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眾所周知,自北宋建國以來,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防止再次出現藩鎮割據的狀況,所以對兵權一直都控制的十分嚴格,除了在中央設立樞密院,掌控調兵權以外,更是廢除了府兵制,轉而推行“募兵制”,還招募了大量士兵,藉以進一步的預防武將專權、以及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

而後到了宋仁宗趙禎執政執政時期,“慶曆之籍總一百二十五萬九千,而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顧名思義,在宋仁宗執政時期的慶曆年間,其兵馬總人數就已經發展到了將近130萬之多。——《宋史·兵一》

與此同時,在用人行政上,宋太祖也是“恩逮於百官者,惟恐其不足”,通過科舉、恩蔭等形式拉攏了大量的人才,藉以用來分化削弱官員的權力,保證宋太祖統治地位的穩固。——《廿二史·卷二十五·宋史》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宋神宗趙頊畫像

宋神宗面臨“冗官冗兵”困局

但隨著時間的變遷,宋太祖此舉的弊端也逐漸開始浮現,繼而也就導致到了治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067年,宋神宗趙頊在登基之時,實則就已經形成了“冗官冗兵”積弊已久的不良政治局勢,對北宋朝廷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壓力不說,行政效率以及軍事戰鬥力也是十分低下,形勢十分嚴峻。

就好比治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年,宋朝廷“內外入一億一千六百十三萬八千四百五,出一億二千三十四萬三千一百七十四,非常出者又一千一百五十二萬一千二百七十八”,顧名思義,單是治平二年這一年,宋朝廷的財政虧空就已經達到了將近1853萬之多。——《宋史·食貨下一》

而這個時候,距離宋神宗執政還有將近兩年的時間,換句話來講,如果宋神宗在執政以後不立即解決這“冗官冗兵”的不良政治局勢,而是任由其自由發展下去的話,那北宋的未來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畢竟對一個封建政權而言,若是政權的“財政”出現問題,且呈現出了一種連年虧空的狀態,那麼封建統治者為了繼續保證自己政權的穩固,從而使政權繼續正常的運轉下去,那麼勢必會將彌補虧空的重任轉嫁到封建政權的另外一個根基“百姓”的身上。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古代農民起義畫像

但如此“拆東牆補西牆”,實則與殺雞取卵無異,治標不治本。頂多只能暫解一時之急,並不能作為長久之計來使用,否則一旦超出了百姓所能承受的那個臨界點,那麼勢必就會導致百姓因承擔不了繁重的苛捐雜稅而起身反抗,發動農民起義,反而更加不利於統治者的統治。

歷史上類似的案例屬實算不上少見,就好比隋末農民起義、秦末農民起義、明末農民起義,其它小一點的農民起義更是不勝枚舉,這種種案例的起因,也基本都與統治者對百姓無限制的壓迫和剝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故而,為了解決這“冗官冗兵”的不良政治局勢,維持政權的穩固,宋神宗採納了王安石的提議,鼎力支持王安石變法,一場聲勢浩大的“熙寧變法”也就此登上了歷史的大舞臺。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冗官示意畫像

宋神宗解決“冗官冗兵”問題的方向

既然宋神宗想要解決“冗官冗兵”的不良政治局勢,那麼首先他肯定得弄清楚解決“冗官冗兵”問題的方向吧?

而所謂“冗官冗兵”,如果單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其意所指無非就是閒散無事的官員以及士兵太多了,而朝廷既然招募其為官或者為兵,那麼勢必就要給人家發放俸祿,從而也讓北宋朝廷額外的支付了一大筆本沒有必要支付的花費。

那麼首先,宋神宗趙頊就可以基本確定解決這“冗官冗兵”的大方向,也就是“裁剪”,故而也就有了熙寧元年,也就是公元1068年,宋神宗“命翰林學士司馬光等置局看詳裁減國用制度”的事情發生。——《宋史·食貨下一》

但結果也正如司馬光所說的那般,“官職冗濫,軍旅不精。必須陛下與兩府大臣及三司官吏,深思救弊之術,磨以歲月

”,“冗官冗兵”積弊已久,屬實不是光說個“裁剪”就能解決的。——《宋史·食貨下一》

畢竟之所以會呈現出“冗官冗兵”的現狀,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為穩固中央集權而制定下的政策,如果貿貿然就對這些“閒散無事”的官員以及士兵加以裁撤,勢必就有可能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反效果。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就好比政治上,宋太祖趙匡胤招納這麼多官員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蒐集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分化以及削弱朝中官員的權力,如果啥也不考慮就加以裁撤,那豈不是說又將事態恢復到了宋太祖推行“一職多官”政策之前的狀態嗎?

