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谋士是哪一位?他的成功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的影


在我国古代的功臣谋士中,最成功的一个人就要数姜子牙。姜子牙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姜子牙本人十分的长寿,第二个方面是姜子牙在后世的地位比较高。第三个方面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了我国古代最长寿的王朝。第四个方面是姜子牙建立了齐国,子孙后代遍布天下。

姜子牙的寿命

根据《史记》的相关记载,姜子牙是大禹时期四岳的后人,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下层工作,一直到了70岁都一事无成。商周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非常低,很多人都活不到成年就去世了,姜子牙能够在商周时期活到70岁,最起码相当于现在105岁以上的老人。在姜子牙72岁的时候,周文王找到了姜子牙,并且请姜子牙出山辅佐自己。姜子牙辅佐周文王数年,周文王去世之后,姜子牙又辅佐周武王十年,最后才帮助周武王率领大军讨伐商朝。

这样计算下来,姜子牙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年龄已经超过82岁。而在武王伐纣胜利后,姜子牙被封为齐侯,一直到了周康王时期,姜子牙仍然活跃在西周政治舞台上。这样推算下来,姜子牙最少活了120岁以上,是古代谋臣里面寿命最长的人。(按照齐丁公继位的时间推算,姜子牙活了139岁)

姜子牙的地位

姜子牙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历史上流传了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同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一样,姜太公也被后世封神,而且姜太公的神位比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要高。传说中姜太公掌握了封神大权,能够管理三清和昊天大帝之外的所有神,民间也称姜子牙为“众神之神”。

因为姜子牙精通用兵,古人把姜子牙封为兵家的祖师爷,唐朝修建武庙的时候,姜子牙排在武庙的中央位置,周围是韩信、张良、诸葛亮等十位优秀军事家和战略家,再往下是卫青、霍去病、关羽等数十位能征善战的名将。姜子牙能够成为武庙的首座,足以看出他在后世崇高的地位。

姜子牙的历史功绩

在姜子牙成为姬昌和姬发的老师之前,周国还只是商朝的一个附属国,周文王姬昌为了能够成就大业,急需要找一个人才来帮助自己。姜子牙听说周文王求贤若渴,故意在周文王经过的河边钓鱼,周文王被姜子牙的见识折服,同姜子牙乘坐一辆车子回到周国的都城,让姜子牙做了自己的老师。

在姜子牙的经营之下,周国的国力快速提升,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拥护周国。周文王去世之后,周武王又拜姜子牙做了老师,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十年,周国的国力远远超过了商朝。在确定天下诸侯都支持周武王后,姜子牙统帅精锐部队发动牧野之战,一战便击败了商朝军队的主力,商纣王在朝歌自焚而死,周朝顺利取代了商朝。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从周武王取代商朝,一直到秦国灭亡东周,期间共经历了800多年的时间。史书称周朝能够取代商朝,姜子牙占到了绝大部分的功劳。在商朝灭亡之后,姜子牙又帮助周武王稳定了商朝故地的民心,并且同周武王一起制定了分封制度。

虽然姜子牙被封为齐侯,但是姜子牙并没有长期呆在齐国,在稳定了齐国的局势后,姜子牙便离开齐国回到周朝都城,担当起了辅佐幼主的责任。周朝能够延续八百年不灭亡,同姜子牙前期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

姜子牙后世满天下

姜子牙到达齐国后,顺应了齐国当地的风俗文化,并且大力吸纳齐国当地人做官。齐国百姓都非常支持姜子牙的做法,姜子牙到达齐国5个月的时间,齐国便被治理的井井有条。齐国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放异彩,同姜子牙打下的雄厚基础分不开。在齐国国力发展的同时,姜子牙的后代也不断开枝散叶。

现在姜子牙的后裔共分布在48个姓氏中,姜子牙的后人遍布在国内的各个角落。相比于后裔稀少的其他谋士,姜子牙肯定是谋士里面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姜子牙不愧是我国古代最成功的谋士,他不仅没有承担过被皇帝猜忌的危险,子孙后代还遍布全国各地,自己更是被后世封神,还获得武庙中最高级的席位。不得不说姜子牙不仅是非常的成功,而且也非常的幸运,他辅佐周武王建立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更是他最为出色的一项历史功绩。



史海泛舟摆渡人


史上成功的谋士要算大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刘伯温的第一策:章元璋全盘照办,章元璋家穷是个孤儿是舅舅家的放牛娃,因有一邦年轻朋友卖来了酒,没有过酒菜杀了一头牛,怕舅舅追究,将牛尾塞在小河浜的螃蜞洞中,并用手拍拍,牛呀!牛呀!舅舅来拉你叫三声。就这样收工赶牛回家,经舅舅一数牛少了一头,朱元璋说荒,说:牛放水時一头牛占进了螃蜞洞,舅舅不信,朱带舅去实地观察,见确有一条黄牛尾巴,舅舅去拉,一拉旺,一拉旺,在洞里叫(解放前每到农历三月有地黄牛叫,即说是朱元漳之故,解放后地黄牛同抪谷鸟,快快种花一样不叫了)。

