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两个宋,一个是刘峪的,一个是赵匡胤的,为何刘宋短命,而赵宋延续那么久?

只读帖不评论


刘宋处于汉亡之后的小南北朝,而赵宋处于唐亡之后的大南北朝。

1、先说刘宋

东汉时期,我国的世家大族开始形成,并开始左右各王朝的朝政和历史的走向,刘宋就是在这一阶段出现的。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了我国古代的第一次衣冠南渡,而东晋的建立便是晋朝皇族和世家大族联合的结果,“王与马,共天下”指的便是这样一个局面。

于是,皇权在这一时期变得不再至高无上,自从曹丕、司马炎先后导演了禅让大戏之后,权臣和悍将们都摸到了取得皇位的门道,这便是这一时期皇权更迭频繁的原因所在,也是刘宋国祚短暂的根本原因。

从本质上来说,东晋~宋~齐~梁~陈,其统治阶层并没有大变,变的只是皇帝的姓氏而已。

公元589年,隋朝灭南陈,我国自汉朝以将的帝位传承终止于南陈,而另一个全新的时代拉开帷幕,这便是从北魏肇始的隋唐时代。

刘宋自公元420年从东晋取得帝位,到公元479年禅位于萧道成,不到60年的时间。

但我们如果把东晋和南朝看为一体,从西晋建立的265年开始算起,至南陈灭亡,则有324年的时间。

2、再看赵宋

唐朝灭亡之后,辽宋南北对立。

与之前的南北朝时代相比,南北对峙的范围扩大到了长城以北,可以称为大南北朝。

赵宋的国祚之所以延续时间长,根本原因是根除了权臣和悍将篡位禅让这一“传统”。

宋朝时期,科举大兴导致文人士子众多,这为赵宋提供了大量的官僚后备军,而宋朝以科举选官消除了世家大族产生的土壤。

唐朝之时,世家大族依然势力庞大,唐末的“牛李党争”便是世家与科举取士之争。

宋朝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政治”,并且以文抑武,根除了武人篡位的可能。

此外,赵匡胤撤了宰相可以“坐而论道”的椅子,并以枢密使分宰相军权,以三司使分宰相财权,杜绝权臣篡位之路。

因此,在宋朝没有权臣篡位的担忧,同时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忠君思想深入人心,这便是宋朝国祚绵长的根本原因。

若非宋朝军力孱弱,只想以“岁币”换和平,最终被元朝所灭,其国祚怕是要更长。

从960年赵宋建立开始,至公元1279年被元朝所灭,共319年,这个数字与西晋到南陈的时间相当,历史有时候真的充满了巧合。


心向青山


刘裕所创立的宋,在南北朝时期,属于地方政权,并没有一统全国,所以只能算是半壁江山。而且几十年的时间就被齐国给取代了,所以刘宋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比不上赵宋的。赵宋就是赵匡胤建立的王朝,他延续了两百多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新高峰,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为什么刘宋王朝那么短暂,而赵宋王朝如此漫长呢?江湖小晓生认为需要从王朝建立的前因后果说起。


第一,刘裕本是北府兵出身,讲究建功立业的大道理。

北府兵可以说是东晋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物,因为它的出现,使得东晋王朝只有贵族做官的传统被打破了。谢玄创立了北府兵以后,告诉众人,只要是有军功的人,都能够被提拔。这其中最出色也是最优秀的一位将领就是刘牢之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建立战功,最终成为北府兵的代表人物,而刘裕正是在刘牢之帐下为官。可以说刘牢之的一生,给了刘裕非常多的启示,他分明看到刘牢之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王朝,可是他却因为性格上的懦弱,放弃了最好的机会,最终被桓玄拉下马。所以刘裕不想出现这种情况,他自己创业以后,坚决不依靠这些贵族,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他建立的王朝是一个军功王朝。他手下人只要有军功,就能被提拔,多高的官位都行。

第二,赵匡胤是北周明君柴荣的属下,却在陈桥发动兵变。

赵匡胤本身是一位将领,在柴荣手下为官。柴荣堪称五代最优秀的皇帝,但是这位皇帝去世的太早了,这就让其他人得逞了。赵匡胤知道柴荣去世以后,在陈桥发动兵变,将北周王朝推翻,建立了自己的赵宋王朝。这只是第一步,随后他带兵南下,灭了南唐以后,基本一统天下,成为了北宋开国皇帝。因为他是武将出身,所以他担心自己手下的将领们会像他一样,将赵宋王朝推翻,于是他选择杯酒释兵权,将这些人都给遣散回家享福了。这么一来就杜绝了武将谋反的事情,而刘宋王朝的终结,恰好就是因为武将谋反。