那勢必就會讓權力又回到了少部分官員的手中,繼而也就極有可能因權臣勢大而導致皇權旁落,對“皇權”產生威脅。

所以,單就冗官這一方面,宋神宗定然是不能隨意裁撤的。

再說軍事上,宋太祖廢除“府兵制”,改推“募兵制”是為了啥?無非就是擔心各個“軍府”擁兵自重,故而才改用了由國家親自招募且供給衣食裝備的“募兵制”,雖然多了不少的軍費支出,但是卻對預防藩鎮割據有著很積極的意義。

而且,北宋邊境的少數民族時常南下襲擾,故而勢必就需要招募不少的兵丁以備不時之需,否則等北方少數民族大軍壓境之時再行招募的話,那可就來不及了。

因此,如何有效而又不傷北宋根基的“裁剪”,才是宋神宗所必須考量的一個問題。由王安石所提出的“保甲法”、“裁兵法”、“置將法”、以及“取士之法”等等一系列針對“冗官冗兵”不良政治局勢的改革舉措也就此派上了用場。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王安石畫像

宋神宗改革軍政,消除“冗兵”之勢

那麼我們就先從改革軍政,消除“冗兵”這方面開始說起吧,俗話說的好,“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既然宋神宗想要消除“冗兵”,在裁軍的同時又想不傷及北宋根基,那麼在軍事實力上就必須要有顯著的提升才行。

換句話來說,宋神宗若是想要實現“裁軍”的訴求,那就得全面提升軍隊士兵的“單兵戰鬥力”以及“團隊戰鬥力”才行。

  • 裁兵法

故而,於熙寧二年,也就是公元1069年,宋神宗下詔“量減衛兵年四十以上稍不中程者請受”,顧名思義,就是對官兵中四十歲以上的加以考核,如若不合格,便會被削減掉相應數額的軍餉。——《宋史·兵八》

同時,宋神宗“每歲揀禁軍有不任征戰者減充小分

”,宋神宗每年還會對禁軍進行考核,一旦有不合格的,便會被降為“廂軍”。——《宋史·兵八》

換言之,宋神宗這兩個舉措一方面可以為北宋節省一部分的軍費開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間接的實現激勵官兵的目的。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宋朝禁軍畫像示意插圖

而後到了熙寧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宋神宗又下詔“揀諸路小分年四十五以下勝甲者,升以為大分,五十已上願為民者聽”,同樣還是考核,但這次卻不是降薪水,也不是降級,而是升級。——《宋史·兵八》

意思就是讓廂軍中四十五歲以下的參與考核,考核成功後便可升級到“禁軍”當中,此舉同樣是為了刺激這些官兵的訓練熱情,與此同時,明神宗還要求那些五十歲以上的官兵,如果想要入民籍的,朝廷也皆會答應。

此舉雖然採用的是一個自願的形式,但如若結合熙寧二年的“降薪舉措”來看,其實還是變相的強制性裁軍,畢竟古人的壽命普遍沒有現在這般長壽,五十歲就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頭了,單體軍事素質勢必就會急劇下降,正如史書上所記載的,“至是免為民者甚眾,冗兵由是大省”。——《宋史·兵八》

很顯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官兵都被削除了兵籍,也就等同於是淘汰掉了軍隊中的老弱病殘,軍隊個體的戰鬥力也因為每年都要考核的緣故而有所提升,也就變相的提升了軍隊整體的軍事素質。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北宋領兵將領示意畫像


  • 置將法

其次,於熙寧七年,也就是公元1074年,宋神宗又“詔頒諸班直禁軍名額

”,明文廢止了自宋太祖執政時期就開始推行的“更戍法”,轉而推行“置將法”,把各路的駐軍分為若干單位,每單位置將與副將一人,專門負責本單位軍隊的訓練,以提高軍隊素質。——《宋史·兵一》

一改此前“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極大的增加了軍隊的團隊戰鬥力。畢竟在古代封建時期,戰爭頻發,如果不是特別熟悉的將領,又有哪個士兵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一個陌生的且不知道帶兵能力的將領去指揮呢?很顯然不會有幾個人願意。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宋朝鄉兵示意畫像


  • 保甲法

除此以外,此前於熙寧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隨著王安石變法進程中的“保甲法”的頒佈,宋神宗也聽取了王安石的提議,“始詔畿內保丁肄習武事。歲農隙,所隸官期日於要便鄉村都試騎步射,並以射中親疏遠近為等。”——《宋史·兵六》

顧名思義,就是在推行“五戶為一保,二十五戶為一大保,二百五十戶為一都保”的“保甲法”之餘,又給了這些農戶另外一層“鄉兵”的身份。

一方面加強了北宋朝廷對農村的統治,進一步保證了農村的社會治安,另一方面也變相的給北宋營造出了一個全國性的“軍事力量儲備基地”,而且還不用支出軍費。

故而,在這種種軍政改革政策的推行下,“

蓋熙寧之籍,天下禁軍凡五十六萬八千六百八十八人”,相較於宋仁宗執政時期那130萬人的龐大數據來看,明顯是要縮減了一半以上,這也就意味著每年都可以為北宋節省一筆相當大的軍費開支。——《宋史·兵一》

