bp,雖小於債券、NCD,但已是破位,可見利率下行來勢兇猛。

明日央行實施歷史性降準 資金面料將“雨過天晴”

明日央行實施歷史性降準 資金面料將“雨過天晴”

相比NCD看,今日尾盤興業等6M利率已上行30bp左右4.4-4.5%,票據利率在4.76%左右,利差在30bp以內。票據的相比優勢縮小。

就這點看,票據流動性相比不錯,但目前性價比不高,交易配置戶少看!後續利率上行動力不弱,具體走勢還得看24號能否度過,25號能否迎來降準普降甘露!

最後總結一下,雖然目前資金面極為緊張,但未必會持續太久,本週稅期擾動將減弱,降準實施在即,加上月末財政支出力度極大,資金面料將“雨過天晴”。至於此次降準對市場的具體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

(盯盯財經綜合自中國證券報、華爾街見聞、票友-票據圈兒那些事)

——END——

[免責聲明]盯盯財經致力於好文精選與市場信息分享,信息來源於我們認可的已公開資料或對市場的研判,其分析及建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應自主判斷、參考決策,並承擔由此帶來的交易及法律等風險。本平臺擁有對此聲明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