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装病在家的司马懿终于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执掌朝政的大将军曹爽和魏帝曹芳一起出城拜谒高平陵,同行的还有曹羲、曹训和曹彦等人。此时的洛阳,是前所未有的空虚。司马懿和其弟司马孚,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曹魏元老蒋济、高柔和王观,一起发动政变,占据武库,控制了洛阳城,并关闭城门,屯兵洛水浮桥。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司马懿真是个演技派

虽然政变最后的结果以司马懿完胜告终,然而历史的既成却不一定是历史的必然。宋人叶适认为司马懿发动此次政变实在是“披猖妄作之举”,其实是很有见地的看法。笔者对此也深以为然,发动政变之初司马懿就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实际上,司马懿的力量在当时非常有限,他甚至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占领各处关键和控制洛阳城中的曹爽党羽。比如曹爽的亲信桓范就成功逃出洛阳,到达了曹爽的营地。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司马懿主要依靠的就是三千死士


《三国志·曹爽传》:

“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

桓范见到曹爽之后,马上建议曹爽应该立刻带着魏帝曹芳前往许昌,号召各地兵马勤王讨伐司马懿。桓范还生动的比喻说,“匹夫劫质”都还有存活的希望,况且现在你们兄弟手里还有天子,以天子的名义下达命令,没有人敢不响应。应该说,桓范的这个建议是曹爽兄弟当时能够活命,甚至反攻司马懿的唯一希望。然而曹爽“驽马恋栈豆”,没有听取桓范正确的建议,相信了司马懿的诓骗,最终和整个曹魏政权一起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曹爽如果听取了桓范的意见,历史的走向可能会不一样


那么,如果当时曹爽听取了桓范的建议,能否反戈一击?司马懿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大胜算呢?高平陵之变后,双方的力量对比究竟如何呢?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整个有意思的话题。

一、司马懿在政变前后的合法性问题

(一)司马懿和曹爽的辅政地位比较

司马懿发动政变夺权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辅政大臣的地位,二是郭太后的诏命。应该说,在这两个问题上,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衡量,司马懿都是完败的。

西晋八王之乱前夕,太子司马遹的东宫将领刘卞曾经秘密联络张华,劝说他效仿司马懿发动政变推翻贾南风,以保全太子之位。在张华的拒绝刘卞的理由之中,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张华认为自己,“吾又不受阿衡之命”并没有顾命大臣的身份,因此

不具有发动政变来废黜贾南风的合法性。其实若论客观条件,张华还远在司马懿之上,然而就是因为没有托孤之重,张华因此踌躇不前。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郭太后的合法性非常一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无先帝顾命,是

是否具备举兵“行非常之事”之合法性的关键性依据之一

然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懿和曹爽在辅政地位上的排序,是在曹爽之后的。景初二年(238年),曹睿临终之际,在托孤人选上,本来安排的是一个以燕王曹宇为首的宗室班子。在曹睿最初的计划中,完全没有司马懿的辅政位置。曹睿之所以会且能有这样的安排,一是因为随着诸葛亮的病逝,曹魏的军事压力大大减小,司马懿专制一方条件已经不再具备。其次,这其实也显示出曹睿对于司马懿的忧虑和防范。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这两人本来也属于辅政班底


然而,在曹睿安排的托孤人选之中,燕王曹宇、屯骑校尉曹肇、领军将军夏侯献、骁骑将军秦朗几乎都和当时的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有矛盾。是时中书监有亲近皇帝的便利“号为专任,制断机密”,而孙资刘放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对弥留之际的曹睿大进谗言,以曹爽代替了曹宇等人,又加入了司马懿,最终破坏了曹睿最初的安排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曹叡“使亲人广据职势”,意图加强宗室的力量


《三国志·曹爽传》:

“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少主。明帝崩,齐王即位,加爽侍中。”

曹睿最初的计划虽然遭到孙资和刘放的破坏,没有达成“使亲人广据职势”的初衷,但是从曹爽之任我们还是不难看出他的首辅地位。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孙资刘放破坏了这个安排,引入了司马懿


另外,从司马懿后来“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来看,曹爽的辅政地位在司马懿之上,也是可以得到证实的。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曹爽的首辅地位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二)曹魏外戚不得干政的制度

曹操本人亲身经历了汉末外戚和宦官的火并,切身地感受到了这两股势力给国家政治带来的混乱。鉴于东汉以来外戚干政所带来的恶果,曹魏政权从曹操起,就比较注意防范外戚势力对于朝政的干预。

《三国志·文帝纪》:

“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曹丕在黄初三年(222年)以诏书的形式,将后族不得干政定为国家制度。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诏,本身就是一种“非法”的存在,况且魏帝曹芳又没有人间蒸发,还好端端在那里。所以郭太后在高平陵之变中的合法性,可能连橡皮图章都说不上。另外,高平陵之变前后这段时间,史书中关于郭太后的记载显得非常混乱和相互颉颃,耐人寻味,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曹魏禁止外戚干政是一项制度


《晋书·宣帝纪》:

