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以前我們可是得拿著木棍敲打衣服清洗呢,還要燒柴火煮衣服消毒,蹲在地上掃啊拖啊,樣樣都來。現在洗衣服有洗衣機,還有吸塵器不是嗎?現在的女人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趙南柱。

這本書是別人所推薦給我看的,特別去圖書館借來閱讀。本以為和很多名著般那厚厚的一本。沒想到是本很薄的書,兩三個小時就讀完了。

在讀完《82年生的金智英》,第一感覺是想本流水賬一樣的小書籍。簡單的說,就是詳細描述一個叫金智英的女人,從小到大所面臨的種種人生問題。這是看似平凡而普通的問題,卻會讓許多女性感到與自己的人生相似而驚訝

好吧,作為女性的我,讀完是動容的,作者的文字探測了我的內心,彷彿是在書寫我自己的人生一樣。

《82年生的金智英》以女性的角度為切入點,引起了女性的共鳴。凡是能引起女性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的注意力(如化妝品、衣服等等),那麼就不會有太差的成績:

累計銷量突破100萬冊,這是時隔十年韓國再度出現的百萬級暢銷書。有著謎一般的魅力,被很多韓國名人、明星推薦,甚至連總統都在極力推薦這本書。

小說講述的是非常平凡不能在平凡的事,但卻真正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或許這就是作者趙南柱用樸素的文筆訴說這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事,就連讀者也是那麼認為的,給予我們背後的思考。

是的,我覺得《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是生活在一個“合情合理”的生活環境裡:從小就要優先讓給弟弟;上學被欺負得不到老師的理解;工作忍受各種不適,以男人為主;最後到了三十一歲結婚,不久就在長輩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眾人“順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成為全職太太。

故事很簡單,要不是作者通過金智英的內心疑惑與掙扎,作為讀者的我也覺得是正常不過的事。但真正讀完她的內心時候,不禁嚇了一身冷汗。因為那些看似合情合理之下的事,才讓我們看不透生活的本質。

今天,我不以女性的角度,用生活的角度來解讀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背後的思考:

我們都在“合情合理”的生活中,迷失了真正的獨立,被安穩所侷限。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01、【我們都在“合情合理”的生活】:父母的教育與自我所認為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淺談人生中的最基本秩序——早早成家立業。

《82年生的金智英》用金智英的小時候遭遇來訴說了作為女性的不公,如弟弟什麼都不用幹,只給弟弟禮物,姐妹倆都要努力幹家務活。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確實有種感同身受的感覺。隔壁家鄰居有著一姐弟,姐姐幹活到虛脫的樣子,弟弟卻玩的不亦樂乎,全家人都在偏愛著這個男孩子。

儘管我沒有這方面的遭遇,但從小還是被灌輸“男人是天”的思想。試想一下,還沒踏入社會之前,我一直都認為所灌輸的思想是對的,從沒去質疑過與改變過,直到後來有所改變,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判斷父母給予的思想灌輸。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受到父母的教育,其中也包括錯誤的。沒有一點判斷的我們,直接生搬硬套學了過來。就算是有過質疑,有所反抗,但也會被父母的威嚴所屈服。所以,那一點點的反抗之心就熄滅了,自此從沒質疑過,無自我思想的執行著。在我看來,這就是種教育上的通病:我們只有“教”,並沒有“育”。

做過老師的馬雲,曾經說過,中國的教育不健全,有“教”無“育”, 這導致中國人普遍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種現實極需改變。或許有所教與育,我們的教育來源於學校,還有父母那不健全的思想教育。

之所以覺得不健全,是每個人的思想在不去進步的情況下,就會越來越不適用於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更何況是父輩那個艱苦的歲月呢?有時候想想,與其說是教育,還不如說是父輩只是把他們的經驗傳授給我們。或許他們自己也不太懂對錯,因為也是他們的父輩灌輸給他們的,他們也只是照樣如此灌輸而已。

一輩輩的代代灌輸,不允許質疑對錯,這也導致我們的思想出現很大程度的脫離社會偏差。所以,在我看來《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是沒錯的,也沒人質疑對錯。儘管她有著一絲絲疑惑與迷茫,但也是始終默默承受。