。这件事惊动了前村后巷,都来看稀奇,都要去拉一下牛尾,一样会叫。所以一传十,十传百,说元末乱世,出了真命天子,使很多穷苦百姓来投,没多久聚集了十多万人,在安徽凤阳起义,凤阳权作起义軍的政治中心。刚起义,事有不顺三年旱荒。当時有民谣:‘’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是亇好地方,是从来了朱元璋,十年到有九年荒‘’。

。元末,全国到处农民起义,其势力最大的要算江西陈友凉,建都江州,凭鄱阳湖地理拥有三十多万众在江州称王,对周边小股义军都被他拼呑,只有苏州张士诚为盟军。

。这時在凤阳的朱元璋自认为力量已不小了,起义以来第一次提出南征伐陈,同文武商量,刘伯温第一个提出不可,刘伯温对朱元璋说:为今之计大王首先要在东太湖打造战舰一千艘备用,現作好战争的充分准备。先兵分二路,一路有常遇春带兵二万,守住安徽的南大门,防止陈友凉派兵偷旋。二路派徐达带兵三万东征,首先占领宜兴,金台,栗阳,一路派兵将镇守,最后点领金陵作为首都,并做好过长江北伐准备,并再提出苏州张士诚不宜惊动,如张士诚告急,势必惊动阵友凉。

。所谓刘伯温的第一计,就是这样替朱元璋按排的一整套战略步绪,包刮消灭陈友凉,张士诚,占领金陵,建都南京,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帝国,帝号明太祖。这就是刘伯温的第一计,从实际而言:这是刘伯温为朱元璋建国全部战略决策。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诸葛亮‘’隆中对‘’是异曲同工。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决策不折不扣照搬,逐步实現,这就是‘’明主,贤臣‘’才能完成立国大业。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由于君臣有偏见,君不听而臣不言,将一流的战略决策抛之脑后,刘备自作聪明,另搞一套,落得半途而废。


老龚166916589


提问者罗列的那些历史人物,都是成功者,如果从我个人的理解看,我个人认为最成功的是魏徵。这里不用简体征了,在于感觉人的姓名不应简化。为什么说魏徵成功。我认为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在于他同时成就了君臣的美名。唐太宗从谏如流,魏徵敢于犯言直谏,而且唐太宗重用魏徵,还体现了心胸开阔,并不因为魏徵曾经辅佐太子而弃之不用,这样的君臣关系在中国古代是非常罕见的。从这点来看,这是历史上很多谋士无法相比的。

第二个原因在于魏徵不仅生前受到尊崇,而且能在64岁时得以善终。这也是很不容易的,历史上有很多忠臣,并没有得到善终,范蠡是有名的谋士,功成名就后辞官经商,才得以善终,更不用说没有得到善终的谋士了。魏徵病重,使者道上络绎不绝,郭嘉虽也有这种待遇,但38岁早逝,并没有辅佐曹操统一天下,其名声远没有魏徵大。

当然,魏徵身后太宗态度曾有反复,答应的婚事没算数,墓碑被推倒。不过,后来太宗皇帝又后悔了,召见其家属,派人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并重新立好墓碑。后世对其评价一直很高,如三代遗直,颂扬他能保太宗之德。这种君臣佳话在历史上是少见的,而且被编入各级教科书,传播广泛,这是历史上很多谋士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谈史说鲁


在小编看来刘伯温绝对称得上是最成功的谋士

刘伯温,刘基,字伯温,生于1311年,浙江温州人,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一谋臣,刘伯温博古通今,尤其精通象纬之学,当时就有人把他比作诸葛亮。朱元璋也经常说刘伯温乃“吾之子房也”。刘伯温主要在谋略上的功绩是正确分析了形势,提出了先平定陈友谅、再打张士诚的战略,为朱元璋剿灭群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建国后能够正直的提出对宰相人选的看法,虽然朱元璋都没有采纳,并从此疏远了刘伯温,但最终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的结局都不好。最终相对于朱元璋后期大肆诛杀功臣,刘伯温算是善终吧。我认为刘伯温的奇谋继承了诸葛亮、张良的特点,即有对形式的政权判断也有对人性的精准分析,但对君王的影响力上不及诸葛亮和张良。




南叔NH


我认为最成功的谋士就是司马懿。他的成功就是隐忍,就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寒冷。曹操时期,曹营谋士众多,司马懿处心积虑的处于学习充电阶段。以后曹家的几个皇帝,他都不做出头鸟,很清楚明白自己的定位。和蜀汉丞相两军对持时期,他又把隐忍发挥到极致,终于熬死对手诸葛亮,世上再无对手。还有他抓住时机,处死曹爽兄弟,反应又相当敏捷。

他的孙子司马睿建立西晋,可以说,司马懿谋划了三世,创立了江山。


吉祥流年


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刘基,功成名就,隐身而退,可谓聪明绝顶。[赞]


五峰果农1


张良。帮刘邦锄秦锄楚兴汉。功成身退,″不知所踪″。料到刘邦要诛功臣,老子先溜了,叫你找都找不到我。顶级智慧。


王祖荫1


陶朱公,全身而退,富甲天下


神侃你大爷


鲁子敬!


用户7886559448023


历史环境大相径庭,没有可比性。硬要问?我只能回答:目前还没有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