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前言

浮躁的物质世界总会令人迷失自我,精神变得空虚。挽救这种精神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阅读有力量的文学作品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张承志代表作《北方的河》是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正是这样的一本书,但却绝非寻常的鸡汤文,因为它有一种内生的奋斗精神。

寻根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于80年代兴起的文学热潮,志于找到文学前进的方向。一扫伤痕文学总是叙述文革伤痛的局限,转而积极地寻找精神的根,民族文化的根,以记录一代人奋斗过的青春张承志曾经主动到内蒙古插队,一住就是四五年。作为一位少数民族作家,又长期扎根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间,张承志对民族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或许这就是他的作品总能带给人巨大的鼓舞的原因之一。1984年《北方的河》一经发表,就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共鸣,获得了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下面就让我们地从内容

手法两方面细致探讨一下这一篇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究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以便帮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主旨,感受其中的力量。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书籍


总说:作品内容与叙事手法

《北方的河》是带着光辉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会把人的血液都燃烧得沸腾起来,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壮丽诗篇。小说的主人公过着一种孤独却坚强的精神之旅,作者用诗意的笔触向我们传达他那燃烧着的一腔热血和斗志。

诗化的小说本身就是张承志独特的追求,《北方的河》恰是这一追求的典型代表。有研究这一作品的学者说:"整部作品是一曲壮美的诗篇,诠释着青春的灼热和昂扬,在奔腾不息的河流中呈现出生命的张扬和灵魂的搏击,挣扎着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张承志自己在《骑上激流之声》一文中也曾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无论小说、散文、随笔、剧本,只要达到诗的境界就是上品。"

在这一本小说中,好像什么样的情节根本不重要,即使是人物也并非不可或缺

,小说中最重要的男女主人公一直都是以第三人称"他"和"她"出现,名字对他们来说是多余的。读者并不会对情节有太多印象,唯一能感受到的全都是主人公"他"所表达出的青春热血,那不断抗争的激情,还有那些河流的深沉与力量。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小说着力呈现的奋斗意志。不论是河的意象还是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作者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以一种深沉博大,一种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的诗意的奋斗精神来感染读者。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北方的河》


那么,《北方的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故事呢?

作品描写了一个知青"他"毅然放弃分配的工作,立志跨专业考上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的故事。为此他亲身调研了黄河湟水永定河,另外额尔齐斯河黑龙江这两条河流则贯穿在他的回忆与想象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他遇到了青春逝去、考研遇阻、爱情不顺等挫折,但那些河流显现出一种人文的精神,给予了他巨大的鼓舞,最终跨过难关,得以参加考试。文章中两个最为引人注意地方,一是通过对河流大量的描写,赋予了五条河流不同的意象,此为内容上的一绝,二是通过不同的人称视角来回转换,表达出主人公心中剧烈的思想成长过程,此为手法上的一绝。

但是从整体上看,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叙述,作者的笔调都是诗化的,像唱着一曲热情的奔放的歌。描写河流的语言是深沉而有力的,作者穷尽所有能够表达出涌动的河流那种深沉的力量的词,这种沉郁的语言贯穿了全篇。另一个充斥全篇的则是三种人称视角的灵活切换的写作手法,充分利用不同人称所体现出的不同作用,但又都统一于对主人公坚强人格的塑造之中,使得文章犹如一气呵成。作者对文字高超的驾驭能力将这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作品全程都处于高潮的紧张之中,读者自然也就在这种始终振奋的文字里,被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主人公激发出所有的斗志。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张承志


一、河流意象,力量之源

对于《北方的河》中的河流意象,有学者评论说"作家描述的河不是用直觉表达的自然认识,而是源自文化经验的空间沉淀。"文中所有对河的描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写实勾勒,而是融入了作者的生命体验,给河流赋予了一种人文精神,从而使得这些河流升华到了一种传统文化层次上的民族象征、精神象征、生命象征。正是这样一种蕴含着民族根基的精神象征,才能够给予主人公源源不断的力量,最终传递到读者身上。

为了避免枯燥,我们就不一一地进行分析了,而是以黄河意象为主,作一个总体的说明。

黄河是以深沉而有力的意象出现的,也是作品中着色最多的河流。作者以主人公的视角描写浩瀚而伟大的黄河带给人的巨大冲击感:"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业"。

此外,还描写了黄河的力量:"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描写了黄河的声音:"像在低低地吼""河水隆隆响着,又浓又稠,闪烁而颤动,像是流动着沉重的金属……宽阔的大峡都被震得摇动……也许有一天两岸的大山都会震得坍塌下来";描写了黄河的色彩"整条黄河都变红啦,它烧起来啦……黄河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火焰。"

在这里,黄河成为力量的象征,成为了主人公的精神支撑,他将黄河视为自己的父亲,在这里他真正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后文追求考研的情节奠定了基础。为了感受黄河这种浩莽的力量,他甚至两次游过黄河,在激流中体验黄河的咆哮与怒吼,怒骂自己衰老的身躯,竭力嘶喊着"可是我的青春别想背叛!",颇有一番"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情斗志。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黄河


相比滚滚奔流的黄河,湟水是自然而平和的。但是平静的湟水,却见证了沧海桑田。他在湟水上发现了拥有四千年历史的彩陶片,似乎是"彩陶片在这汇成一条河",这正体现了湟水平静中所潜藏着的力量,滋养了一方水土数千年之久。相比女主人公哀叹破碎的陶片,男主人公则领悟了的湟水中含有的生命向度的平静。

