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去银行存款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那年轻人选择什么理财呢?

东震木


这是大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已经习惯于手机上理财了。像支付宝,京东金融,微信,以及各银行自己的app这些软件上都可以轻松理财,方便快捷也很安全。

老年人一方面智能手机还不太会用,另一方面思想观念不容易改变,在他们的心里,银行是最安全的。他们不追求高收益,只要不亏钱就行。所以一般他们都会在银行选择定期来投资,获得稳定的收益。

年轻人就不一样了,生活节奏如此快,谁会愿意去银行排队呢?在手机上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不论理财,购物,还是转账,购买水电费等都很方便,节省很多时间,而且随时看到自己的消费情况。

目前大家选择的平台主要是支付宝,京东金融,可以购买定期,基金,黄金,股票等理财产品,申购费用从0%到1.5%不等,赎回费用也差不多这样。

我一般在支付宝上理财,余额宝放一部分,用于日常消费,当然也有收益哦(余额宝属于货币基金)。然后做基金定投,平常上班忙,没有太多时间盯着,所以定投很适合我,每周定投200元,自动扣款,经过长期坚持,也获得了不少收益。





二妮儿月来月好


有人感觉去银行存款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少,我分析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中老年人本来就是存款的主力军。中老年人工作或者做生意多年,攒下的家底也厚实,会经常到银行去打理自己的资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年轻人刚毕业走上就业岗位,还没有多少积蓄,存款比中老年人相对能少;

二是中老年人侧重于低风险业务。相对于股票,理财等产品,存款是风险最低的理财方式,不用担心本金会没有了,更不必担心利息也会损失,存款对他们来说,是最保险的理财方式;而年轻人敢于偿试新鲜事物,追求高收益,对存款的吸引力较小。

三是中老年人对新生事物理解力没有年轻人强。中老年人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能与年轻人相比,对于市场上新出现的理财产品,通过“高科技”(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操作)方式才能实现的理财,中老年人学不来,自然对这些事物不感冒。而年轻人学习理财知识很轻松,接受能力强,自然偏好于新生理财方式。

四是因为中老年人不熟悉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更愿意到银行柜台去办理业务,而年轻人熟练掌握互联网知识,凡是能在网上和手机银行操作的,都不愿意到银行柜台去(包括存款),恨不能在家躺着办业务才好呢,所以年轻人不喜欢到银行网点去,只有不得不去的,才去银行网点。这才给人感觉银行怎么中老年客户多,年轻人少呢。

本人专注于分享与银行相关、和生活贴近的财经内容,欢迎关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其实每一个年纪,每一代人,甚至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造成处理的结果不同!

1)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容易接受理财这样的新事物,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2)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家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操作,互联网了相关信息,而中老年人则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接触的也是一些银行的定存!

3)对于年轻人来说,因为年纪轻,所以可以尝试一些风险的理财,高收益的理财!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这个年纪,安全最重要,所以选择理财!

4)理财不受到《存款保险条例》保护,而定存受到《存款保险条例》最高50万的保护赔偿!


目前,政策允许更多的民营银行进入市场,所以更多,更好,更高质量的理财和定存产品进入了广大投资者的眼帘。但是为了对于这些银行的监管,以及对于群众的保护,我国制定了一个《存款保险条例》!

而其中所谓的50万元限额赔付,是指2015年5月1日公布并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对于同一家银行的个人存款,由存款保险基金实行限额赔付,本金+利息最高赔付不超过50万元。也就是说,即便是银行倒闭、破产,储户的存款,只要累计不超过50万元,都是可以100%足额赔付的!

所以,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他们要的是安全,而年轻人要的是回报率,只能说各求所需吧!不过有一点一定要注意:

1)普通的定存收益一般在2%-3%左右!

2)理财的低风险收益在3%-5%左右,高风险在6%-8%,极大风险在10%以上,骗局的收益一般在15%-20%!

