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怎麼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之前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和我們說,“孩子到了這個年紀特別難教育,我們不知道孩子每天都在想什麼,也沒有人告訴我們要怎麼做才是一個好的父母。”

因此,我們詢問了粉絲:

在你的青春期,有沒有經歷過一件特別艱難、或者感到特別困擾的事?當時你是怎麼度過的?如果你有機會給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個忠告,你會說什麼?

希望他們的答案能給你一些啟發。

怎麼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1.

我應該最想告訴我媽媽的是,別因為家裡困難卻不想讓我分心學習,而不告訴我家裡面的大小事,這麼多年我感覺我對於家庭大小事件的參與感很低,因為你和爸爸總覺得我小,不該讓我擔心。但其實孩子很敏感,我一直能感覺到隱約的不對,因此總有不安感,也因此缺失了很多本該有的成長機會。

2.

十二歲的時候被送進當地的民辦中學,學費不菲,而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好。身邊的同學生活條件優越,我卻每天省吃儉用,因為知道家裡沒那麼多錢給我花。同學們穿的用的都是名牌,在那個手機還不算普及的地方,大家卻都用上了各式各樣洋氣的小手機,我沒有。這給我的內心帶來了很大的打擊,我自卑,我把自己封閉起來,我通過讀書躲進別人的世界裡…我默默忍受了三年的自卑,終於從那裡畢業。我的家長從不知道這些。

3.

十幾歲的時候被霸凌,長大後甚至恨上了那個學校,那時候父母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或者乾脆說,“誰讓你長得醜,別人看你不爽”,現在是“那你要我們怎麼辦?”

只想說孩子有時候不是需要你們做大俠出頭露面,更不是尖酸刻薄的嘲諷,而只是需要你們一句溫柔撫慰罷了。

4.

被母親打,揪頭髮,扇臉,歇斯底里地打,本意是為你好,但是因為達不到她的要求就會被打,我一度覺得活著沒有什麼意思,沒什麼快樂,更不用說有什麼自信。她一直講你這孩子不自信,卻不知自信的孩子是被愛出來的。直至我長大她也不會承認這是她的錯,我想她一輩子不會承認。

5.

想對青春期的父母說一句,相信你的孩子,在出現任何問題的時候選擇跟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相信他人的詆譭。當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的時候,請選擇坐下來好好談談,而不是劈頭蓋臉地一頓罵。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歸叛逆,但也沒有父母想象得那麼不懂事。

6.

我是留守兒童,從小和父母不親。青春期是女孩子需要買內衣的年齡了,因為害羞,也因為和媽媽不親,到高三我才扭扭捏捏進了內衣店,自己隨便挑了一件。我想對父母說的是,

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很叛逆,有的卻很擰巴。在身體和心理發生鉅變的這幾年,他們很可能不知所措,羞於開口。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主動點,會幫他們很多。

7.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體驗過沒有零花錢的日子。真的,一!分!都!不!給!家裡一點兒都不窮,時不時就大魚大肉,啥都不擔心,就是不給我零花錢!青春期時候還有很多因為錢而煩惱的事情,以至於現在都覺得自己和錢的關係不健康。我想給父母的忠告是:不要拿錢威脅孩子!

8.

初二談戀愛遭父母反對,雖然沒有強制阻止,但媽媽很傷心,我到現在也沒搞明白原因。爸爸讓我進房間安慰在哭的媽媽,當時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感到莫名其妙,很難受,要放棄女朋友是不可能的,不懂媽媽為什麼不給溝通的餘地。只說了句:“媽媽對不起。” 媽媽抽噎著問:“你知道自己錯哪了嗎?”我就轉身出了房間。想對那時的媽媽說:“從你拒絕我愛別人開始,你變成了我最難去愛的人。”

怎麼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9.

我的原生家庭沒有給我很溫暖的感覺,父母總是吵架。中國父母普遍不喜歡口頭上表達愛,認為行動上才是真的愛,但言語同樣重要。想說真的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得很難聽吧,孩子真的會很難堪。

10.

我是女生,家庭條件不好,因此穿著打扮跟不上同學。所以我在學校被女生欺負,老師也經常針對我。只能跟成績不好,但是很講義氣的男生一起玩,他們都是差生,我跟他們一起爬牆去網吧、打群架,他們都非常照顧我,是我青春期僅有的朋友。但後來因為在網吧被班主任抓了,我爸媽被叫到學校。老師在爸媽面前對我冷嘲熱諷,說我從小就勾引男生,跟男生廝混。爸媽可能覺得很丟臉吧,回家狠狠打了我。後來我性格變得很極端,再也沒有朋友了。想跟青春期的爸媽說,不要覺得孩子上網就是“混賬”,可能他們就是很孤單很需要溫暖。

怎麼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11.

不僅是青春期,而是貫徹至今的人生,始終讓我感到困擾的問題。父親是一個脾氣比較暴躁的人,且表達方式經常是摔東西,並且想當然地認為他心裡覺得你怎麼想你就真的怎麼想。以至於現在聽到家裡發出稍微一點響聲。都會有心理陰影。覺得下一秒就有人要發怒。也疲憊於和他解釋自己內心的想法,同時也在自卑的情緒中度過了很多年。好在很多時候都會給自己打氣,所以現在的生活也在越來越好,人也越來越自信。真心地希望父母可以少一點情緒,多一點信任。

12.

