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阳明和曾国藩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并举例说明?

南叔NH


我来回答:

王阳明

王阳明是著名的心学大师,其一生对于当时及朝政方面的贡献,一个是平定了江西的民变,一个是平定了宁王之乱,还有一个是平定了西南一些土著及盗贼的叛乱。话说回来,这些叛乱或者民变在哪个朝代都是很多的,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大规模或者多大的影响力,如果王守仁这辈子只是作为一个官吏为朝廷平定了这些小规模的叛乱的话,在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了。

王阳明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心学。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思想的发展状况来说,儒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个儒家不是传统所谓儒家,而是在兼采百家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演化而来)。儒家首创者是孔子,之后孟子将其思想发扬光大,通过汉朝董仲舒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之后就这么一朝一朝传下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核心哲学思想。到了宋朝,朱熹继承了儒家的思想,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发扬了这种思想,程朱理学成为宋之后指导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一直到明朝,到了王阳明时代。

王阳明批判了程朱理学,新创了心学,开启“致良知”等儒学新时代。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成为当时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影响力巨大,当时明朝廷一大批骨干分子都是王阳明心学的忠实学徒。到了清朝及之后的民国时代,这个趋势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曾国藩、蒋介石……近现代一大批的风云人物都是王阳明的忠实信徒。王学不但在国内开花,更远播国外,在整个东亚流传非常之广。东乡平八郎的那句“一生俯首拜阳明”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国藩

曾国藩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顶礼膜拜的大神,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高。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局势及其不稳。洪秀全振臂高呼在内,英法联军烧杀抢掠于外,整个清朝廷处于风雨飘扬之中。每当大乱之时,就是英雄所出之世,而这个时代的清朝英雄,就是以曾国藩为首中晚清人物。面对八旗已无力再战的局面,曾国藩第一个组织起了湘军,并亲自指挥平定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这是其贡献之一,即军事方面的贡献。

针对当时落后挨打的局面,曾国藩带头开始在朝廷内开展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创建了大批西洋化的军事化工厂,为中国的发展及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其贡献之二,即在当时角度上高瞻远瞩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另外,曾国藩学识渊博,为人处世精明能干,一部《曾国藩家书》留下许多宝贵的社会经验及为人处世思想,非常值得后世学习。


总结

王阳明是大成者,其思想学术光辉,不但在那个时代,在现代,即使再过五百年肯定还是拥有大批的追随者,这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一定要指出王阳明有什么不足,那么不处大乱之世无辉煌的军事征伐,不居庙堂之上不行强国王霸之业,也许就是些许不足吧。

曾国藩是中晚期最重要的人物,练兵作战剿灭太平军是其辉煌的军事成就,鼎定乾坤创办近代军事工厂是其高瞻远瞩的政治功勋,勤勉智慧育儿育徒是其伟大人格的体现。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些曾国藩的不足的话,那么与王阳明相比,没有自己的所创哲学流传也许就是其不足吧。

其实两人直接这么对比不好,也不符合时代的用意。每个人都有其时代,都有其社会价值。个人认为,王阳明是大师,是一位老师,糅杂学术后留下精神瑰宝;曾国藩是伟人,是一位优秀的学生,集“程朱理学”及“心学”为用,去社会实践,带着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王阳明是创,曾国藩是学以致用。两人都是他们各自时代优秀的人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这种伟大的人物经常出现,像流星一般照耀当时并传之于后世,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踏米


煌煌五千年,圣人两个半。

孔子一个,王阳明一个,曾国藩半个。

这等人物修身立德,止于至善。不是我等能够批评的。

打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从做人而言,他们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也就是《圣斗士星矢》里的沙加。青史留名的其他翘楚,各有黄金、白银、青铜之分。而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如果不修身立德,连杂兵都算不上,有钱的能算是城户光政,我们都是辰己德丸。

王阳明是一个完美的人,没有任何缺点。论出身,他是状元之子;论科举才能,二甲进士第七,也就是全国高考第十名,虽然中途落过榜,却留下了一句话,说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从境界上把三甲甩的连尾灯都看不见;论官禄,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论勋爵:新建侯;论思想,他集儒释道之大成,创立心学,把当时人民群众发给朱熹的“圣人”牌帽子摘下来,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论武功,剿匪平叛几乎是兵不血刃,有如探囊取物。论门徒粉丝:王艮、黄宗羲、徐阶、常凯申、西乡隆盛、东乡平八郎、三岛由纪夫……

无论你怎么找,韦编三绝,也找不出半点缺陷。非得从鸡蛋里挑骨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长的不怎么样。这在当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在颜值即“正义”的今天,会严重掉粉。

说完王阳明,再看曾国藩。论出身:普通耕读人家;论科举:同进士及第;论官禄: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论勋爵:一等毅勇侯;论思想:于理学建树颇深,散乱未成体系,但持家教子、处事交友之道影响深远,无人可及;论武功:治湘军,平太平天国,后世评价因其杀伐过重有过争议,此条也是“半个”圣人的主要原因;论门徒粉丝:李鸿章、赵烈文、梁启超、冯友兰、毛主席、常凯申(哪里都有他!)