因此,千万不要一味的贪图回报率,要不然就会变为“你看中的是别人的利息,而别人要的是你本金”的悲剧了!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琅琊榜首张大仙


很显然,中老年人比较保守,另外年龄、生活阅历的影响,中老年人对待生态的态度与年轻人是截然不同的,大家都从年轻的时候走过来,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做事冲动、激进,而中老年人更多了一份觉稳,投资不再追求高收益,而是求稳,并且对于中年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承担家庭的重担,也输不起,投机的思想离他们远去。将钱存银行,特别将大额的钱存银行另他们更安心。



而老年人更是如此,一辈子的经历让大多数老年人看清一切,踏踏实实才是做人的跟本,并且受传思想的影响,银行是国有的,也是最可靠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扎根于老年人头海中已经几十年,很难改变,另外老年人的年龄决定着,这个岁数的人基本无所求,平稳的过完余生,留些过河钱,再无追求。

年轻人经历世事比较少,头脑简单,从现在的大学生就可以看出,觉得什么都可以挣钱,投入就有回报,喜欢投机取巧,主要因为他们经历挫折太少。年轻人刚接触股票,会很快的沉浮于股海中,信不信?如果年轻人有100万,刚接触股市,他会将所有的钱都投入进去,破釜沉舟,这就是年轻人的特点。他们大多数喜欢高风险的投资产品,来钱快,赔得更快,因此年轻人需要交学费,付出代价。



另一些年轻人,挣得比较少,不会将钱存银行,而是放在余额宝里或微信中,走到哪不需要带钱,用手机一刷就可以了,那么余额宝和微信的零钱通就是他们的理财工具,实质上,理财的概念在年轻人头脑中的意识很淡,他们更追求支付宝和微信的方便性而已。


坤鹏论


银行存款确实比较适合老年人,特别是他们的退休工资都在银行存折上面。大部分中年人以及部分善于理财的老年人,也常常参与各类投资理财,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年轻人的投资平台则不要太多奥,互联网金融五花八门。

除了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亦比较适合老年人;因为地点都在银行,周转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给外界的印象是中老年都去银行存款。

自从基金和股票诞生以来,亦有很多中老年人介入其中;因为缺乏赚钱效应,现在老年人宁可存钱到银行,也不愿意到证券市场去博弈,因为股市风险太大。一个以融资为重的证券市场,很难吸引老年人再去参与。

自从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因为受到各种“技术问题”,中老年人介入较少。什么下载APP,很多繁琐的手续老年人搞不清,所以支付宝这些玩意,还有P2P网络平台,确实属于中青年的天下。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提前祝福春节快乐!


陆燕青


年轻人的理财:

一、是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更高的工资。

二、用不多的资金去试试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看看自己在哪个方面更喜欢和擅长。

三、除了社保,给自己买好各种商业保险,意外险,重疾险,人寿险。少买那种打着保险名义的理财产品没什么用。

四、在股市底部开始走好的时候,买一些指数基金。

五、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北上广或省会城市贷款买一套房。有贷款让自己努力工作。

六、认真谈一场恋爱,去自己喜欢的城市或是离自己出生地比较远的城市,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见识也是一种财富。


天蓝自由狼


大家好,我是风中寻梦,一枚业余理爱好者,欢迎关注我。

这是正常的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中老年人的印象里,除了银行他们不知道钱还可以存在哪里,其他的地方他们也觉得不安全,心里不踏实。

他们也没有存钱要有多大利息的概念,他们更看重的是本金能得到保证,不出现任何损失。同时,银行取钱用钱也方便。

他们不像年轻人,对互联网理财这些新的形式接受没那么快,一方面出于对这些理财方式和平台的不了解,又没人教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里只相信银行,这么多年的经历告诉他们,银行存款是安全的,有保障的。年轻人,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基本上很少把钱存银行了,他们已经接受了支付宝,微信理财这些先进的理财平台和产品,微信零钱,余额宝这些已经被广泛使用。