高一,一個人去了鄰市讀高中。沒有朋友,沒有手機(已經201x年,媽不給手機),水土不服。學校沒有醫務室,住校生限制了出入,一直恐懼老師的我不敢找老師開出入條。只靠礦泉水活了四天後,用公用電話給媽媽哭著說我過得多孤單,多辛苦,多想家。我媽說,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又不是我讓你來這裡的。因為這個電話,和母親開始了不可挽回的疏離。我的生活,我的想法再也沒有跟母親主動分享過。

那三年過得很苦,都是自己扛下來的,不斷暗示自己,考上大學就好了。如果回到高一那天,我會說出來那句話:我不是真的要回到你身邊,我只是想你能在電話那頭遠遠地對我說一句“媽媽在,加油。”

13.

青春期最痛苦莫過於對自由的束縛吧。學校不許女生蓄長髮、穿心儀的衣裳,不能依照個性裝扮自己。更可怕的是,父母也不願意把我作為一個女生對待,要求我時時刻刻遵守“規範”,不能鬆懈。他們不給我買新衣服,穿家裡各位姐姐淘汰的衣服“足矣”。我的青春期只和極少數的男生短暫地交流過,不,回頭看,我哪有什麼青春期,只有灰色的備考六年。多年以後,我只是他們記憶裡一個學霸,可能連“女學霸”都不是吧。我只是希望在自己默默喜歡的人那裡我是一個“女生”。

14.

整個青春期我都在和自己的體重、身材以及相關的瑣事作鬥爭,至今都沒有完全結束。因為媽媽是很瘦的人,爸爸也不胖,他們也沒有受到流行文化的轟炸,很多時候就完全不能理解我的行為。我有時候不知所措暴飲暴食了,跟他們說的時候他們只會覺得荒誕。其實也不能苛責他們,畢竟理解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是很難的。但是這個過程裡我會覺得無比的孤獨。

如果有青春期的父母可以看到,希望你們在無私的愛以外,再稍稍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哪怕是你們不曾經歷並覺得很荒誕的事情。

15.

整個青春期最艱難的大概就是面對父親重組的家庭吧。繼母是一個很年輕很有野心的女人,我小學時,她和我爸還沒有生下我弟弟,那時候她對我很好,我以為是真的。後來有了弟弟妹妹,從此以後她就見不得我爸對我好,我爸要送我出國,她就當著一大堆親戚的面罵我不懂事。我爸差點在她的長期洗腦下放棄我。

我是講道理的人,就算繼母怎麼鬧,我也能跟我爸講清楚我的想法和意見,他總是會支持我尊重我。 接近十年,我很感謝爸爸在背後的支持,我在家受了委屈我爸也會找繼母他們一家人理論,如果沒有爸爸的信任和堅持或許我早就垮下來了。

如果給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說一句話,希望你們能把每一個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信任他,尊重他,聽他說話,愛他。

16.

姨媽剛來半年,還處在不怎麼規律的階段。有一次拖了20多天,我媽各種明示暗示:“你例假還沒來?”“大人這麼久沒來就是懷孕了。”“你有沒有做那種事?”....甚至家裡突然出現一盒驗孕棒,就放在我一定看得到的地方。雖然父母從沒對我進行過性教育,可該懂的我都懂,潔身自好的道理也清楚。但是他們並不選擇相信是我的姨媽還不規律,反而認為是我隨便地和男生滾床單了,一連大半個月對我沒有好臉色。最後是我主動提出來去醫院,醫生是個大嬸,只說了一句,"她才14,月經不準很正常",我媽立馬笑了。爸爸媽媽能不能首先選擇信任自己的孩子?

17.

上初中,父母把我寄宿在舅媽家。舅媽本身比較嚴厲,我爸媽在外地打工又沒有錢,我爸媽就一直在我舅媽面前唯唯諾諾,導致我初中三年在家從不敢大聲說話。我以後絕不會讓我的孩子寄人籬下。現在我快30了,依然對我舅媽心生恐懼。

18.

我想要告訴家長們,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的情緒,或者和你說被人欺負,千萬千萬千萬不要忽視,請耐心地陪在他身邊,坐下來和他好好談談。你以為只是孩子們鬧著玩,不知道我的一輩子都被這毀了。

怎麼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這次我們收到了很多很多人的故事,一個同樣的主題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多相信自己一點。被自己的父母懷疑和否定的感覺,真的是一種心碎。每個孩子都無聲地期待過,在全世界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爸爸媽媽能說一句:我的孩子,我相信他。

這篇文章,送給全天下的父母。

歡迎關注頭條號“知我家庭諮詢”——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你身邊的家庭心理諮詢師,陪伴你守護幸福家庭。

謝謝大家對“知我家庭諮詢”的關注,我們給粉絲準備了『免費心理學習精選資料包』,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朋友請私信我們領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