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揚州人口總體呈現淨流出態勢,青年勞動力是流動人口主力軍

流動人口是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特殊群體。隨著城市化建設加快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流動人口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我市目前正處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全面轉型的歷史新時期。如何加強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佈,成為城市管理面臨的挑戰與難題。

一、揚州市流動人口基本情況

1、揚州人口總體呈現淨流出態勢

近年來,揚州市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同步增長,但總體呈現流出人口總數大於流入人口的淨流出態勢。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459.98萬人,常住人口為450.82萬人,人口淨流出9.16萬。

2、戶籍人口流出數量呈加大趨勢

從戶籍人口看,流出人口呈增長態勢。2016年,全市戶籍人口為461.67萬人。其中,遷入人口總數為22509人,遷出人口總數為26489人,人口淨流出3980人;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為459.98萬人。其中,遷入人口總數為36688人,遷出人口總數為48208人,人口淨流出11520人。人員流出數量在2017年出現了大幅度增加。

3、常住人口呈現小幅增長態勢

從常住人口看,人口數量進一步增加。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為449.14萬人;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為450.82萬人,常住人口一年間增加1.68萬人。

二、揚州市流動人口的特徵

(一)從地域分佈看,沿江沿河地區態勢差異大

1、沿江城區人口多為淨流入

2017年,全市六大縣市區流動人口呈現兩種態勢。一種是淨流入狀態。分別為廣陵區、邗江區和儀徵市3個地區;另一種是淨流出狀態。分別為江都區、寶應縣、高郵市3個地區。淨流入中,廣陵區淨流入3.39萬人,邗江區淨流入7.07萬人,儀徵市淨流入3.64萬人。

2、沿河縣區人口多為淨流出

淨流出中,江都區淨流出4.01萬人,寶應縣淨流出13.53萬人,高郵市淨流出6.76萬人。由於淨流出人數遠大於淨流入人數,尤其是離揚州市區較遠的寶應縣和高郵市淨流出人數較多,使得全市流動人口處於淨流出狀態。

揚州人口總體呈現淨流出態勢,青年勞動力是流動人口主力軍


(二)從年齡分佈看,青年勞動力是流動人口主力軍

截止2017年底,從全市登記流動人口數據看,其中16-45歲25.81萬人,佔53.41%,青壯年勞動力成為流動人口的主流。新生代流動人口成為“主力軍”。這與《中國流動人口為發展報告2017》反映的動態基本一致。全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中“80後”由50%提升至56.5%,“90後”由14.5%提升至18.7%,兩者佔比達75.2%。由此可見,年齡構成年輕化是流動人口的主要特徵之一。

(三)從性別看,男性多於女性

截止2017年底,江蘇省居住證信息管理系統全市登記流動人口共48.33萬人。其中,男性流動人口30.01萬人,佔62.09%,女性流動人口18.31萬人。從不同性別的流動人口流動情況看,在20-35歲年齡階段女性流動性大於男性,隨著年齡增大,女性流動性減弱,男性流動性增強。而男性流動人口是以工作為主要目的,女性流動人口主要是以隨遷家屬、投親靠友、學習培訓、陪讀等為目的的遷徙。

(四)從遷移流向看,省內流動佔主體

1、近距離流入佔主導

從流入人口看,以近距離流入居多。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中,遷入人口為36688人。其中,省內遷入29306人,省外遷入7652人。與其他大城市的流動人口不一樣,揚州的流動人口主要以市內其他縣、市、區和周邊其他城市為主。一是由於揚州初高中的優質教育資源,直接帶來了因照顧上學子女而暫住揚州的流動人口;二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項目建設的不斷跟進,揚州的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也吸引了不少來此定居的外地人;三是揚州的城市發展吸引不少外來務工者的身影。

2、省內勞動力輸出佔主導

從流出人口看,以省內流出居多。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中,遷出人口為48208人。其中,省內遷出39939人,省外遷出8269人。省內遷出佔總遷出人數的82.8%。省內遷出中,一是由於揚州與省會南京毗鄰,很多本地人由於教育資源、工資待遇、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原因而選擇在省會工作、定居;二是寶應、高郵等地的大部分流出人口均選擇到蘇州、無錫等蘇南發達城市務工、就業;三是揚州本地的高校較少。據人社局統計,每年揚州籍的高校畢業生回揚州就業的人數比例僅為30%左右。而很多在外地讀書的高校畢業生,更喜歡留在當地擇業,很大程度上不僅導致了人口的流出,也被動的導致優秀人才的流出。

(五)從就業狀況看,服務業佔主導

1、流入人口集中於髒累苦差險行業

從流入人口看,從行業結構分析,主要從事船舶修造、建築、水產捕撈加工、餐飲等勞動強度大、收入報酬低,本地人不願乾的“髒、累、苦、差、險”工種和行業為主。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大多與流入地的職業特色相關,山東菜販、水果販等活躍在揚州各大小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河南、四川等地建築工人在各大施工現場“抱團”出現;安徽外來者日趨成為出租車行業的主力軍;南通家紡、安徽砂石等等,一個個“同鄉職業軍團”活躍在揚州流動人口中。

2、流出人口主要集中傳統優勢服務業

從流出人口看,大部分流出人口多在蘇南、上海等地從事服務行業,具有揚州特色的“足浴”、“理髮”、“美食”、“建築”更是走遍大江南北,就業狀況總體良好。

(六)從學歷結構看,初中學歷佔主體

2017年,揚州市流動人口中,51.57%是初中學歷,其次為小學學歷,佔15.33%,高中學歷佔14.95%,大學及以上佔14.16%。揚州市流動人口多數來自經濟發展水平低、文化教育基礎薄弱的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受教育程度以中小學居多,文化素質相對較低。