最關鍵的是,北宋的整體軍事實力還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有所增幅,畢竟那無數的鄉兵就站在那裡,不顯山不漏水,但他就是存在的。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王安石畫像插圖

宋神宗推行“取士之法”,藉以培訓新人替換“冗官”

說完了宋神宗在“冗兵”上的改革,那麼接下來我們在來說說宋神宗針對“冗官”的改革。相較於前者的那般直接,面對與朝堂局勢息息相關的官僚勢力,宋神宗針對“冗官”的改革果然就要含蓄多了。並沒有冒失的直接去裁撤。

正如前文筆者曾提到過的,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會大量的招收官員,最主要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分化以及削弱大臣的權力。

所以,宋神宗如若想要實現對這些大臣的“裁剪”,勢必不能像改革“冗兵”那般說裁就裁,畢竟一旦官員被裁撤的多了,那宋太祖所營造的“官員之間”相互制衡的局勢可就破了。

因此,宋神宗只能是另闢蹊徑,改革科舉,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取士之法”,對宋朝選官體系加以改革,換言之,宋神宗是想重新發掘一批新人,然後再通過重用這些新人替換“冗官”的形式,藉機實現宋神宗整頓朝堂、提升行政效率、以及鞏固皇權的最終目的。

正如王安石所說的那句話,“古之取士俱本於學,請興建學校以復古。其明經、諸科欲行廢罷,取明經人數增進士額”,王安石赫然是想要廢除明經科,興建學校,轉而把選官的重點放在官員自身的經綸濟世之志、以及真才實學上面。——《宋史·選舉一》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宋朝官員示意漫畫插圖

換句話來說,王安石這是想培養一批明白經義和策論的新人,然後通過這些新人來彌補當時北宋朝廷那偏重“文詞”的不足,說白了就是想培訓出一批“術業有專攻”的專科類官員。

並藉以變相的緩解“冗官”事態,使得這些官員不至於都無所事事,或者是在出事之時不至於只會在那咬文嚼字,而是要為宋神宗提供真知灼見。

故而,在宋神宗的鼎力支持下,王安石於熙寧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在太學裡創辦出了“三舍法”,說白了就是把“太學”裡面的學生分成了外舍、內舍、以及上舍三個不同的級別。然後這些學生可以“從所講官受學,月考試其業,優等上之中書。”——《宋史·選舉三》

顧名思義,就是考生可以通過測試或者是月考之類的一級一級的往上升級。先升“內舍”,繼而再進一步升到上舍。莫名與我們現代學校裡面的“班級”劃分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劃分成不同的課程來單獨分開授課。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宋朝選官示意畫像

如果學員足夠優異的話,甚至還可以“免發解及禮部試而特賜之第。遂專以此取士”,換言之,就是可以不考試直接入朝為官。——《宋史·選舉三》

而這些考生入朝為官後,也往往可以憑藉其“更專業”的優勢而受到重用,甚至替換掉原本由那些“冗官”所擔任的重要職位,如此一來,勢必就會對原本那些通過“詩詞歌賦”入朝為官的官員造成很沉重的打擊,繼而也就間接的緩解了北宋朝廷的“冗官”之勢。

至於提升行政效率就更不用說了,既然更專業,那行政效率如若再得不到提升的話,那可就屬實說不過去了。

另外,截至元豐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太學置八十齋,齋各五楹,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內捨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如此之多的專科型“考生”,也屬實足以證明宋神宗想要整頓“冗官”困局、提升行政效率的決心了。——《宋史·選舉三》


如何解決冗官冗兵問題?宋神宗:冗兵還可以裁軍,但冗官只能替換

宋神宗示意劇照插圖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不難發現,相較於對軍政改革時的那般簡單直接,宋神宗在推行“取士之法”時,顯然是要更為含蓄,甚至不仔細可能都看不出來,完全就是在不顯山不漏水的情況下,對那些閒散無事的“冗官”實施了嚴重的打擊。

而且,還讓這些“冗官”誤以為是技不如人,畢竟就才能而言,宋神宗所培訓的這種類似於“專科”教育的新生官員,顯然在一些特定的領域要比原本那些文官要強的多了不是嗎?

就好比一個研究音樂的大學生,你讓他去帶兵打仗,他能有專門研究行軍打仗之術的“軍校”大學生厲害嗎?顯然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音樂系大學生是比不上軍校大學生專業的,畢竟“術業有專攻”這句話可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與此同時,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北宋朝廷自身,也正是受王安石變法的影響,以及宋神宗對王安石的鼎力支持,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北宋“冗官冗兵”積弊已久的不良政治局勢,對宋神宗鞏固政權、發展軍事、以及緩解財政困局、提升行政效率等諸多方面都屬實存在著極為積極的意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