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細胞的企業,是經濟抗疫中的關鍵點。細胞活了,整個機體才能生機勃勃。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很多研究機構都開展了問卷調研,均發現為數不少的企業存在現金短缺問題。朱武祥等在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後,發現34%的企業賬上的現金只能維持一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兩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三個月,9.96%的企業能維持六個月以上(圖1)。李輝文等基於2701份“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態專項調查”問卷,統計發現有約50%的公司難以在現有現金留下運轉超過三個月,其中有近14%的公司難以支撐一個月。王勇等基於212份從國內知名大中型企業回收的問卷,發現企業的創始人或董事長認為現金流能維持六個月以上的佔比41.98%,能持續三到六個月的佔比34.91%,合計超過七成(圖2 )。由此可見,相較中小企業,現金流並不是大中型企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但不可忽視,也仍有23.11%的被訪企業表示現金流將在三個月內枯竭。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圖1 現金維繫時間(清華、北大聯合調研結果:中小企業) 圖片來源:《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如何穿越3個月的生死火線》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圖2 現金維繫時間(清華經管調研結果:大中企業) 圖片來源:《清華經管調研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大中型企業有何影響》

現金為王(Cash is the king),現金流的通暢對企業至關重要。巴菲特在選擇股票投資標的時也非常注重現金流,他在現金流上的最著名的評論是,“現金是氧氣,99%的時間你不會注意它,直到它沒有了”。財經作家吳曉波在題為《危機下的企業自救計劃》的演講中,提醒企業家們一定要“打開賬戶確認,在付完房租、貸款、員工工資後,還能夠實現正常的現金流運轉的資金還有多少”。老鄉雞的董事長束從軒也再三強調,“哪怕再難,千方百計、百計千方,保住現金流”。現金是企業的“血液”,沒有血液的供給和流通,人體無法存活;同理,沒有現金流鏈條的通暢,企業也將瀕臨死亡。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企業的財務管理,注重的就是對現金流鏈條的管理,重點解決的就是錢從哪裡來(籌資或稱融資)、錢怎麼花(投資)、賺了錢怎麼分(股利)的問題。所以,在財務管理領域,通常認為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管理,而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管理。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所有的企業都是做三件事:籌資、投資和經營。對應的,財務管理注重的現金流也就分為三類:籌資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這些現金流量,也就被記錄和反映在財務會計所提供的現金流量表之中(圖3-圖5)。那麼,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疫情下的應對之策就是要在短期之內,獲得更多現金流,度過這次危機。

一、開拓籌資活動現金流

從現金流量表中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圖3)可以看到,籌資活動是指導致企業股權及債務規模和構成發生變化的活動。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股權籌資,主要來自接受他人入股,如我們常聽到增發新股、吸收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的資金等;這會導致企業股權結構的變化,比如控股股東的股權被稀釋。另一類是債務籌資,包括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以及融資租賃等。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出也對應的分為給股東分紅、還本付息兩大類。值得注意的是,還本付息是強制的法律義務。本次疫情中不少企業也都將還本付息作為主要現金支出壓力的原因之一(圖4 、圖5 )。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圖4 主要支出壓力(清華、北大聯合調研結果:中小企業) 圖片來源:《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如何穿越3個月的生死火線》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圖5 疫情對企業影響(清華經管調研結果:大中企業) 圖片來源:《清華經管調研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大中型企業有何影響》

籌資活動是外部輸血。為了緩解疫情影響下的現金流壓力,企業要保持對外籌資的通道,也應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與關注,多方面做好準備。

1.企業可以從籌資成功的確定性、股權資金到賬速度、股權投資方要求的條款等方面更有側重地尋找股權投資人。比如說,戰略投資者對行業瞭解更深,且出資能力較強,決策速度可能較快,可以優先考慮這一背景的投資方。股東也可以協商一致,按照一定的約定向企業注入增量資本;或者股東在借給企業部分款項的同時,向企業注入增量資本。

2.由於分紅對企業而言並非剛性(沒有利潤就不分,有利潤的時候若是股東同意,也可以暫時不分);因此,企業也應該和現有的股東們充分溝通,將企業的降本增效計劃儘可能細化,爭取股東的支持,以暫時不分紅減少籌資活動現金流出。

3.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出臺了很多金融抗疫政策,政府聯合金融機構通過為企業提供金融扶持,緩解大多數企業面臨的現金流枯竭問題。企業應該充分熟悉並用好這些政策,準備相關申請材料,爭取所在地的支持,主動積極與銀行、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等金融機構溝通協商續貸、下調貸款利潤、減免手續費、爭取信貸資金增量、爭取政府融資擔保等,以減輕企業資金成本負擔。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二、盡力實現投資活動的外部造血

