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劉強東案啟示:創始人過重IP化傳播是把雙刃劍

劉強東案啟示:創始人過重IP化傳播是把雙刃劍

"沒有辦法,我們一而再而三地被網上報道,就像是娛樂人物,而不是創業者。"四年前,劉強東與章澤天的戀情剛剛被公開時,劉強東還是一個創業者的心態,不希望被娛樂化。

四年多過去,關於劉強東的新聞,卻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娛樂版。當村長、尋祖,偶爾還對疫苗事件、龍哥事件等熱點事件發表評論,無不都在加重劉強東娛樂化的標籤。

當然,從科技版,到財經版,到娛樂版,這也是劉強東從創業者走向功成名就的標誌。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橫跨科技、財經、娛樂版。在國內,這樣的商業大佬恐怕還找不出幾個。

9月2日,劉強東身陷一則不光彩的傳聞:在美明尼蘇達州涉嫌性侵被Hennepin County警察局逮捕,後被釋放。據京東最新回應,目前劉強東已經回國正常開展工作。

其中的細節,涉及劉強東個人及家庭,甚至可能事關整個京東的前途命運,沒有警方的確切信息,外人是不便去深究的。更沒必要臆想與什麼"貿易戰"、"華爾街資本做空"等名頭相關,把任何一件公眾事件都冠以"陰謀論"。

接下來,劉強東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度過這一次信譽危機,更讓我關心的一個話題是:劉強東太"累"了,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京東的神經。進一步的,將這轉化成為品牌營銷的專業問題是:一個企業創始人過重的IP化曝光,到底要把握好怎樣一個度?

企業領導人的IP化傳播,是這幾年品牌營銷界屢見不鮮的一招。市場部、品牌部、公關部的小夥伴們經常都會抱怨,為什麼自己的老闆不能像別人家的老闆一樣站出來喊一喊。

這股風氣在萬眾創業時代更為明顯,個人IP成為了很多創業公司走向公眾邁出的第一步。大家說起來,都會激動的說"提到阿里就會想起馬雲,提到360就會想到周鴻禕,提到小米就會想到雷軍……能不能把我也搞火起來"。

一時間,企業創始人或CEO,成為企業連接用戶的超級IP。自然,很多企業都在享受這種創始人IP化帶來的曝光紅利,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思考這一模式到底能走多遠。

這裡,我們不妨以正處在漩渦中的劉強東及京東為例來分析一二。劉強東大量的娛樂化曝光,到底給京東品牌帶來怎樣的利弊?

在近十年的電商發展歷程中,劉強東在公眾印象中曝光集中體現在幾個方面:2010年到2014年前,上市前的京東還處在發展的攻堅時期,劉強東以一個B2C電商先鋒的姿態四處廝殺。幹當當,叫板蘇寧、國美甚至阿里巴巴。從2014年與章澤天戀情曝光開始到今天,我們感受到的是劉強東一次次被推上了娛樂版的頭條。這裡面有年輕貌美的章澤天的一半的功勞,她的曝光在網友的認知中,與劉強東、京東構建了一種強關聯。

與此同時,我們也越來越多的看到了劉強東因各種言論而出現在公眾視野——比如回鄉發紅包、"不知妻美"、湖南尋祖、在疫苗事件中表態,多到讓人數不過來。除此之外,京東也一次次陷入假貨的風波,也讓劉強東站到了風口浪尖。

這樣的越來越偏重娛樂化的曝光模式,帶給京東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少花錢,多曝光,給外界傳遞出整個電商界京東最熱鬧的感覺,確實是京東做大做強的表現。自然,也意味著流量和關注度的獲取。

壞處也是顯而易見。對於一個全民化的平臺,要讓一個具有足夠個性的CEO讓所有用戶都喜歡,這本身是一個悖論。要讓3個多億的中國人,都喜歡劉強東,那他得是人民幣。因此,劉強東越多娛樂化和社會化曝光,帶來的必然是越來越多的爭議和質疑。站在企業發展階段的角度看,京東創始人現在的一舉一動還都會影響企業的業務運營、資本表現,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不良的信號。

況且,在信息傳播如此扁平化的今天,距離近了就不美了。很多大佬、明星,都因為個人私事、私德被拉下神壇。一個接盤一個,總感覺大神就是用來瓦解的,人設遲早都是要崩塌的。這其實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沒有完人,追隨者也往往有私心,通過人設建立起來的認知,一旦接受了不對稱信息的負面影響,人們就會選擇粉轉黑。

人設從哪裡建起來,也就可能從哪裡開始崩塌。要讓一個微小的肉身,承受起一個企業的未來,劉強東太"累"了,馬雲也會有累的一天,雷軍也會有撐不住的時候。所以,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無論是管理還是運營還是品牌,系統遠比個人重要,做事方式、反應機制遠比個人重要。

經過這一次事件,京東是時候該反思一下劉強東過重的IP化傳播了。即便拉不住劉強東的腿,也應該管住劉強東的嘴。

事實也證明,過去倚重創始人IP化傳播的公司都在逐漸淡出視野或選擇低調。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三四年前那一波90後創業的風潮,他們的故事和言論一次又一次刷爆社交網絡,放到今天看他們又怎樣了呢?無不都是在默默的重做創業的基本功,或者已經打回原形。

既然創始人IP化傳播面臨這麼多風險,我們該怎麼拿捏階段和尺度呢?

這實際上是有規律可循的,也可以從劉強東及京東的發展軌跡中尋找一些線索。總結起來,有這些方面的原則可供參考:

1、企業創始階段,產品、實力都談不上,唯一能夠講的就是創始人的夢想和情懷,創始人IP化在這一階段能夠實現較好的效果。但實踐證明,說多無益。話說,情懷和夢想就像內褲,總不能見人就露吧。

2、最終還是要拿產品和服務、業績說話,人設只負責打開一扇窗,要開啟一扇成功的大門,人設必須還要產品撐得住。當一個人天天遊弋於吹牛皮時,這家公司基本就快完蛋了。我們發現,雷軍天天講,他永遠不離自己主業和產品;周鴻禕以前天天講,也離不開自己的產品;馬雲經常曝光,其實他都是在做業務。因此,創始人不能邯鄲學步,光學會嘚瑟而沒弄明白為什麼嘚瑟、怎麼嘚瑟。

3、創始人不總是一切,必要的時候就該閉嘴,必要的時候就該後退。創始人應該有胸懷接受品牌、公關團隊的專業建議和管理,能進能退。

4、保持品牌傳播策略的升級,建立多元化的品牌傳播體系。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去創始人化。創始人也是人,他不可能永遠強大,也不可能永遠湊效。這裡,考驗的不但是企業創始人的智慧,更檢驗品牌、公關團隊真正的成色。

現在,整個營銷界,如果你所處的企業過重依賴於創始人的IP化傳播,一年三年可以,五年八年還這樣,那就離系統性危機的到來不遠了。如果你是,一個稱職的品牌人、公關人,一個稱職的企業家,是時候該反思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