(七)從居住環境看,出租屋成集中地

全市流動人口中,77.92%居住在出租屋中,只有8.8%居住在單位內部,另有4.3%住在工地現場。在調研中,根據鄉鎮反映,過去的豬欄、違章棚改為簡易房出租給流動人口的現象普遍。分佈在各鄉鎮、街道的流動人口集中居住地,規模小,公共服務設施差,安全隱患較大。

三、流動人口對揚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流動人口對揚州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面

一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有利於農民增收。農村勞動力過剩已是現在我國農村的普遍現象,由於城鎮的收入高於農村,過剩的勞動力可將其田地流轉給同鄉種,而自己則進城務工,這樣既實現了生產資料的重新合理配置,又使勞動力得以充分利用。“過剩的勞動力”創造出了社會價值,眾多的流動人口勢必對流出地的經濟發展產生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二是流動人口自身的素質技能得到提高。人口流動尤其是農村人口流動,對改變農村人口傳統觀念和勞動技能,作用尤為重要。農村勞動力到了城區以後,學會了新的技術,開拓了眼界,增長了才幹。他們利用在城區所學到的經驗,搞個體經營,許多人回去以後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農村人口流動對農村人口素質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推動了流出地的經濟發展。

三是流動人口促進了揚州市的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口集中後的城區,由於工商業的發展,細分的居民需求形成規模化的區場需要,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如清潔工、修理工、送水工、建築工等,往往都是流動人口去做。他們的到來為城區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為城區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成為城區經濟發展中重要的一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口流動數量大大增加,滿足了城區勞動力需求,使全市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二)流動人口對揚州社會經濟發展的消極面

一是農村勞動力資源減少,勞動力素質下降。農村外出人口從原常住地流出,由於流動人口數量龐大、年齡結構分佈集中,青壯年是外出人口的主體,在我區外出人口中,15-45歲青壯年人口占總流出人口的主導地位,導致農村常住人口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勞動力數量減少。

二是青壯年人口的流出,留守兒童問題凸顯。由於我市大量青壯年人口流出,部分農村常住人口中老、少兩端人口比重上升加快,首當其衝的現實問題就是弱化了留守老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老年人口的贍養問題,隨著老年人的大量增加日趨嚴峻。農村流守兒童的看護、教育問題也不容樂觀,給留守兒童的學習、性格和心理的發展以及親子關係的構建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對家庭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

三是高校畢業生的流出,導致人才缺失明顯。根據全市人社局企業春季用工需求調查數據,雖然近年來不斷實施吸引人才和挽留外出務工人員的政策,但效果不甚理想。從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本籍高校畢業生回鄉就業的人數相對於每年的本籍高校畢業生總量來說不多。其原因:一是本籍高校畢業生不願回鄉就業,大多想留在大城市發展;二是產業結構層次不高,企業能夠提供的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不多;三是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回鄉就業的容量不大。種種原因均導致我市人才外流現象明顯,需引起高度重視。

四、促進揚州市流動人口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探索服務管理機制,提升全市流動人口管理水平

政府職能部門要實行由“管理”向“服務”的真正轉變。融管理於服務之中。政府要制定促進流動人口綜合素質轉型升級、引導融合與自治的相關政策措施,把流動人口納入城市管理的總盤子。此外,要通過社區實現“居地化管理、親情化關懷”模式,有效調動和激發流動人口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覺履行義務的積極性。

(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流動人口市民化創造條件

建立健全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體系,讓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居有其所,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是促進流動人口融入社會,實現流動人口市民化的根本保證。一是制定相關政策制度和法規。政府要進一步完善保障“農民工”合法勞動權益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人社部門要聯合發改、工商、稅務、住建、政法部門監督政府的各項政策法規的執行,切實杜絕對“農民工”的就業歧視、同工不同酬、拖欠工資、勞動用工管理不規範、不簽訂勞動用工合同以及勞動安全條件差等現象發生。二是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發改部門應會同人社、財政、住建、公安等部門研究執行國務院頒發的關於農村人口自由向城鎮遷徙政策,制定相關落實措施。完善居住證制度,將被動式登記制度轉變為主動管理制度,加強流動人口的登記管理。

(三)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為流動人口就業提供渠道

推進揚州城區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積極發展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提高就業門檻,吸引高素質勞動力流入。大力發展和完善各種形式的就業中介組織,開展用工信息、技能培訓、就業諮詢、職業介紹等系列化服務,增強人口流動的目的性和有序性;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區場,推進區場信息網絡建設,通過政府和民間多種渠道,擴大勞務輸出區場,積極開拓國際勞務輸出的渠道。

(四)打造自身城市特色,增強流動人口社會認同感

充分打造揚州自身的城市特色。要做大揚州基本產業,做強特色產業,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增加人才的使用載體和平臺,用“平臺留人”。持續放大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城市公園體系、重大賽會等特色優勢,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創環境,增強本地人才對揚州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提高外地人才對揚州城市的嚮往意願,為揚州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力支撐。

(五)整合部門資源,建立流動人口數據庫

要充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及時更新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雲計算的先進手段,整合公安、衛生、民政、統計等部門資源,共建流動人口數據庫,創建完善的流動人口信息採集、交換、共享機制,達到多個部門相會連通,實時共享信息,提升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