公司應將富餘的現金通過購買理財轉換為金融資產、投資擴大再生產等活動充分利用起來。這就體現為現金流量表中的投資活動(圖6),是指企業長期資產(比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等經營資產)的購建和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範圍內的證券投資(比如購買的別的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債券等)及其處置活動。購買固定資產等經營性資產的投資行為,為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奠定基礎;購買別的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資產投資,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利用閒置資金在金融市場進行短期投資,提高資金的獲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企業對外擴張和發展進行有效的幫助。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為了緩解疫情影響下的現金流壓力,對於非疫情“紅利”行業的企業,有如下建議:

第一,需要壓縮投資的現金流出,加強經營性長期資產(如固定資產)投入的控制,儘可能以提高投入產出比的提升效率的方式而不是增加資產投入的方式,滿足產能需求。

第二,應結合業務瘦身計劃,砍掉或暫緩燒錢業務、探索性業務,將目光聚焦在主營的、盈利狀況較好的業務上。吳曉波在《大敗局》裡寫到的19家企業中,就不乏有多家因為跨界多元化經營在外部經濟危機的衝擊下最終導致企業失敗。當經濟高速發展、企業很賺錢的時候,老闆們走多元化經營戰略;如同吳曉波在《危機下的企業自救計劃》講演中提到的:在行業上升的時候,豬都能飛起來。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企業現金流非常緊張,此時若還在貪多圖大,繼續燒錢模式,只能是加速企業資金流斷裂而死亡的速度。

第三,企業在以前資金充裕時配置的金融資產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不妨加以快速的變現。特別是對於資金鍊條非常緊張的企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此時可以把估值看淡一些,捨得犧牲一些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閒置固定資產等的出售利潤,先將以前投資活動處置產生的真金白銀現金流入為企業外部造血,讓企業活下去。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三、開源節流,實現經營活動的內部造血

經營活動是指公司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項,包括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經營性租賃、購買貨物、接受勞務、製造產品、廣告宣傳、推銷產品、交納稅款等。經營活動是公司的主營業務,這種活動產生出來的現金流量(圖7),具有再生性的特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正數代表淨流入量),可以不斷用於再投資,再生產出新的現金出來。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是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得到的,而財務會計提供的另一種報表——利潤表中的收入和成本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的。利潤表中的會計利潤並非必然產生現金流,很大的原因就是銷售收入中出現了較多的賒銷產生的應收賬款,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利潤是紙上的數字,不一定代表企業所賺的真金白銀。例如,按照權責發生制,企業採用賒銷的方式,一般在發貨時就會確認銷售收入、結轉銷售成本,進而形成了會計利潤。但是,按照收付實現制,企業要等收到客戶的實際採購款時才能確認為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因此,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增加越多,表明公司盈利質量越好,發展的穩定性也就越強。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在疫情的衝擊下,要緩解“缺血”,除了籌資活動的外部輸血、投資活動的外部造血,更需要企業自我的內部造血技能。隨著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各類配套政策的出臺,企業要積極有序推進安全復工復產,避免沒有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下的企業空轉。總的原則,就是開源+節流,這樣才能通過“剪刀差”來實現經營活動的自我造血功能。

(一)開源

1.盡力挖掘增長空間,例如開拓線上銷售渠道、通過打折銷售或者買一贈一等實物折扣,放棄一些毛利,也要確保銷售(特別是現銷)。

2.根據企業自身的現金流水平、資金實力,對客戶進行資信分析,重新制定企業賒銷的商業信用、信用條件、和信用期,做好賒銷的風險分析和管理。

3.依託供應鏈融資,快速將企業經營性的流動資產上佔用的資金轉換為籌資活動現金流入。疫情之下,很難有企業可以獨善其身。特別是處於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上游的供應企業死亡,下游的生產企業沒有原料等必要的生產資料供給,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產企業沒有產品供給銷售企業,銷售企業也只能空轉。所以,大家實際上都坐在同一艘船上,唯有抱團取暖,同舟共濟,方能共克時艱。

(1)應收賬款融資

對於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如原料供應商),在供應鏈金融中,可在供應鏈核心企業(如下游生產企業)承諾支付的前提下,用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緩解原材料採購資金的不足(圖8)。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2)未來貨權融資

對於供應鏈下游的中小企業(如生產企業或銷售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可以通過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用於支付上游核心企業(供應商)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交付貨物的款項,即可從指定倉庫中分批提取貨物並用未來的銷售收入分次償還金融機構的貸款;上游核心供應商將倉單抵押至金融機構,並承諾一旦下游購貨商出現無法支付貸款時對剩餘的貨物進行回購(圖9)。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4.若供應鏈上沒有核心企業,對於企業手頭上的尚未收回的應收客戶的賒銷款,可以藉助應收賬款融資,把手裡的應收款項快速回籠,短期內轉化為自己的現金流;具體來說,可以採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應收賬款保理、應收票據貼現、應收賬款證券化等工具。