第三,刘义隆北伐的失败,是刘宋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读辛弃疾的诗词,会读到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仓皇北顾。其实说的就是刘宋王朝第二代君主宋文帝刘义隆。他也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当政期间,国家内部繁荣昌盛,出现了短暂的盛世。可是他立志要一统天下。于是不断发动北伐战争,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使得刘宋王朝国力消退,国家内部一片混乱。国家没钱了,自然是一片混乱了,就连皇帝的帝位都是频繁更换人选,这就给了权臣萧道成这个好机会了。萧道成本来是不想造反的,可是刘宋王朝这些个小皇帝太不像话了,如果国家内部没有人好好打理一下的话,那吃苦的永远是老百姓。所以如果没有刘义隆贸然出兵的话,刘宋王朝也不会那么快就灭亡。

第四,赵宋王朝忍辱负重,这才活了下来。

跟刘宋王朝比起来,赵宋王朝就没有血性多了。因为他们不敢跟对手打仗,每次打仗都会输,而且他们的武将地位都太低了,完全不是人家的对手。不过他们会熬啊,能够把对手一个个都给熬死。比如说他们第一个对手大辽,原来可是非常强势的一个国家,甚至要南下侵吞大宋,后来就被宋朝给熬死了。接替大辽的大金也是一样,在南宋和蒙古人的夹击之下,也惨遭灭亡。也有他们熬不死的,比如说西夏,他们就拿人家没有办法。为了保证和平,他们每年都要给这些邻国大量的钱财,就跟保护费没什么区别。这也是他们的生存法则,能拿钱解决的事情,都不算事情。所以他们延续了两百多年,其实我觉得宋朝真正有意义的时代是在北宋中期,那是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一段时间,涌现出了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一大批千古文人,实在是难能可贵。

总结:刘宋生不逢时,赵宋有前车之鉴。

其实刘宋王朝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对军队也没有相应的克制,所以才导致了权臣乱政的现象发生。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东晋时期的乱象延续了下来,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齐国不也一样嘛,二十多年就被梁武帝萧衍给取代了。而赵宋时期则完全不同,他们有唐朝这么一个好例子在前面,制度方面也逐渐完善了,对军队的管理比过去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所以他们存活时间长,也是有原因的。


江湖小晓生


我们知道,历史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是赵匡胤的宋朝,趙宋又分為北宋和南宋,都是處於南方的漢人主體政權,趙宋延續時間非常久,是中國古代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之一,並且知名度極高。




在南北朝时期,也有一个宋,是汉朝皇室后裔刘峪建立的,也是南方的汉人主体政权,疆域和赵宋差不多,另外有一点神类似的巧合,就是刘宋时期,北方出现了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魏,赵宋时期,北方也出现了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契丹和金。



可以说,不管从主体,文化,疆域,以及当时的大环境,刘宋和赵宋都极为相似,但是我们知道,结果就是,刘宋没多久就被齐,梁,陈取代,继续与北方平分秋色,相互对立,而赵宋却一脉相传,自己持续了很长时间跟北方对立。


其實,齊,梁,陳也相當於是南方漢族主體政權的延續,只不過是國號和皇帝改變了而已,南宋也是北宋的延續,但是國號和皇帝沒有變,如此而已。

因为两个宋朝面对的大环境是一样的,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崛起之时,北魏和刘宋都是实力相当,谁也灭不了谁,契丹和赵宋也是实力相当,谁也灭不了谁。



所以,刘宋短命,赵宋长命的根源不是出在外部,而是两个宋朝自己内部的原因。

劉宋時期沒有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當時武人統治天下造成的威脅沒有解除,而趙宋解決了這個問題。





赵匡胤自己是武人,掌握着兵权,是可以割据一方的藩镇,当时后周皇帝柴荣死后,赵匡胤就趁着人家孤儿寡母,在陈桥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了后周的改革成果,建立宋朝。立国不久,他就思考了一个中国几千年来始终纷乱不休的一个根源问题,那就是武将专权。武将专权就是容易造成政局动荡,改朝换代频率也因此变高,于是他策划了一出好戏,杯酒释兵权,那掌握实权的军官和藩镇回家养老去,开始了文人士大夫治理天下的时代。



自从喝完了几杯酒,武将威胁的隐患终于解除。赵宋靠一群文人延续了很长时间。而刘宋的命运则是被手下的武将改成了齐,梁,陈。宋齐梁陈加起来差不多也相当于北宋和南宋了。


只读帖不评论


刘裕的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经历宋—齐—梁—陈。而同期中国北方还是被其他的小国统治着,政治动乱,南北朝时期腐败,礼乐崩坏,小国之间经常上演着吞并的事件发生,史书上都很少记载,太乱了,赵匡胤的宋是五代时期之后,赵匡胤结束了各地战争统一了中国南部,北方有辽,西夏和金。由于宋相对重文轻武,重视文化的发展,所以统治期间很少有起义事件发生,北方的各国宋打不过就和亲送钱,即使打赢了也送钱,打辽国就是这样的。实在打不赢就跑,赵构跑到江南去建立了南宋,偏安一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