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以後就真的感覺不到疼痛嗎?

不痛,是麻醉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最早的麻醉就是消除病人的疼痛感,叫做“鎮痛”。鎮痛的意義,不僅是讓病人無痛、舒服,更重要的在於減輕機體在面對疼痛等傷害性刺激時產生的各種不利的應激反應。

麻醉以後就真的感覺不到疼痛嗎?

那麼,麻醉以後患者真的感覺不到疼痛嗎?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麻醉的種類。

麻醉藥作用不同的神經部位,採用簡單的分類標準,可將麻醉方法分為全身麻醉和區域阻滯麻醉兩類。 全身麻醉分類:可根據給藥方式分為吸入麻醉、靜脈麻醉、肌肉注射麻醉以及靜吸複合麻醉等;區域阻滯麻醉分類:可分為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局部浸潤麻醉及表面麻醉。全身麻醉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意識消失,對術中情況不知曉;區域阻滯麻醉患者手術部位無疼痛感覺,但其他部位的痛覺不會消失,對手術過程和周圍環境知曉。區域阻滯麻醉就是在不同的部位阻止神經將各類信息傳遞給大腦;而全身麻醉就是不讓大腦感知外周神經傳來的各類信息,將大腦“屏蔽”了。

從以上可以看出,全身麻醉患者意識已經處於可逆性喪失、痛覺消失的狀態,因此,患者是感覺不到疼痛的。

區域阻滯麻醉,只是對麻醉藥阻滯的部位有鎮痛作用,對其他部位沒有作用,比如臂叢麻醉只是對手臂部位有麻醉鎮痛作用,而對身體其他部位沒有作用。患者除了對區域阻滯了的神經叢範圍內有作用以外,對手術和周圍環境都有認知感。

麻醉以後就真的感覺不到疼痛嗎?

但是也有例外。

在實施區域阻滯麻醉的時候,患者是清醒的,有的病人會因緊張而不能區分“痛覺”與“知覺”的區別,手術過程中就會感覺到“疼痛”。比如椎管內麻醉下實施剖宮產的產婦,如果產婦特別緊張,混淆了“疼痛”與“感知”的區別,有時候即使醫生的觸碰她也會感到“疼痛”。

麻醉以後就真的感覺不到疼痛嗎?

另一種情況,手術操作過程中對內臟(如胃十二指腸、膽囊、子宮、闌尾等)進行牽拉時,病人會感覺到疼痛、噁心、嘔吐,有時是不可描述的難受。這種感覺是沒有辦法完全阻滯掉的。區域阻滯麻醉只是阻滯了相應脊髓段向大腦神經信號的傳遞,但是阻滯不了不通過脊髓的迷走神經的信號傳遞,如此,一旦由於各種原因術者對臟器牽拉,就有可能引起患者不適甚至疼痛。

全身麻醉的患者也不一定不會“疼痛”。

當麻醉深度過淺的時候,患者是有可能感覺到疼痛的。

在我國,很多的醫院是沒有麻醉深度監測儀的,麻醉醫生對麻醉深度的判斷,只能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比如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等,以及自己的臨床經驗來判斷,這些數據都不是直觀的依據,有時候就會存在判斷上的偏差,造成麻醉過深或過淺,比如鎮痛藥的不足,就有可能使患者感到“疼痛”;個體差異性也是造成患者可能的疼痛,每一個患者的麻藥耐受性都不一樣,同樣的劑量,用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一個效果很好,另一個就可能劑量過多或過少,造成麻醉過深或過淺;對於危重患者,麻醉醫生在使用麻醉藥的時候,也是“寧願用量少一些”,這也有可能造成麻醉深度不足。

麻醉以後就真的感覺不到疼痛嗎?

現代麻醉正朝著“安全、無痛、舒適”的方向發展,保證手術患者的安全,最大程度的減輕患者的痛苦,讓患者安全、舒適的度過圍手術期,是麻醉醫生畢生的追求!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請關注: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