对于不愿承担风险的年轻人,钱一般会放在余额宝,微信零钱里面,也可能买这两个平台上的一些定期理财产品。因为这些相对于临银行的存款来说,在相对安全的基础上,收益也比银行高,特别是定期产品,目前支付宝里的部分定期产品收益率都达到4%以上,这个相比于银行定期产品还是很有优势的。有一部分愿意承担部分风险的,可能会购买中高风险基金或股票等产品,练练手。

我个人无论是余额宝,定期理财产品,还是基金类的都有一定配置,毕竟钱没有人嫌多,能有一定的几率多赚点钱也是很好的,即使它亏损一点,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也没关系的。

你不理财,才不理你,重要的是行动。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积累理财知识和经验,做自己人生的理财规划师。


风中寻梦


不请自来。笔者认为,中老年人去银行定存,那是有原因的。那都是养老钱,容不得一点损失,银行定存虽然利率低,但是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还是在安全性上有保障的。有得理财方式也保本(如国债、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但是由于中老年的金融知识较为匮乏,他们不太能理解这写保本类理财(家里就有那么一位年纪比较大的长辈,怎么和他都说不通)。

年轻人,因为还有稳定的收入,加之现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力量。年轻人再怎么不会理财一只手机就能购买货币基金(余额宝、零钱通),这样的话年化收益都有2.75左右,风险很小,肯定要比定存好多了(笔者所在城市,定存一年最高的2.1%)。

如果稍微有点金融知识的,定投指数基金、购买债券类基金,都能有不错的收益,其实这些风险也都不是很大。

出现题主所说的问题,一个是眼界、一个是知识,决定这两类人不通的理财方式。


小黑看财经


中老年一般都厌恶风险,或是偏好低风险的投资人。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都是零风险,利率低一点,但收益固定,有点定期利息补贴生活,符合中老年不求发财,只求平安是福心理。而银行存款利率是社会资本平均利息率的体现,如这一点突破了,就没有人持有货币资本,社会将陷入严重通货膨胀之中。

年轻人之所以不愿存款,是因为他们想更加有所作为,想凭借拥有资源去拼去闯,为今后工作生活打下好的基础。那么在我国一般民众投资渠道并不宽广,同时大众所能拥有投资专业知识,也会很有限的情况下,能列举的固定资产,流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投资,在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下,基本不存在投资项目信息不对称。我就不打算列举有关项目了。但推荐一个产品。

在其他答题中我已阐述了投资风险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是对等均衡的。同时,我们又应该把不确定的事情确定下来,来降低风险。实现不必承担较高风险,获得较高收益。

近期中国的基准利率比较高,而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冰火两重天。是因为当标志资本平均利息率的基准利率,下降时,债券(买卖)价格才上涨,股票价格价也才上涨。所以现在进股市是有一定风险的,低位徘徊。如果要在利率下调的前夕进入,将迎来艳阳彩虹。而那时正好是从债券市场套现的好机会。这样你的投资不一定承担高风险,并且构成较高收益的完整链条。不过现在在买新发行的债券时,必须是可转让的债券。

思路决定命运,细节影响成败。


天道即人


我是农村的,但是在我家这里不仅老年人就算是年轻点的人也是把大部分钱存于定期,我家这里并不算穷,农民是靠瓜菜致富的,我家紧挨着蔬菜之乡寿光(山东省),家庭里几乎都有私家车,但就是买理财的基金的不多,不少是以前买理财基金的赔本了再也不买了于是只认定期。我知道他们肯定是买的是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等中高风险理财,好多人都不懂货币债券等中低风险基金和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等,他们认为基金之类风险都大甚至认为那是骗人的,甚至不少人不懂余额宝和零钱通,我指的是三四十岁的人就好多不懂的,再年轻的不清楚,懂得的也有但农民赚钱太不容易了于是听说低风险也不去买,所以说在我们农村存银行定期还是绝对的主力,当然用微信支付宝尤其微信支付的很多,但这是为了花销方便,买基金理财的就…,于是我认为我们农村人一是因为赚钱太不易,二是因为我们的思想确实比城市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