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你如何评价?

门庆世美ML


汉武帝奠定了汉民族形成的基础,完全可以名列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伟大帝王的行列。汉武帝,又名刘彻,于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是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半个世纪。汉武帝雄才大略,思想极具前瞻性,在他的治理下,汉帝国文治武功达到顶峰。

武功方面,从公元前131年至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统领汉军对匈奴发起三场大规模进攻战役: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夺取河西走廊,基本解决了北方边患,一雪民族耻辱。毫无疑问,是汉武帝成就了卫青和霍去病。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汉武帝就是伯乐,而卫青和霍去病就是千里马。另外,汉武帝还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从此汉朝威名远播四方,四夷来朝,中国和世界交流的通道从此打开。

文治方面,汉武帝也丝毫不含糊。他敏锐地察觉到汉朝自高祖刘邦以来一直采用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已经不能再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于是坚决地支持董仲舒推行儒家思想,并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朝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这一思想也被后世几乎所有正统王朝采用,可谓影响深远。足以证明武帝的心思之深远,高瞻远瞩,可见一斑。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人们常常会将“秦皇汉武”并称。秦始皇的地位,自不必说:统一华夏,建立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汉武帝能够跟秦始皇并列,可见其地位不输始皇帝嬴政。实际上,汉武帝的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他的努力下中原王朝终于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华夏人民开始志气高昂,挺起胸脯做人。汉民族能够形成就是在汉武帝时期打下的基础,若不是汉武帝的四面出击,怎会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这一影响至今的豪迈?


哈达博士


上下五千年汉武大帝是中华历史上雄才大略开疆拓土英明神武的一代圣君,他在位54年是大汉帝国的第五位帝王。他礼贤下士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加强中原集权,独尊儒术,兴水利重农叠,一改对匈奴哒哒哒的卑恭膝息,建立强大的骑兵军团,终其一生穷兵黩武历经几十次大大小小的决战剿杀,终消灭远盾了匈奴势力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危胁,使大汉帝国达到封建社会的顶胜时期,而且深谋远虑,在其归天前处死勾弋夫人,壁免了儿幼母壮对江山社稷的危害,可谓功高盖世,无语伦比。











94310417小云


西汉一朝发层与哀落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一九四年至前一四一年,五十四年为前期。

中期前一四零年汉式帝建元元年主箭四九年,凡九十二年。

汉武帝凭前期所积累的财富与汉景帝所完成的全国统一,加上本人雄才大略的特性与在位五十四年的长久时间,对外用兵,扩张彊土,对内舆作,多所创建,主要是水利。把道家思想的无为政活,改变为以儒家学说为装饰的多欲政治。通过汉武帝,造成军事,文化的极盛时期。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女大经学家大政治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天文字家唐都,落下闳,大农学家赵过,大探险家张骞,李延年协律的乐府歌

!!!

诗,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是历史上非常灿烂的一个时期,汉武帝就是这个灿烂时期 ,,

的总代表。

汉武帝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向外扩层时期。它并不是不巩固的军亏了行动,而是一般地与中心地区黄河流域在经济上文化上联系起耒,这就为现伐中国的广大疆域奠定

冫 ................................................... .. .............................

了初步的基础。汉武帝进行战争五十年,在北方击败了凶奴,在西示取得了三十六属国,在西南恢复壮跻滇国的旧业,在南方消灭了南越赵氏的割据。

一,对凶奴的战争,凶奴从殷周以事,一向是侵咯中国的强敌,西汉前期,朝廷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对凶奴忍让,凶奴却愈益骄横,连年、侵抄掠人口畜产。

前一三三年汉武帝开始对凶奴战争。方针是寻求与国夾击凶奴,切断凶奴与羌族x族的联系。

一三三年以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椟战争。笄一次,前一二七年卫青率大军自云中向西击败凶奴建立朔方郡。内蒙诃套南。十万移民居。笫二次,前一二一年霍去病两次出击,一次逾焉支山,一次逾祁连出斩获凶奴四万余人。同年凶奴万人来降,汉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自金城以西至盐洚凶奴从此绝迹。汉分河西地为武威洒泉二郡,前一一一年又增张掖敦煌共四郡。第三次,汉武帝大发土卒,令卫青霍去病各将骑兵五万,私马四万,步兵输重数十万人,分适深入漠北。卫青出定襄塞外千余里,大败单于。直追至谟北赵信城。霍去病出代郡塞外二千佘里,大败凶奴东部兵斩获七万余人。凶奴不敢再在漠南立王迋。汉胜凶奴败局面已定。

