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王道樂土”本來是個非常美好的詞,但是被日本人用壞了。現在一提“王道樂土”,大家立馬想到偽滿洲國的宣傳口號,可這個詞本來的意思是實行仁政,把國家治理的很好。日本為何相中了這個詞,就是因為這是中國傳統華夷秩序下的一個代表名詞,日本鼓吹的大東亞共榮圈故意曲解了中國古代的華夷秩序,從而希望淪陷區人民安心當日本統治下的順民。

一、中國的華夷秩序簡介

所謂華夷秩序,就是近代以前,東亞世界以中國為中心的一種國際秩序。此制度可追溯至先秦,當時的中原王朝憑藉先進的文化、技術、制度成為東亞世界的中心,“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左傳·定公十年》)。復旦大學的韓昇教授認為,中國的東亞秩序並非是東亞天下統治在一姓之下,而是以中國為領導,要求各藩屬國承認中國的領導地位,在中國領導下,各藩屬國地位平等,是中國的外臣,要和睦相處。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漢服美女

此種思想下,1728年安南國王給雍正皇帝的奏疏可以做側證。安南國王的奏疏要求把中、安120裡有爭議的領土劃給安南,雍正讓出80裡,安南仍不滿足,於是雍正批示:“朕統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隸版籍,安南既列藩封,尺地莫非王土”“此四十里之地,在雲南為朕之內地,在安南為朕之外翻,亦毫無所分別”,這就是是華夷秩序下天朝大皇帝的一種典型態度。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雍正劇照

中國的華夷秩序是招撫遠人的一種懷柔,是寧可自己吃虧也不會無故侵犯他國的和平外交。所謂“遠人不來,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二、日本的華夷秩序

中國的明清鼎革,日本稱之為“華夷變態”,即,中華由夏變夷,清朝人雖然生活在中原但是已經胡化,是夷,而我日本雖處東夷,卻由夷變夏,是中華。所以實際上1871年《中日修好條約》以前,中日官方上絕無交往,更不用提藩屬外交。而江戶幕府也建立了閉關鎖國制度,在封閉的社會下,以儒學為官方思想統治民眾。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日本國學代表人本居宣長

日本雖然不承認清朝為中華,但日本人承認儒學。如上所述,經過日本江戶時期儒學家一番解釋,日本最終確立了中國=夷狄,日本=中華,從而開始全面清算中國文化。隨著新航路開闢西方的到來,日本有了新的感受,當時日本人的世界秩序上是以儒學為區分,日本人認為自己接受的是最正統的中華儒學,所以日本第一;中國是宋儒篡改過的儒學,所以中國地位在日本之下,是第二;而西方不信儒學,所以是醜夷。最終產生了取代中國建立以日本為核心的等級秩序,日本思想家桂島宣弘稱之為“日本型華夷秩序”。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清軍

江戶時期日本確立的世界秩序是西<中<日,而到了大東亞共榮圈的提出就變成了中<西<日,不論如何變化,日本都是世界的頂點。所以可見認為,江戶時期日本確立的日本型華夷秩序,是大東亞共榮圈形成的遠因。

三、大東亞共榮圈的提出

1940年,近衛文磨召集軍政要員(東條英機、吉田善吾、松岡洋右等人)在荻窪進行會談,最終通過的由松岡洋右起草的文件,(之後不斷完善形成《基本國策綱要》),其世界部分主張“把東亞及相鄰島嶼上的英法荷葡殖民地包含在東亞新秩序中”,即把東南亞等地區包含在新秩序中。就是說把列強殖民地變成日本的殖民地,這就是大東亞共榮圈的原型。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大東亞共榮

而直接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是松岡洋右。他在當年7月24日的《帝國外交方針案》中提到了“帝國外交的基本目標……以日滿華強固結合為主幹的政治經濟共榮圈,使包含南洋的東亞新秩序得以具象化”,“共榮圈”一詞遂出現在世人面前。

松岡是狂熱的右翼分子,因擔任過滿鐵總裁,所以對我國東北“情有獨鍾”,其著作《動盪的滿蒙》,鼓吹滿洲非中國領土,中國本部十八省的動亂和滿洲的繁榮形成鮮明對比,得出滿洲在日本統治下才能發展的結論,強調滿洲是日本的生命線,堅決支持傀儡偽滿洲國的建立。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松岡洋右

同時,松岡對共榮圈的構想還體現在包括日本在內的列強互相承認基礎上。松岡把世界分為德、意、日、美、蘇、英六個共榮圈,希望六國分片統治世界,互不干涉。其倡導六國共榮的原因的就是日本勢力不足,所以希望以互相承認為原則,日本承認各大國在亞洲以外的既得侵略利益,以換取列強承認日本在東亞、東南亞、太平洋的利益。

具體政策上就是,首要目標:儘快解決“支那事變”;核心目標:武力南進。具體來說就是:日本南進第一階段目標,除了菲律賓、關島以外(這兩地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夏威夷以西全部地區都應歸日本統治,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英國殖民地要掌握實際主導權,以馬來亞、緬甸、印支、印尼為中心,向外逐步推進,同時看美國的態度行事(時刻準備把菲律賓、關島納入囊中)。手段上,忽悠殖民地人,掀起列強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排除列強的勢力;少數地區日軍應直接使用武力幫助“解放”,注意要把自己裝扮成“解放者”;同時注意每“解放”一地,都要和當地明確“與帝國簽署以軍事經濟聯盟為名目的保護條約,從而握有實際主導權”。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松岡洋右(左一)

松岡同時提出:“帝國在大東亞共榮圈地負有政治上的指導者責任”“對於沒有獨立能力的民族,按照其能力盡可能予以自治,並有帝國知道其政治”。(《衫山メモ》)

四、大東亞共榮圈的邏輯

日本為何提出大東亞共榮圈?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的國際體系都是外國建立的。古代是中國的華夷體系,近代是列強的條約體系,一戰後是凡華體系,日本始終是參與者。

日本的內在邏輯是:日本是神國,日本人是選民,日本人是世界優秀人民,同時通過貶斥它者(幕府時是指責中國華夷變態,近代是指責列強白人帝國主義)來抬高自己。之後,催生日本的絕對優越性,日本所行的制度優於其他一切國家。從而批評現行國際制度,稱白人列強擠壓日本人民生存權,因此日本有權利建立新秩序。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侵華日軍

外在表現上,日本是兩條路線,對於實力不如自己的,直接侵略;對於比自己強大的,採用威脅恐嚇或狐假虎威的手段(跟在德國身後)。具體來說就是東南國家一部分直接武力侵略,一部分則是扶植反殖民親日運動,趁機取代英荷;對中國則是一邊侵略,一邊拉攏偽政權。

文史君說

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成極其複雜,傳統的華夷秩序是其中一個很重要因素,但此華夷非彼華夷。大東亞共榮圈有理論指導,還有行動路線,又深受近代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影響。同時日本還援引西方理論為自己的侵略做辯護,但具體使用上還是不脫離華夷秩序,如對殖民地臺灣政策稱為“理藩”;把日本視為上國,把被殖民國家視為下國;把王道樂土、各得其所、華夷一家等描繪中國古代國際秩序的美好詞彙恬不知恥的用到殖民侵略中,從而獲得超越西方殖民框架的新殖民話語體系。

參考文獻:

1. 《衫山メモ》原書房1989年

2. 喬柯《試論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外交學院2018年碩士論文

3. 李曉倩《大東亞會議研究》《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2018年11月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