最后再拼拼颜值吧!据《清史稿·曾国藩传》记载:“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也就是胡子长得好看些。


诗魔独孤求踹


我想题主在问这个问题之前,肯定是听过:“中国有四大圣人,孔孟朱王”,“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那半个是曾国藩”这些说法。所以才拿他们两个进行对比,历史之上对他们的评价也都是及其的高,都是一些圣人级别的人物,甚至是有些神化,不过那么既然作为人就肯定存在他的优缺点,以下听我分析(并无诋毁之意)

王阳明优点

首先来说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其著有思想:“心即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等。常被誉为“大明综评第一人”幼时经历过明英宗被蒙古瓦刺俘虏的事件就立志要好好研习兵法,为国效力。十五岁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虽然没有结果,而且也是在十五岁,就一个人游历居庸关,山海关,其后步入仕途后的著名事件是,因为上书弹劾刘瑾,被调任贵州龙场,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后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可以说,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忠君爱国上,王阳明都有着极高的成就。

王阳明缺点

一、其思想是存有时代性和局限性的,他所处那个时期,正是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的时候,像《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和四大名著其三本都是诞生于这一时期前后,他所继承的程朱理学已经不适应这个时期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思想来引领。如果没有王阳明,也会有李阳明,张阳明出现的。

二、心学是存在主观臆断的且不权威的,无论是立德,立言,立功还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都是具有不权威性的,换句话说,你信他就在,你不信他就不存在,你也可以任意添加东西进去,反正都是想法嘛,这些都是强调自身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界是很难有改变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圣人,总有坏人和无法改变的事物。强调道德和内心修养就有点自我安慰和阿Q精神。其中有句叫“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我知道这是让人处事不要惊慌,但是我就在想难道面不改色泰山就不会压死人了吗?

三、其思想被过分夸大实则也是继承儒学的,致良知是源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和陆九渊的”天理“知行合一是针对孟子的“知先行后”提出来的,虽然在王阳明在基础之上做了自己的理解,但是其根源都是源于儒学的。


曾国藩优点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勤俭、修身律己、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朝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其在军事上的主要成就有主办洋务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追剿捻军、改清朝的世兵制为募兵制等等。几乎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事情。其历史地位我于此就不妄加评论了。

曾国藩缺点

一、浮躁坐不住,曾国藩天生乐于交往,喜欢热闹,常常都是东走西串,会友高谈雄论,虽然定有读书的计划,都是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也是他为自己立下过许多的规矩和静坐这些的由来。

二、为人较傲慢和伪,在北京的最初几年,“高已卑人”,“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他的几个至交都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傲慢”。而且普通人在社交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言不由衷,语涉虚伪。比如在社交场合常顺情说好话,习惯给人戴高帽子。比如自矜自夸,不懂装懂,显摆自己,夸夸其谈。人性中这些常态在曾国藩身上一样存在,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还是王阳明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是开创了一个流派。而曾国藩主要是其军事事迹。最后再说一下,同为历史人物,他们同样伟大。


旧人何时归


他们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人,曾国藩是个官员,王阳明是个读书人,二者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贡献,如果二者作比较,我觉得王阳明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王阳明的才华不同于普通人,他是一个百年难出的天才。另一方面,曾国藩以中等的资源、苦涩的食物和耐心在夹缝中打开了一个世界。后人高度评价这两个巨人。但相对而言,王阳明被公认为真正的三仙,曾国藩是两个半完美的人中的一半。与曾国藩相比,王阳明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曾国藩的为官思想,始终是他思考的核心问题。

他的思想为人民服务,对国王忠诚。然而,王阳明不同。王阳明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对个人、国家、历史和社会的看法。他的高级职位符合他的理想。当一名官员与这一理想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因此,从本质上说,王阳明是学者,曾国藩是官员。曾国藩和王阳明都镇压农民起义,都是忠诚的行为。然而,王阳明的举动更多的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而不是安抚皇帝的长子。这与曾国藩抱着青帝的大腿大不相同。王阳明和曾国藩都是聪明人,但他们很不一样。

曾国藩可以说是个狡猾的官员。直到关键时刻,他才会采取行动。然而,这只是官方圈子里的诡计,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智慧和机智。

可能是两个人走的路是不同的,毕竟一个主要是思想,一个主要是政治。总的来说,王阳明的成就是大于曾国藩的。


匹诺曹jun


第一:克制欲望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里,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是王阳明却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在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

王阳明自己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第二:提高气度

作为清朝名臣的曾国藩每天都会读二十三史,并且非常钦佩历史上那些开国帝王、英雄人物,因为这些人有气量,有气度,能够容忍能者的小毛病,能够团结一致,所以国家气运就旺盛。同时,曾国藩还注意到那些大人物的失败,往往是败在缺乏宽广的胸襟气量上。

古代的圣贤也都告诉我们,过多的欲望和过小的气度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那么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快乐也就荡然无存,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这个欲望,那个欲望就会冒出来,从此沉沦欲海,永远不能自拔。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和提高自己的气度,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破乞


他们为国家和人民都赤胆忠心,王阳民为正义辶亊毫不畏惧头砍下碗大疤,但曾国藩做不到他有点委曲求全的思想存在。


良善江苏苏州良善


王阳明是明朝人,在那个时代儒家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他之所以能称为圣人,主要是因为对儒家开创性的指导,这对于儒家很关键。

曾国藩是清朝人,他一生都在给清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之所以能称为圣那是因为他守规矩。


逍遥贞观


曾国藩看不清历史的潮流,他还是维护儒家思想,和清王朝,办事很有书生气,打仗自己出马必将大败,没有做出什么改革,让中国大门打开,与世界进行接触


武士盗


王阳明靠天分,曾国藩靠勤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