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被稱為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高鐵,最近又有大動作了。

7月1日起,中國鐵路開始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城市高鐵路網又新增不少“接口”,如內江車務段開通了內江北站至北海的D1779列車,結束了內江高鐵無法直達北海的歷史。

事實上,速度帶來一切——高鐵沿線眾多新城湧現,已成為時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路徑。高鐵網格密集發展讓城市之間的距離變小、能量變大,一些沿線城市也迎來全新發展契機。

內江便是其中之一,因地理位置特殊——作為成渝經濟圈中心城市,內江可謂真切詮釋了“與成渝共一線”,其在成渝城市群中當先崛起幾成必然。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生活共一線,40分鐘即達成渝生活圈

由於地處成渝高鐵線中部樞紐位置,內江可實現最快40分鐘到達成都,43分鐘飆攏重慶,儼然一副融入了“成渝1小時經濟圈”的架勢。

此外,正在加緊建設,預計2020年實現通車的川南城際鐵路,不僅讓內江起到了川東南地區高鐵與普速銜接的轉換作用,還可實現其與川南城市群內部內江、瀘州、自貢、宜賓四大區域中心城市之間30分鐘通達。

其實,這些都為內江開啟“城際圈雙城生活”提供了落地可能。

以內江-成都為例,平均15分鐘一趟,每天開行30班的高鐵/動車車組(成都-內江每天開行25班高鐵/動車車組)讓“成內兩地如居一城”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

關於這點,家住內江,常到成都做生意的李女士深有體會,在她看來,隨著成內同城化不斷推進,雙城生活與同城生活的區隔正在消弭。

因為從事個體服裝生意,李女士經常需要到成都進貨,頻率高的時候能達到1周4、5次,一般都是早上6點50起床,洗漱、化妝、吃飯,然後從位於內江北站所在的東興板塊某樓盤步行10分鐘,乘坐內江發往成都最早一班(7:53分)高鐵組,行車約48分鐘到達成都。

傍晚時分,再乘坐19:19分發車的高鐵組回到內江,若還有事忙時就往後改簽車票。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高鐵令內江和成渝“時空縮短”

毫無疑問,高鐵動線正在讓城市間的時空藩籬消失,城市邊界變得模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範圍由此擴大。

很大程度上,內江這個人口在百萬量級的二級城市,作為連接成渝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也承接著這兩個特大城市的人口轉移。這點或許能從這座城市的置業人群來源結構窺見端倪。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大千妹兒在今年年初對內江房地產市場的一次摸底中獲悉,當時來自成都的非地緣性客戶雖然較去年有了明顯增幅,但比例依舊在個位數徘徊。

以在內江擁有多個在售項目的邦泰為例,據瞭解,今年年初,邦泰的非地緣性客戶比例維持在5%左右,但截至目前,這一數據已發生很大變化。據內江邦泰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來自成渝和周邊地區的非地緣性客戶比例已攀升至40%左右。

產城共一線,與成渝產城一體化逐漸形成

高鐵的存在,對引領內江城市價值升級爆發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高鐵往來,首先帶來的是成渝兩大都市圈的產業遷移紅利。

樓市大嘴巴注意到,受高鐵經濟帶動,以內江為中心的200公里範圍內分佈的諸如成都、重慶在內的16座大中型城市的眾多產業紅利都能輻射到這座城市。

作為“成渝之心”,內江原有的老舊產業佈局經歷了洗牌重立。

按照規劃,至2020年,內江將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農產品五大優勢產業,建設區域性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商務服務、文旅康養三大中心。

這種著力於高端成長型產業發展的新體系,也與成渝及周邊城市產業結構形成了優勢互補。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其次,高鐵推動了城市板塊的快速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與很多城市將高鐵站設置在城市外圈層不同,內江新建的內江北站則位於這座城市的傳統主城中心。

這樣的規劃,與因高鐵而爆發出強大城市價值的日本名古屋、法國里爾等城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依託於TVG高鐵的里爾站,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里爾新的城市中心和商貿中心,而內江北站在帶動區域乃至城市能量的釋放爆發上,也不遑多讓。

內江目前已打造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三核產業驅動載體,其中,內江高新區發展尤其迅猛,這和內江北站地處該區域不無關係。