额尔齐斯河出现在主人公的回忆中,主人公的一切都缘起于这一条自由地向北冰洋流去的河流。在"他"的成长期,这条河流滋养了他,教会了他重情重义、重承诺、追求自由,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启蒙作用,是品格的象征

在母亲生病和考研受挫的时候,宁静而深沉的无定河则教会了他深沉、坚韧,让他对生活与理想有了更深的领悟,也因此明白了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爱情,是深沉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深度。

神秘而壮阔的黑龙江则作为诗和远方出现主人公的向往和想象之中,他多次梦到那磅礴的大江,驱动着他不断向未来前行,是理想的象征

正如有学者评价说:

"作者以主观抒情、意识流动的方式,在时空的交错中,将自己对传统文化和民族之根执著的坚守与追求融入到了北方几大河流的书写之中,整体河流意象视域中的'青春'、'生命精神'共同构成了当代青年诗意而孤独的精神图腾。"


这些河流伴随着主人公的精神成长,河流的意象最终成为他精神意志的一部分。在读者眼里,他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与河流融为一体,是一个群体映象,最后又成为了读者心目中的精神象征,力量之源。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黑龙江


二、人称变换,强化信念

读一本好书,不仅要理解它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作品的表达形式和结构同样是理解作品的重要途径。小说主体以第三人称叙事,然而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转换随处可见,营造出三种人称交错的叙事结构。作者看似换用得极其随意,但只要细细对比就可以发现其实是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和深意的。

小说中多以第一和第二人称进行心理描写,然而细看文章便不难发现两者不同的指向性。运用第一人称时,几乎全都用于正面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而运用第二人称时,则多为批判性的自我反思和指责。

例如调研黄河时主人公心中不断地呐喊"我一定要考上!""我一定能考得上",同时在心里鼓励自己:"我当然会考上的,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又积极地暗示自己读完了地理系的讲义,而且大学四年一直选修历史系的考古学讲座,又会一门半外语,拥有优秀的汉语专业素养等等。

此外,对未来的设想也使用第一人称。例如展望黑龙江时"会看到莽莽的冰河咔咔开冻,会看到下游……的雄壮景观。会看到一条黑龙的苏醒和飞腾。"这些文字很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自信的风采,展现出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第二人称多见于自我责备和反思之中,例如主人公为了拿到准考证,不惜与书记针锋相对进行辩驳,事后却责备自己"再谈下去会控制不住的,或者会丢人地流出眼泪,……完全没有那种大河风度,只是被那些河惯坏的一个野孩子。"当收到女主人公和徐怀北结婚的消息的时候,他审视着自己过往的行为:"他想,还肤浅,还太嫩。"这些文字里面则很明显地表现出主人公在不断地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审视,并以自责的方法来鞭笞自己,突破旧我,从而获得全新的力量和生命,表现出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北方的河》


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作者深知三种人称交替使用的效果,能给人带来一种紧迫感。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全知视角,用以促进客观情节的发展。第一人称有着良好的自我代入效果,所以用来描写自我激励的部分,使读者能够深入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自信、自强。

第二人称更为独立,具有一种平视感,可以独立出一个陌生的平等的第二自我,所以用来描写自我反思的部分。将自己变成"你"来加以批判和反思,更能体现主人公的决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于这三种人称的使用又并非单一而稳定的模式。

例如从永定河回来后,主人公对生命和理想的领悟更上一层楼,写起诗来文思泉涌,但仍然觉得不足:"这不是因为不懂得艺术,也不是因为不会写诗"。虽然用的是第一人称进行反思,但其实这里隐含着一种向上的奋斗思想。据前文可知他写的诗其实已经很好了,只不过是他不满意罢了,所以后文又转用第二人称对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反思,他觉得只有调研完黑龙江后才能写出这首好诗,而且是必然能够写出来的。

此外还曾用第二人称对初次见面时感到失望的永定河进行批判,但其实是把永定河当成一个第二自我"你"进行反思。在小说的结尾亦用第二人称对北方的河道谢。将河上升到与自己同样的高度,把河当成人来看,更显一种真诚,更显河的一种灵性。河并非是死的而是活的,是这些"人"给了他力量,把他培养成人。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反思


反复运用不同的人称视角进行叙事,构成了一种艺术上的巨大张力,在这种张力中,我们得以窥见传统民族性格的继承和张扬,理解民族精神的内蕴和升华。

但是,这部作品也有它的局限。例如,这本小说的英雄色彩是亮点所在,却也是不足所在,难免在有些地方显得过于大男子主义,与男主人公相比,女主人公则显得过于柔弱。比如用第一人称描写她的心理活动,则多是一种叹息。但我们也需要反思:

这样的叙事安排,是不是正突出了一种艺术的张力?假如"她"的心理也一样的坚强,那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就类型化了,内容很单薄,而且作者也刻画了一个坚强的母亲形象作为一种调和。

虽然这部作品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它仍然是寻根文学中的代表作品。每每读之,都能够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沉得住气继续追求梦想,读者们又怎么能错过这一部作品呢?

参考资料:《北方的河》、《浅谈的主题意象》、《 诗意孤独的精神之旅——由透视张承志的创作》等

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浅析《北方的河》中诗意的奋斗精神

北方的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