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一般來說,腿出毛病起初就先在膝蓋上發病。很多中老年人因為膝關節疼痛而倍受折磨,走路遠了就痛,爬樓下坡不行,簡單地下蹲起立也都十分困難。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膝關節退化了!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也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所謂的膝關節退化,醫學上的專業名詞是"退行性骨關節炎",簡單來說是指關節表面的軟骨失去彈性、磨損、變薄,使軟骨下骨所受應力增加,造成骨硬化、囊性變以及骨贅形成等,從而造成關節間隙變窄,導致膝蓋疼痛以及關節功能的喪失。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膝關節屬於鉸鏈關節;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它承受的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半月板也越容易受傷,關節退化也就越快。我們在30歲以後,軟骨就會逐漸磨損;此後,隨著不斷增齡,關節損傷、軟骨破壞也越來越嚴重,導致老年性骨關節炎的出現。因此,年輕時就要像保養機器零件一樣愛護膝關節,儘量延緩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那我們應該如何保養膝關節呢?首先,要弄清楚膝蓋負重與體重的關係!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躺下來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站立和走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樓梯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3-4倍;跑步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4倍;打球起跳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6倍;深蹲和跪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8倍。例如:一個體重50kg的人,每上一個臺階,膝蓋約要承受200kg的重量(50×4倍)。因此,控制體重是減輕膝關節負重的直接方法!也是延長膝關節使用年限的有效方式!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我們還要知道膝關節只能保持15年的最好狀態;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生在膝關節附近。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動起來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膝關節組織結構,基本都感受不到。30歲-40歲,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膝關節會有一次脆弱期,出現短期的膝關節痠痛,持續數週到幾個月。但在40-50歲的時候,往往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痠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這就在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膝關節了。到了50歲及以上年齡,髕骨軟骨乃至股骨髁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可以全層磨損,膝關節會感覺明顯疼痛,逐漸出現膝骨關節炎。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加重膝關節負擔的運動,尤其是上下樓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柺杖來輔助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另外,對於膝關節,也要了解是否加強運動及如何運動的問題。其實關於膝蓋的保養,可不能簡單地加強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相反,更要減少深蹲以及跪的動作。根據有關調查,對於膝骨關節炎,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女性下蹲的次數更多,如蹲著做家務等。因此,生活中要注意減少下蹲的次數,每次下蹲起立後,最好先輕微適當地反覆屈伸活動下膝關節,這樣有利於保護膝關節。

當然可以選擇科學且適量的運動,加強鍛鍊下肢肌肉力量,增強對膝關節的保護,是必須要強調的。經典有效的鍛鍊方法是:端坐在椅子上,小腿抬起至膝蓋伸直,保持兩腿伸直並且腳尖繃直15秒,感到小腿有肌肉緊張感,再放下兩條腿。如此反覆,每天早晚各做15分鐘。也可以仰臥在床上進行這種股四頭肌肌力鍛鍊。長此以往,可以增加膝關節穩定性。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膝蓋的保暖也很重要!關節受涼、受潮會誘發無菌性關節炎,所以生活中我們可以備副護膝。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經常佩戴護膝,以免膝關節對此產生依賴而變得越來越脆弱。

另外,膝關節也需要足夠的微量元素、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營養供給,尤其要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奶製品、豆製品等,閒暇時也可多曬曬太陽,以促進鈣吸收。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對於膝關節的養護,修復受損的軟骨組織也相當重要。因此,除了補鈣,還需要補充一種重要的"糖",那就是存在於關節軟骨基質中的胺聚糖成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胺聚糖也漸漸流失,軟骨組織便會變得容易磨損;但是由於胺聚糖在體內的攝取非常有限,就需要額外補充,臨床上常用硫酸或鹽酸基的氨基葡萄糖進行有效補充。

總之,保持膝關節健康,也是延緩衰老、提高老年生活質量的保證與必要途徑。

膝關節的保養知識知多少?收藏這篇就夠了


有任何疑問,可以點擊我主頁左下角的“免費諮詢”一欄,或者到平安好醫生app直接搜索我的名字,找我詳細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