5.重視庫存管理,快速實現存貨上佔用資金的變現。這一方面當然和上述提到的確保銷售有關,通過銷售,加快庫存週轉。另一方面,也可以尋求存貨質押融資(圖10)。企業以存貨作為質押,經過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評估和證明後,金融機構向其進行授信。與此同時,企業還應該做好市場調研、各類存貨存銷比分析、以及疫情對消費者習慣等影響帶來的需求變化,對於確實賣不動的商品,寧願不生產,也不能生產出來變成庫存。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6.合理通過應付賬款的延長增加現金流

在現在的情況下,供應商也將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需要供應鏈系統思考、共同應對。因此,在能夠與供應商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延長應付賬款的付款期;但不可盲目、簡單地把壓力傳遞給供應商,需要根據現實情況、雙方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合作情況進行安排。

(二)節流

節流方面,主要是成本、費用的節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就提出應對新冠疫情,企業需要“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出臺了很多惠企政策,這其中涉及減免稅負、緩繳社保、水電煤費用階段性緩繳、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租金等多項企業幫扶政策。如圖4所示,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的結果顯示,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佔62.78%,租金13.68%,兩項合計76.46%;說明多數小企業員工薪資和五險一金是成本支出的大頭,其次是租金。企業應該及時理解這些政策並善加利用,可以大幅節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

2.要通過對各種成本、費用項的分析,不斷加強成本率、費用率的控制,不斷緩解經營的現金流崩盤壓力。

3.積極探索共享員工、共享門店、共享辦公室等方式,進一步降低租金成本、人工成本。

4.調整薪酬結構,儘可能減少或延遲薪酬支付的現金流出。

(1)考慮引入保障性底薪+提成的短期貨幣性薪酬機制。保底薪酬,起到基礎的保障作用;提成,起到按工作量考核的多勞多得的績效薪酬。兩者相結合,既能在受疫情影響產品需求和開工不足的情況下給予員工一定的保障,也能緩解薪酬支付的現金壓力。對於提成的部分,在統一了企業全員價值觀的前提下,還可以考慮延遲支付。

(2)探索員工持股制度、合夥人制度、高管股權激勵制度等長期的股權性薪酬。股權性薪酬作為激勵員工長期為公司服務的一種手段,將員工與公司利益進行捆綁,其本質在於實現利益雙方共贏。通過以股權換貨幣薪酬的方式,不僅減少了實際現金髮放,減少了薪酬支付的現金流出;而且給員工(特別是技術骨幹、高級管理團隊)了主人翁身份,變為股東打工為自己打工,更容易保持員工的穩定,構建利益共同體,共渡難關。

(3)若是要採用減薪的方式,可以考慮給予員工一定的補償承諾。比如說等到某個時間節點,會把疫情階段的降薪予以補足,或是在這段時間按銀行同期利率支付一定的利息。這等同於薪酬延遲支付,既可以緩解當前薪酬支付的現金壓力,也給了員工“定心丸”,更有助於疫情期間與員工構建利益共同體,共克時艱。

5.砍掉一切不必要開支。比如不必要的廣告營銷費。品牌型的線下的廣告,可能需要考慮停掉,因為現在基本上人們都很少出門了,而且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疫情上面,對於廣告的敏感度會下降,包括戶外電臺類的廣告。當然,效果類的線上廣告,只要能產生訂單,刺激銷售,應當考慮持續支出。再比如通過優化內部組織建構,減少無效的冗長的管理層級,一方面可以減少管理費用支出,另一方面還能提升管理效率、減少幹部職數(減少薪酬支出)。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四、結語

在疫情的影響下,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活下去,而資金鍊條的通暢對企業活下去至關重要。因此,企業需要對自身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摸底和檢查。在評估內部現金流狀況的時候,要把經營活動現金、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分清楚,不能出現把投資性、籌資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理解成經營性現金流的幻覺;在分析經營性現金流的時候,也要把現金收入、應收賬款,付現成本費用、應付賬款,以及庫存等影響因素分清楚。這樣才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找到通過經營活動的內部造血、投資活動的外部造血、籌資活動的外部輸血緩解企業資金鍊條崩盤斷裂的化解風險方法。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是經濟的微觀細胞,是讓中國經濟繼續前進的基本保障。在經濟抗疫中,財務人更應該在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導向下,在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政府幫扶下,與上下游之間更充分的進行信息分享和溝通,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盡力保障員工的利益,構建統一的全員價值觀,以便抱團取暖、共克時艱。

(作者楊慧輝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會計學院副院長,中國註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