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財經縱橫」劉尚希:疫情防控,應更多更好地運用“組合性政策”

劉尚希:疫情防控,應更多更好地運用“組合性政策”

財經縱橫

「财经纵横」刘尚希:疫情防控,应更多更好地运用“组合性政策”

★★★★★

關於疫情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劉尚希表示,如23日剛剛舉行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指出的,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就短期而言,他認為疫情最明顯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消費需求方面,其影響是斷崖式的,即需求突然消失。但這種衝擊並沒有對它的生產能力、服務能力等造成損害,影響的是經濟流量,不是存量。所以這種影響短期內是斷點式的,不會在各類需求之間傳遞產生連鎖反應。待疫情結束後需求恢復,相關的行業企業也能夠逐漸恢復。當然,一些企業在目前近乎休眠的狀態下,仍有許多固定、剛性的開支,如工資、房租等,需要政策支持。

其次是對供給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對製造業帶來的連續性影響,即使短期內也可能產生連鎖反應。這更多表現在中小微企業,因為這些企業資金鍊脆弱,應收賬款佔比較高。一旦不能及時全面復工復產,企業產能無法充分發揮,營業收入就會大受影響。一方面成本升高,另一方面營業收入減少,此時資金鍊很容易斷裂,這樣可能會造成企業大量虧損甚至倒閉,進而引發失業等多方面社會問題。

與對需求的影響不同,疫情衝擊對供給或者生產的影響是連續性的,且有滯後慣性,可能對供給體系造成實質性損害,如一些企業外移、一些企業倒閉,可能使原來完整的產業鏈變得不再完整,使原有供應鏈斷裂從而不得不搭建新的供應鏈等。從宏觀上看,這兩個方面的影響是由疫情公共風險轉化為企業成本,包括用工成本、防護成本、物流成本以及違約成本等。

針對上述衝擊和影響,劉尚希認為,政府部門需要高度關注那些脆弱的產業鏈、供應鏈及其薄弱環節,防止疫情衝擊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要及時修復因疫情衝擊而斷裂的供應鏈和產業鏈,防止出現永久性損傷。具體來說,要維持資金鍊、供應鏈、產業鏈等“三鏈”穩定。首先是資金鍊影響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而中小微企業涉及到大量的就業崗位,維繫資金鍊就是維繫這些存量就業崗位不因疫情而大量流失。其次是保障供應鏈,通過維持物流的暢通進而保障供應鏈的運轉,這樣整個經濟才能循環起來。資金鍊、供應鏈獲得維持後,產業各環節趨於穩定,產業鏈才能保持穩定。這樣,整個經濟才能循環起來。

中央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逆週期調節的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沖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並對此提出一系列措施。這對於財政進一步發揮職能支持抗擊疫情、穩定經濟和穩定社會預期具有哪些指導意義?

劉尚希分析認為,“更加積極有為”,並不意味著要實施刺激性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最終還要落到財政政策的提質增效上來,因為在疫情條件下刺激是無效的。他還強調指出,由於疫情這種突發性的重大風險事件導致財政減收、增支,收支缺口擴大,進而可能引起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但這類赤字屬於“減收性赤字”,即彌補減收、保證剛性支出導致的資金缺口,與一般意義上基於刺激考慮的擴張性赤字在性質上有嚴格區別。

他認為,作為財政,支持疫情防控和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一方面。要按照中央要求,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情況,把握好“逆週期調節的節奏和力度”以對沖疫情影響;另一方面,關鍵還是把中央要求的減稅降費落實到位,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通過減輕企業、個人負擔,促進疫情防控、穩定經濟。同時,大力做好財政資金的結構調整和優化。此外,堅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吸引高端人才、促進出口增長等,繼續研究完善相關稅收政策。這樣,將把更多資源讓渡給市場主體,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培育內生動力,從長遠推動企業效益改善、稅基擴大,從而實現財政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同時,財政“更加積極有為”意味著要加強與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科學實施“政策組合”,形成“組合性政策”,避免各行其是,零打碎敲。與過去通常講的財政貨幣的短期協調配合相比,“政策組合”更注重從整體觀出發,著眼於我國發展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對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等各項公共政策進行適配,視角更為長遠。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需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公共風險,絕非單一的經濟視角。概括起來,財政職能就是提供國家發展的的宏觀確定性,避免公共風險轉化為社會的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上升,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301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