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書法高人點評當今書法界:啟功去世20年來,無一成才,一敗塗地

書法之所以“神”,是因為她是藝術家性情表達的載體。有多少書法家為了迎合市場、迎合某個群體,整天寫著自己都感覺噁心的字。這就是當今書法界的現象。

書法高人點評當今書法界:啟功去世20年來,無一成才,一敗塗地

啟功先生在書房(上)

書法高人點評當今書法界:啟功去世20年來,無一成才,一敗塗地

彭琰林啟功體書法(上圖)

啟功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其書名飲譽海內外,堪稱當代書法巨擘。其書法清俊勁健,蕭散淡雅,既能險絕,亦復歸平正,總能以我筆寫我心。縱觀先生書法,當以行草為主,筆畫秀潤,筆法精謹嚴密,精神飛動。用筆乾淨利落,無矯飾造作之態,也不作狂怪之筆;字勢結體平實,不作刻意安排和設計,無斧鑿之痕跡,-任其自然,以其獨特的筆法和結構,使其字勢觀之立刻感到通篇清新淡雅之氣,一洗塵俗之面目。先生很早就確定了自己的書法風格,且一直堅持至晚年,其用筆日漸精熟,精神境界也日益不同。

書法高人點評當今書法界:啟功去世20年來,無一成才,一敗塗地

對習所有練書法的人來說,還有一必然繞不開的矛盾,就是如何處理學古與創新(古與今),這也是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書法歷史留下的課題。關於學古的必要性,《札記》有極詼諧又極精到的解說:“又有人任筆為書,自謂不求形似,此無異瘦乙冒充肥甲。人識其詐,則日不在形似,你但認我為甲可也。見者如仍不認,則曰你不懂。千翻萬刻之《黃庭經》,最開詐人之路。”如不願作先生嘲笑的“詐人”,則只好學古,如此就必然遭遇學什麼古(碑帖、帖墨、刀筆)、與古作的似與不似,如何看待書作中古和我、創造和規避的關係。前者所關尚小,此不贅言,後者所關極大,且凡是有一定成就的書家都會遇到併為之頭痛,先生亦有,見於《絕句》第九八首評劉鏞書詩注。詩云:“亦自矜持亦任真,亦隨俗媚亦因人。亦知狗馬常難似,不和青紅畫鬼神。”所謂“矜持”,可理解為學古帶來的消極影響,所謂“任真”,則可理解為有自己的性情表現和創造;但這種表現和創造又很難擺脫時代和他人的影響一所謂"亦隨俗媚亦因人”, 這雖是自謙,卻是情真。對此,自注有極精彩的發揮。

上段將學古與自得難兼的痛病敘述如見,又追尋痛病之“由”,雖找出了處方,不過是愍勉求之,心態放之,眼光精之,得“一絲進境”而已。後段更明確說:“ 創造與規避,兩不可能”,要做完全的創新,不僅有古人擋路,還有時代風氣的影響和同時代人的追求。如此看來,後代書家多無為也。這不僅讓人想起(絕句)第五九首所引宋代米帶、梁代王融之感嘆,來等雲:“時代壓之,不能高古.”王融雲:“不恨臣無二王法,二王亦無臣法。”先破嘆雲;“豈詭辯哉!”表示同意。不過,先生又說:稍能慶幸者,是書家還有選擇權(券),他可選擇學古的對象

現在書法界的專家天天都是創作出新,卻少了臨帖。每天絞盡腦汁創作、出新。美其名曰:符合新時代的書法。創新是在嚼透舊的以後才能談的事兒,您多久沒臨帖了?不要天天嚷嚷:咋都沒眼光呢,我這創新書法只有幾百年後才會有人理解。恐怕您的字比家裡的饅頭爛的都早。多臨臨帖吧。書法寫得好的書法家不少,真正的書法大師卻看不到。心態不對,獲過獎、入過展,就開始四處奔走,到處留字。真正留給自己研習書法的時間越來越少。這種狀態出的了大師才奇怪。真正的大師,在人群中,一眼就會發現他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