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不要你了”讓孩子聽話有奇效?你是不知道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昨天。

我的表姐和我說:“婕婕(她的女兒)昨天在街上有大吵大鬧的,煩死我啦!”

我說:“孩子嘛,這個很正常的啊!”

表姐:“她就再那裡拼命的哭,完全不聽講,無論我怎麼說好話,給她什麼東西,都不管用,我差點就瘋了。“

我說:“那你最後怎麼處理的啊!?”

表姐得意的說道:“最後,我和她說,你還哭?再哭我就走了。說後我直接就走了,開始她哭得更厲害了,但看到我真的走了,她就慌了,趕緊追上來,還喊到“媽媽,不要扔下我,我不哭啦!”,哈哈,你說我厲害吧?”

當時,聽完表姐的話,我驚呆了,作為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煩躁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就非要這樣對孩子不可嗎?

大家再想想,你對孩子有說過下面這些話嗎?

“要是再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再哭?再哭,讓大灰狼把你帶走。”

“再敢說謊,我就撕爛你的嘴巴。“

......

“我不要你了”讓孩子聽話有奇效?你是不知道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我相信應該所有的家長都在情急之下說過類似的話,那麼,在孩子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難道就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為什麼在我的表姐那樣的話語中就屈服了的呢?

因為,孩子從哇哇落地起,自我是沒有生存能力的,他們天生就依賴父母,對於父母有一種特別的依戀,特別有一種沒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潛在不安感,心理學上這個叫“基礎不安”。

不管孩子多大,是否懂事,只要未成年未獨立,在孩子的幼小的心裡,都是常常有“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我”這樣的擔憂。

你想一下,在孩子自我這樣的不安的心理下,你還不時的對孩子說“不要你啦”這類的話,孩子的不安和驚恐就會更加加劇,孩子的心靈上很容易受到的打擊,是家長是無法想象的。這樣的打擊,往往的會影響孩子的整個孩子童年,很有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做出一些極端舉動,到時候家長後悔都來不及啦。

“我不要你了”讓孩子聽話有奇效?你是不知道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把孩子的這種不安和恐懼驅散呢?

1、 用心瞭解孩子的不安和恐懼

孩子的整個童年基本都存在一些不安和恐懼的體驗。

不同的年齡階段,每個孩子都會有該年齡還特有的某些不安和恐懼感,這是孩子情感發展的正常階段。

科學上劃分恐懼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的本能反應,就是對各種未知危險的恐懼。另一種是神經性的憂慮,即一個人在沒有遇到危險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無端甚至沒有任何理由的害怕,但在常人看來卻是不足以引起恐懼。而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來說,最容易產生的就是後面一種的神經性的恐懼。

大人是能夠委婉地表達恐懼,“我不喜歡第一個表演”“我不喜歡打針”“我更喜歡辣一點的菜”等。但是孩子特別是兒童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思想和解析自己想法的經驗,大人就更應該像尊重自己和平等的成年人一樣尊重兒童的不安和恐懼感。

家長不能恐嚇孩子,以免加深孩子的恐懼,更多的應該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恐懼,並幫助孩子戰勝無謂的恐懼心理。

“我不要你了”讓孩子聽話有奇效?你是不知道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2、 認真的對待孩子的恐懼

每個孩子產生的恐懼心理是無跡可尋的,不知道怎麼的就出現了,但這是正常現象。關鍵的是,父母必須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恐懼。你簡單的一句話,“我不要你啦“,它產生的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多父母都無法想象的。他們畢竟還是孩子,他們並不會明白父母只是為了制止他們某個行為而說出的恐嚇的話,並非真的不要他或者不愛他。

父母無心的一句話,實則非常兇惡,孩子聽到後的感覺可能就是昏天暗地的,都是在無形中傷害孩子。

“我不要你了”讓孩子聽話有奇效?你是不知道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3、 千萬不要恐嚇孩子

在這裡我需要強調一個事情,家長千萬千萬不要用這些職業的人去讓孩子害怕去恐嚇孩子,醫生、警察、老師。你想想,一個怕醫生的孩子,生病的時候會配合醫生治療嗎?一個怕警察的孩子,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他敢去和警察求助嗎?一個怕老師的孩子,課堂上能安心的聽老師講話嗎?

結語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強烈地依戀父母,這種依戀是在嬰兒與父母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孩子不僅要求父母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更要求父母為他(她)的身體和心理安全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孩子的心裡有不安的土壤,重則會萌發出許多的恐懼,並可能最終演繹為不幸;輕則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性格壓抑。而這,就相當於毀掉了一個好好的孩子。如果你不想毀掉孩子,就不要對他(她)進行恐嚇和威脅。

還有,即使你的孩子犯了再大的錯,你都不能說:“你給我滾出去!”因為,家是一個人最終的歸宿,除了家,他再沒有地方可去,除非墳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