汉武帝一面打去匈奴,一边建设边境,一一九年一次移民七十佘万,设立田官,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新筑长城,自敦煌起接连秦上城,长一万一千五百佘里,每五里十里有烽火台,为了保卫祖国,付出了臣大的人力和财物。

汉武帝联合大月氐夾去匈奴,派张骞西征,途中被匈奴拘禁十年,后逃脱,过葱岭大宛康居馘海到迏大月氏,其时大月氏在妫水建立王朝,不愿来与匈奴为敌,张骞逗留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张寨脱身回到长安,带去一百佘人,前后十三年,只身回束。带来了有关远西诸国的新消息,从而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前一一九年组织一个三百人的大探险队,每人二匹马,带牛羊一万头,金吊货物值钱一万万,令张骞为首,出使乌孙国。又在乌孙同一分遗副使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建立了正式的交通。此后汉武帝连年派遗许多使官到安息身毒即波斯印庋埃及等西方国家。汉文化随着这些使官之泛地传播到西方。

汉武帝发动民力进行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农业支持战争。开漕渠,自昆明湖到黄河三百佘里,节省漕运时间一半并灌溉。兴修许多水利工程,汉武帝大规模治水,对中国北部广大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进步作用。

汉武帝推行新田器和耕作技术,农业发生大变革。

汉武帝时已有温室,

汉武帝发展工商业。煮盐业,收回煮盐业设立盐官,安邑县产池盐。临邛县出井盐,堂存县出鲦制盐,按盆给工价,生活好一竺。冶铁业,收问冶铁业,设铁官,冶铸农器与兵刃。自用类,朝廷有不少的手工业,制成品专供皇室与军事使用。私菅手工业。官营商业。官商巨大,以京师为中心,建立起全国的商业网,各地货物得以大量流通,这一措施增加了全国经济的联系。私营商业有很大发展。商业城市出现了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心商市,有大的有小的商业商市,对外贸易。西汉国内不设关禁,商业通行无阻。对外贸易有严格限制,分官营与私菅。

西汉中期是极盛之世,


三兴771


我觉得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秦始皇不一定伟大,在嬴政之前,有五世皇帝为秦国积累了强大的国力。其中在昭襄王时代,秦国已经把六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了,剩下的也就是收拾收拾干净了。

也就是说,始皇帝只是捡漏而已,秦国一统天下已是必然。就算没有嬴政,也会有下一代秦王一统。

而刘彻不一样,虽说文景之治为刘彻积累了国力,可匈奴也是在日益强大。匈奴那边还有汉朝的奸细中行说,所以说汉朝对付匈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刘彻从不妥协,看中了卫青和霍去病。在以强大的腕力稳定了国家之后,刘彻对匈奴发起了进攻,一直打到把匈奴赶出漠北。

从此,他国再也不敢小瞧我国,华夏人民终于有了个新的称号,汉。汉在当时代表着强大,代表着威严。

最难得的是在晚年,刘彻自知长年征战对老百姓祸害较大,便下了罪己诏,悔恨自己不该劳累百姓。
刘彻是深爱百姓的,他猛打匈奴根本原因其实也是为了百姓出发,让我们汉人在世上有尊严,不被随着侵犯。


如史如画


汉武帝就是胡闹的,一夫多妻社会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败家子,哈哈,汉武帝之所以被吹捧是因为他是中国二千年道统的创立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生疯狂的吹捧汉武帝,因为汉武帝如果名声臭了,儒生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正常人肯定讲,你看看提倡儒家是个什么货色啊,儒家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哈哈。

你从中国民间传说也可以看出,普通老百姓对汉武帝和他的3个小舅子的厌恶之情,哈哈,按道理讲,汉武帝被吹上天了,民间应该大量出现汉武帝和他的三个小舅子的喜闻乐见的传说,但是根本没有,哈哈,中国历史特点,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康熙乾隆时代,民间关于英雄和杰出帝王的传说演绎是层出不穷,哈哈,但是你发现没有就是没有汉武帝和他的几个小舅子传说和演绎,凡是黑暗时代都没有,什么五胡乱华和司马家族的两晋王朝几乎没有的,有的话基本是写实性的记载,哈哈,当然宋徽宗例外,宋徽宗那是才华横溢,不管怎么说,灭掉了大辽,要不是碰到了极度野蛮大脑没有任何什么战略战术的概念完颜阿骨打,哈哈,宋徽宗在宋灭以前及时死去,现在肯定把宋徽宗吹上天,哈哈,宋徽宗简直就是孙子兵法的化身,哈哈,不战而屈人之兵,谈笑间灭掉了大辽,这个是何等滴文治武功啊!哈哈,现在爱国青年肯定在讨论,如果宋徽宗多活几年,肯定要活用孙子兵法把完颜阿骨打给弄死,哈哈。