“(正始)八年夏四月……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

《宣帝纪》将郭太后被曹爽迁于永宁宫的事,系于正始八年,并把这件事和曹爽专权,与司马懿发生矛盾联系在一起。似乎在暗示曹爽大逆不道和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合法性。然而同是《晋书·五行志》又将此事记载在正始六年,《三国志·明元郭后传》则说齐王芳即位当年,郭太后就住在永宁宫了。

真相只有一个,据胡三省考证,其实郭太后一直就住在永宁宫,并非《晋书》所说的“徙”于永宁宫,《晋书》的说法完全是一种污蔑,目的只是为了抹黑曹爽和增强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合法性而已

由此可见,郭太后在高平陵之变前后,颇有些“强行出镜”的感觉。目的也明显是为了增强司马懿的合法性而已。晋代史臣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叙事, 其实反而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司马懿的合法性极弱的事实。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郭太后的这部分记载,真实性问题很大


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下的是,司马懿在给郭太后的奏疏中,给曹爽的罪名是谋反,然而所列的不过只是些私生活上的事,比如私择先帝才人,衣服逾制等等。然后大破天了就是正始改制,然而这些和造反根本不能划上等号。倒是如果曹爽南下许昌,以魏帝的名义揭露司马懿阴养死士,私藏甲兵之后,到底是谁在蓄谋造反,恐怕才是一目了然。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获胜的筹码,就完全压在“闪击”曹爽上了,然而,司马懿在军事上真的具备一举击溃曹爽的能力吗?

二、曹马军事对比,司马懿胜算几何?

(一)军事对抗,一个伪命题

张伟国在《司马氏篡魏军政凭借考》里曾经指出过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想要控制曹魏政权,还必须完成四项任务一是控制曹魏的中军,通过掌控中领军和中护军来完成宫城内外的控制;二是控制曹魏政权的行政决策机构,包括处理机密的尚书台和中书省;三是需要掌控许昌和邺城等至关重要的城池,这是拱卫洛阳和保障军需的先决条件;最后一点,司马懿还必须要获得地方军镇势力的支持。

就这四点而言,至少有三点都是和军事相关的。那么,在这些军事相关的地方,曹爽和司马懿的力量对比又是怎么样的呢?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司马师的职位给了他“阴养死士”的便利


曹魏的禁军有

中军和外军之分,张金龙老师在《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里推测,外军由中护军统领,而中军作为重中之重,则由中领军和武卫将军控制。在高平陵之前的正始五年(244年),中护军一职被司马师获得。虽然中护军之职不如中领军关键,但是却是司马氏在禁军系统打入的一枚楔子。要知道在曹睿托孤之前,司马懿虽然军功卓著,但是却始终无法染指曹魏的禁军系统。

可以推断,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师利用中护军一职,“阴养死士三千”且“散在人间”,其具体形式很可能就是司马师从外军中秘密选拔的。

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让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控制了曹爽军营;又让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控制了曹羲军营;至此,司马懿算是控制了曹魏的整个禁军。

然而司马懿对禁军的控制依然存在有两个问题

首先是蒋济虽然是高平陵之变的支持者,但是却并不支持司马氏代魏,并且蒋济历任中护军、护军将军和领军将军,在禁军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司马懿在发动政变的时候,也曾经让蒋济“参乘”,也是想借用蒋济的“威重”。如果曹爽一旦前往许昌,利用魏帝和司马懿对抗,留在洛阳的禁军,会不会一直支持司马懿,这个就非常难说了。毕竟到了司马昭时代,司马氏在禁军系统已经经营多年之后,曹髦出现在禁军面前之时,禁军面对魏帝依然溃散,要不是“背锅侠”成济“挺身而出”,结果仍未可知也。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司马懿只能速战速决,不能让曹爽南下


这里还可以做一个进一步说明的是,司马懿当时分别以高柔和王观去控制了禁军,然而这种控制其实也是暂时的,司马懿曾经对高柔说,“君为周勃矣”其实也就是把此次行动视为当年铲除诸吕,安定刘氏天下性质的事情。换句话说,

禁军当时之所以会临时性地听从司马懿等人的指挥,也是因为形势不明,大家都在观望而已。再换言之,司马懿之所以要不断地利用蒋济,尹大目等人去诓骗曹爽投降,其实也是因为他自己根本没有把握可以利用手中的军事力量去擒杀曹爽之故

第二,中领军的部队,除了在洛阳城中护卫宫禁以外,还有一支在城外的别营。

《资治通鉴》:

“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桓范以上的这些话,其实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司马懿不敢“硬来”的原因。

实际上,就洛阳和许昌的情况而言,司马懿完全是在行险。他所控制的洛阳禁军,大部分是曹爽旧部,只是暂时的“不明真相”;而司马懿身边支持他的曹魏元老,除了个别死党以外,都不可能反对魏帝,即便从最市井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人跟随司马懿“造反”,并不会获得比现在更高的身份地位,但同时还要背负巨大的政治道德压力和风险。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司马懿发的誓有点多


所以,一旦曹爽带着魏帝前往许昌,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现军事对抗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比曹马的军事实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二)地方军镇情况分析