按照規劃,今年內江北站所在的高新區將力爭區生產總值,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個和3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該區域勢必將成為內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發展引領區和高端人才集聚區”,帶動“三核”載體中的另兩核快速發展,並最終助力內江發展為成渝功能配套服務中心。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內江東興一景(圖據華西都市報 )

價值共一線,引品牌房企搶灘

有一個觀點是,“品牌房企在哪裡扎堆,哪裡就是價值之地。”

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內江目前已彙集了萬達、邦泰、金科、朗詩等近十家國內一線品牌房企。這或多或少都能證明高鐵經濟加持下這座城市的巨大吸附力。

無論是內江的土地市場,還是房價表現,都恰好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潛力佐證。

今年2月,內江經開區一宗土地的成交樓面價為2142元/平米,溢價率達到了122%,這一價格較去年10月同一板塊的土地出讓樓面價跳漲57%,而到了今年6月,板塊內一塊新出讓土地的起拍價更是大大高於2月這宗土地的成交樓面價。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房價表現上,2017年內江新房市場銷售均價約5333元/平米,而同一時期成都主城(含高新區、天府新區)的新房均價則維持在15721元/平米,內江的中長期潛力毋庸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內江現在正處於成都、濟南等城市所經歷過的由高鐵帶來的價值裂變期。

2011年,成都東客站正式運營,引來品牌房企紛紛搶灘進駐,隨後幾年裡,東客站帶動著城東區域的規劃提速升級,東客站周邊1.5公里範圍內的住宅身價跳漲,2011年建成的新裡鉑仕公館清水價6500元/平米,如今二手房均價已在18500元/平米上下,漲幅達到284.61%。

與東客站同年開通的濟南西站,直接促進了濟南西部新城的騰飛,6年多來,房價從最初的3000-4000元/平米,到現在普遍上萬;2012年底,哈大高鐵開通,亦將大連樓市帶上了快車道,“哈大高鐵沿線的麗灣海景在高鐵開通前後漲幅高達22%”。

舒居共一線,雙城生活引領新潮流

在成都,人們談起悠閒的生活,會想到的是在桐梓林喝下午茶,亦或是在金融城自家樓旁的鐘書閣胡亂翻書;在重慶,人們會想到和三倆好友結伴逛逛解放碑,走走山城步道……

如今在內江,同樣高品質的生活,已然在高鐵板塊中漸次呈現。

已準備在高鐵板塊安家的鄧先生告訴大千妹兒,“說實話,前兩年還有些猶豫,現在眼看著這片基本起來了,我也就不再糾結了”。

“在這邊居住很方便了,本來東興的配套很成熟,離8號路美食街很近,加上新開大潤發超市購物也方便,聽說傳化廣場還將引入愛琴海購物公園”,鄧先生開心說道。“對了,聽說高鐵站旁邊還要新建一個千水湖公園,以後散步休閒也很方便”,臨別前他又補了一句。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內江高鐵板塊已呈現的商業配套

相關規劃顯示,如今內江高鐵板塊所呈現出的教育、商業、市政公建等配套,不過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還在後面。譬如,你知道高鐵板塊還將打造一個頗具體量的大學城嗎?

有了區域全系優質生活配套的加持,整個板塊所缺的,無非是一個好房子了。

海子說,“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謂人居終極夢想。而“有一個大房子,面朝美景,盡賞四季”, 這樣的高端目標,在內江只需一套高品質的寬景洋房,就足以達成了。

擁有5萬方新亞洲園林的邦泰天著,近期推出的低密舒居城市花園洋房,不僅有著1.8m寬的觀景大陽臺,還有與之相匹的社區美景——兩園三水八景,疊水流園,四時美景不同。

與成渝共一線 內江邁入高鐵虹吸效應元年

天著還擁有足以給業主帶來頂級舒居感受的8s+優居系統,全面提升甜城人居標準的同時,更是將內江高鐵新城的舒居品質做到了與成渝高端項目旗鼓相當的水準。

邁入成渝內高鐵新時代後,內江這座鐵軌上的城市也正隨著成渝同城化的大潮滾滾向前,一個漸與成渝共一線的新內江,正在向人們展示著關於甜城未來的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