对汉武帝,后世许多大家都有了评价,司马光评价就是汉武帝之所以没有马上亡国,纯粹是霍光对刘家忠心耿耿。现在看来和当时东亚的发展水平有关,当时的东亚4大国,韩国越南日本连影子都没有来,当时的亚洲发展水平很低,如果当时除了匈奴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第三股势力,那么大汉下场几乎和大宋差不多的。


血山飞虫


这几天接连收到关于汉武帝刘彻的问答邀约,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历史的验证,针对题主的问题,我们汇总一下他一生主要的可载入史册主要功绩。

第一,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汉王朝的大一统。汉武帝刚即位时,窦太后掌持朝政。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开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清理外戚,加强身边尚书、中书的地位,使中书和尚书成了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取消藩王属地世袭长子,而是几子分封,互不统属,消弱了藩王的势力。

汉武帝开辟了选官、任官、监督官员的新体制,开创了“公车上书”的全民治国新局面。

第二,汉武帝重视人的精神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武帝采用儒家思想来做统治思想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

第三,汉武帝北击匈奴,巩固了汉王朝的疆域,统一了全国。汉武帝与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全面胜利,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四,汉武帝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同时促进了中西方经贸文化交流。

第五,汉武帝施行了国家层面的民族迁徙,稳定了南疆,使各民族完成“大一统”。

第六、汉武帝大兴水利,发展农业。他大力推行代田法,推广新农具,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为农田灌溉做好了全面的基础与布局,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从而也有效治理了洪灾。

汉武帝的功绩远不止这些,笔者只是从题主的问题当中选出了他开创历史的几方面。据此,足以彰显汉武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丰功伟绩!





东岳隐仕


看过央视播放的《汉武大帝》,再看看一些网上所谓的教授对汉武帝的评价,再联想到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今天谈一下自己对汉武帝的看法

一些所谓的教授对汉武帝的评价是“过大于功”,甚至说只有三分功、七分过,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了。

想想汉武帝之前的汉王朝,外有匈奴骚扰,内有诸侯分立。如果不能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主持大局,中华民族的历史恐怕要被改写了,要么再次分裂,要么被匈奴人征服。

首先汉武帝对内:并诸侯,加强了中央集权,为集中军事力量征伐匈奴创造了军事基础;盐铁官办,增加了税收,为军事行动提供了财力;提倡儒术,统一了思想,加强了国民的凝聚力,为军事行动的胜利奠定了厚盾。中国历史上、以及世界历史上,凡是统一的国家都是中央政府力量强大的国家,同样,凡是中央力量强大的政府,也一定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其次,汉武帝对外:对匈奴的不断用兵,中断了匈奴民族在中国北方的发展的历史,为华夏民族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安定的环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西域的用兵则扩大了华夏民族的影响力,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给中原地区带来了丰富的产物,而且也带来了文化人的多样性,繁荣了中原文明。

有人说对匈奴不一定要用兵,比如可以修筑长城。这个想法本人觉得比较幼稚,汉朝以及汉朝之前不是没有长城,汉以后得历史也证明了长城对中原地区的保护人有限的。因为防御总是被动的,这会造成处处防御处处被动,而游牧民族的骑兵总体上非常机动,便于集中兵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被动的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在地方的土地上作战,只要取得胜利,己方的损失自然会大大的降低。

汉武帝的主动出击不仅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也为后世的太平起到了助力作用,使得匈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敢侵犯汉朝的边疆地区,保护了周边的农耕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汉民族的凝聚力,才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豪言壮语。

当然战争总是有利有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但按照当时的处境,如果不在屈辱中抗争,就只能在屈辱中灭亡。我们总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对待昨天的人和事


严笑云飞


历史上,秦皇汉武是相互衔接的。汉朝是中国第二个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高峰,汉武帝时期,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替代先前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匈奴威胁,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使中国的疆域较之前翻了近一倍,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建立中央集权,加强了国家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创立了“任贤唯亲”的政治制度,只要有才能,不论亲疏都能得到重用。敢于破格提拨,卫青本是家奴出身,因为有才能,也被汉武帝破格提拨。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开始……汉武帝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但他绝不是超凡绝俗的圣人,他好色,虚荣,自私,迷信,他甚至残暴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晚年的穷兵黩武和巫盅之祸都是他的污点。好在之后他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重拾汉初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冷暖自知274497472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总结为7个方面:

1、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权力。借恩赐亲戚的名义,削弱诸侯王权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广布恩惠,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权)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2、统一货币,经济一盘棋。统一铸币权,制造五铢钱,全国流通五铢钱,有利于经济的活跃。盐、铁专售权收回中央统一管理,将最暴利行业收归国有,有效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3、统一思想,罢黜百家。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唯一正统思想,思想统一了才更有利于社会的管理。

4、攻城掠地,疆域辽阔。北击匈奴,巩固边疆,解除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朝的威胁。疆域和势力范围扩大,东邻韩国,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称超级大帝国。

5.破格用人,才俊涌现。选拔文人董仲舒、武将卫青、霍去病等,他们为汉朝的文化和疆域拓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

6.文化灿烂,人才辈出。出现了哲学家董仲舒,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司马相如,著名音乐家李延年,以及探险家张骞等。

7.勇于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千年史话


一句话概括:大有为之君!

上下五千年,配得上这个称号的帝王并不少,比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但日慕君认为,能稳压汉武帝一头的只有秦始皇。

从政治上看,武帝在位期间,继承了“七王之乱”以后削藩的政策,利用“推恩令”这一看似和缓实则有效的政策,快速解决了藩王割据的不稳定因素,统一了中央集权,为后续对匈奴用兵奠定政治基础。

经济上武帝推行盐铁国营,统一货币(五铢钱)铸造,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一扫西汉开国以来经济看似自由实则混乱的局面,为后续用兵奠定经济基础。

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秦始皇以来再次实现思想上大一统,统一思想不是目的,利用思想统一把权力收回才是目的。

军事上废除了“白登之围”以后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大规模用兵,他知人用人,启用了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起于寒微的将领,取得了对匈奴决定性的胜利,解除了自三代以来一直滋扰不断的匈奴威胁,奠定了中原政权的版图。

外交上实行通商政策,张骞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基础,开拓西南,把贵州云南等地纳入势力范围,时至今日,依旧造福于万民。

这些做法后世看似简单,寥寥数语就做了概括,在当时实则千难万难。以政治为例,自从文帝即位,藩王问题就剪不断理还乱,淮南王刘长,济北王刘兴居接二连三的造反,贾谊早早提出《治安策》,文帝却无力一一剪除,发展到汉景帝,着力削藩,结果引发“七王之乱”,差点皇位不保。灭了七王,自家弟弟梁王又鼓捣兄终弟及,搞的十分不愉快。而这一切在武帝即位后得到了解决,你可以说他是运气,但能力同样不能否认。

再说军事,这算是武帝最大的手笔,高祖即位后希望一了百了,解决匈奴问题,结果因为轻敌被困白登城,如果不是陈平出谋划策,多半要像宋朝徽钦二帝一样被人掳掠,自此以后,高后、惠帝、文帝、景帝对匈奴一直采取隐忍不发、和亲至上的绥靖政策,看似以最小的损失换取和平,实则养虎成患,让匈奴坐大。而匈奴游牧民族的性质注定双方难以形成稳定的外交关系,军事手段就不可避免。

而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不遗余力打击匈奴,虽说后世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搞的国家空虚,但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苛责汉武帝,如果没有他的大力用兵,就不会有宣帝年间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挖井人。

至于有人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文化上的故步自封,这点日慕君同样不认同,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多存在与分裂时期,例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百花齐放,民国时期大师辈出,文化上的繁荣固然可喜,但应该看到繁荣背后是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纵然有少部分的精英可以自由发挥、天马行空,但与绝大多数一日三餐不保的百姓来说意义有多大?何况从历史角度来看,百家争鸣除了文学意义,并没有推动社会进步,精英文化不过是一小撮人的玩具罢了。

写到这不由想到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中学时期看的十分带劲,文笔煽情的厉害,尤其是“竹林七贤”,在余大师笔下忧国忧民,简直是中华文化的风骨,长大了再想想,实则是个个该杀,一群家财万贯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每日饮酒作乐,喝多了就大哭大闹到处骂街,做出忧国忧民装逼状,却被包装成名士,简直是祸国殃民。纵然有“竹林一万贤”,给百姓带来的实惠也不如曹操一个人。

广陵散再好,不如一个馒头实在!

当然,汉武帝也并非尽善尽美,尤其是晚年,为了汗血宝马,打着维护国家尊严的旗号大肆用兵,造成生灵涂炭,“巫蛊案”更是牵涉广泛,连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都性命不保,受牵连的更是千家万户,而他自己一生行王霸之术,稍不满意就要杀人,终其一朝,被杀的宰相就有五个,受牵连的大臣不计其数,搞的人人自危,后世趋之若鹜的宰相职位成了索命符,大臣听说要出任宰相就吓的战战兢兢,可谓历史奇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