有人说,如果曹爽南下许昌,司马懿完全可以说曹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把他置于汉末董卓或者曹操的位置,自己一样可以组织军队来“清君侧”。其实,曹魏晚期的情况和汉末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曹魏并未失德,除了尚未统一全国外,其国势正盛,和汉末“尺土一民,皆非汉有”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汉末汉室尊严荡然无存,汉廷的北军也形同虚设,汉室无任何实力可言。另外,曹爽本身就是曹魏宗室,是曹睿的托孤大臣,具有极高的合法性,在这一点上,也和董卓之流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司马懿想要在地方军镇中拥有号召力,除非另立魏帝。然而,这样就是把曹魏置于了事实上的分裂,这是大部分曹魏元老所不能接受的。

退一万步讲,即便出现了这种局面。我们也可以就地方军镇的情况做一个分析,看看司马懿究竟胜算几何。

首先是淮南,总体而言司马懿在淮南没有什么影响力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王凌根本不可能支持司马懿


淮南的王凌和司马懿一样是曹魏元老,而且根据陈寅恪先生的看法,王凌本身就是司马懿的政敌,司马懿死前还梦到王凌作祟,俩人的矛盾其实由来已久。不管王凌对曹魏皇室的态度如何,他支持司马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况且他支持司马懿显然是一个风险极高,回报却更少的“投资”,不管从哪个角度讲,王凌都绝不会冒着“篡逆”的风险去支持司马懿对抗魏帝的。而

兖州刺史令狐愚则是王凌的“铁杆”,兖州是曹操的起家之地,就紧挨着洛阳,兖州的态度,对于司马懿的成败,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相比起王凌,毌丘俭更是曹魏真正忠臣,这一点就不用做过多分析的了。淮南的另外两位实力派人物文钦和诸葛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文钦本来就是曹爽安排在淮南牵制王凌的人,诸葛诞则和夏侯玄的关系非常好,而夏侯玄又是曹爽亲信。总的来说,淮南的情况虽然复杂,但是这些实力派都会支持曹爽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司马懿长期专制雍凉,关中的情况表面上看起来会更微妙一些,但是实际上也毫无悬念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关中还有夏侯霸和夏侯玄等人,郭淮也不敢轻举妄动


郭淮早在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就是镇西长史了,黄初二年(221年)又升为雍州刺史。到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他在雍州任事已经长达三十年,毫无疑问是雍州的地方实力派。从郭淮之前的经历来看, 他长期为曹魏服务,几乎没有可能直接支持司马氏。而且,郭淮之妻正是王凌之妹,这一层关系也不容忽视。从表面上看,雍州和扬州相去甚远,似乎不会有什么联系。然而在事实上,不管是和郭淮有着姻亲关系的王凌,还是毌丘俭等人,和郭淮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百多年以后,郭淮之弟郭亮的七世孙郭祚在和北魏孝文帝说起郭淮的时候曾说:“昔臣先人以通儒英博,唯事魏文。”在郭淮后人的眼里,郭淮的政治态度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郭淮是亲曹的。

文钦《降吴表》:

“司马师滔天作逆,废害二主,辛、癸、高、莽,恶不足喻。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在三之义,期于弊仆。前与毌丘俭、郭淮等俱举义兵,当共讨师,扫除凶孽,诚臣慺慺愚管所执。 ”

这是后来文钦举兵时给东吴的降表,内容非常直白,说自己准备和郭淮一起起兵讨伐司马师,这其实也就说明,文钦平时就和郭淮保持了密切的沟通。

至于关中的夏侯玄和夏侯霸等人,这些都是曹爽的死党,就不用做过多分析了。

北方的并州刺史孙礼,看起来是高平陵之变的同情者,然而他的立场其实和蒋济是类似的,他根本不可能反对魏帝。镇北将军刘靖和征北将军程喜在这种情况下,坚定拥护司马懿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

孙礼后来并不支持魏晋嬗代


胡三省在给《资治通鉴》做注的时候对曹魏军镇的情况,曾经有过总结性的分析,“魏置征东将军屯淮南,征南将军屯襄、沔以备吴,征西将军屯关、陇以备蜀;征北将军屯幽、并以备鲜卑;皆授以重兵。”

在分析完东、西和北面的情况后,现在看起来可能坚决支持司马懿的,就只剩下征南将军王昶了。王昶虽然是司马懿亲信,然而王昶的态度却受王凌影响,即便王昶铁了心和司马懿一起造反,他身边还有荆州刺史李胜,王昶能起多大作用,实在值得打一个问号。

由此可见,一旦曹爽听取了桓范的建议,在军事上也会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从军事的角度观察,司马懿依然没有什么胜算。

结论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完全是赌博式的行险。他的基本盘面其实非常地小,取胜的关键也是靠着欺骗——

既欺骗自己的对手曹爽等人,又欺骗自己的盟友蒋济等人。而他之所以要这样做,其实也是因为实力使然,司马懿不管从合法性还是军事实力上,都处于明显的下风。历史的既成并不等于历史的必然,我们在通过对曹马双方的力量进行对比之后,可以看到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如果能听取桓范的正确意见,迅速南下许昌,利用魏帝的权威和自己合法辅政的身份,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进行考量,司马懿其实都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