從小的默默承受,失去反抗與質疑的我們,就自己也認為父母所灌輸的都是合情合理的事,就這樣我們都在“合情合理”的生活。本是有著無限可能的人生,去拼搏去闖蕩,卻也就被那些合情合理的事所定格了,是來源於父母的從小思想灌輸。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畢業那會,我問個女同學,有何打算呢?要不要一起出去打拼呢?她說:“家裡說,女人就應該早早嫁人,結婚生子,做飯帶娃才是人生。”我也就沉默不語了,這是個自己的人生秩序被人定死的人。

《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甚至是我們不少人被灌輸的人生秩序無非是“早早結婚生子,然後做飯帶娃,安安穩穩過完餘生。”這個人生秩序,相信也是很多女性被家庭所灌輸的。並不能說胸無大志什麼,但就是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事,背後的失去遠遠比得到的多。

直到後來,我與畢業那會的女同學聚過一次。她帶著娃,活力與膚色都很差的樣子,對比起優雅喝著咖啡的我,她的眼裡是有所羨慕的。我不由感嘆的是當年比我優秀的她竟然是如此的生活狀態,可惜了,她始終還是無法掙脫思想灌輸下的牢籠。

儘管我還單身著,我卻一點也不羨慕她的早早結婚。後面她說要趕回家給老公做飯,不由嘆氣,就給了個紅包。看得出她是很想要的又不好意思,最後還是以孩子的名義收下了,看得出她這些年過得並不好。

或許每個人的人生會被灌輸一個秩序。《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解釋過“秩序”:有條理地、有組織地安排各構成部分以求達到正常的運轉或良好的外觀的狀態。

只是看似正常或良好外觀之下,我們就要有過質疑,這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嗎?對錯已經說不清了,但時常聽到的是中年人就會回首感嘆,要不是當初聽從父母安排,自己或許有個精彩的人生。足以見得我們的人生,有時候是被定了一個秩序,比如那為常見的秩序“早早成家再立業。”之所以會去後悔,是因為這個秩序定製者就是父母。

或許父母也是用心良苦,出於為了我們好。一旦畢業的我們,工作都會被父母安排好,甚至結婚對象也看好了…我想,這並不是少數人的現象。有時候,我們自己的人生秩序就這麼如模板般定製好了,其中的人生精彩與樂趣可想而知了。

《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人生,完全被人定製好了,如模板般。我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迷茫與不快樂,然而又能怎麼樣呢?她在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生活裡,已經失去了人性裡的【獨立】。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02、【真正的獨立】:人性的獨立,安穩與侷限。

是的,這是我讀完《82年生的金智英》裡,覺得這個看似在跟著那些看似合情合理事走的女人,始終還是缺少了一點點的東西。

一開始是說不上的感覺,就好像看待自己的影子似的,無法定義。後來,才明白金智英缺少的東西就是【獨立】。

人性中的獨立是很難被定義的,每個人的獨立性都是很獨特一面,看事做人都有著自己獨立性的思想與行為。但大多數的獨立性,還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並處於有利於自己的行為與思想優先考慮,劃分為行為獨立與思想獨立。

  • 行為獨立:具有清醒意識,並且有行為執行力,不受別人影響。要做到行為獨立,可以說是很難。首先是外界親朋好友的好意或是懷有不良目的陌生人干擾,再來是自我行為執行力。縱觀社會現象,我們都有著“拖延症”,導致行為獨立性越來越少,一拖再拖最終失去行為上的獨立,有著“能過且過”的怪異思維。
  • 思想獨立:比起行為獨立,思想的獨立是最難的。一方面是家庭思想的灌輸,再來是自我經歷,就會覺得一個人的思想獨立性體現。

分析完這兩個獨立性,作為讀者的我們不難看出《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是缺乏這兩個獨立的,甚至她從沒想過要獨立,才會發生那些在大人看來都是合情合理的事:三十一歲結了婚,不久就在長輩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眾人“順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成為了庸庸碌碌的全職太太。

因為只是薄薄一本書,我又復讀了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顯然它是個安靜的故事。金智英沒有經歷太多的大風大浪,就這樣子在看似合情合理的事裡過得很【安穩】。

“安穩”這個詞,有著說不出的感覺。有時候是父母要求我們安穩,不允許我們工作的變動,定型為一動不動;還有就是自己受家庭影響或是自我心態,甘願於安穩的生活狀態。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寫到這裡,我不由感嘆,前者是父母的出發點沒錯的,安安穩穩過好這一生,才是最好的平安。但後者的甘願安穩,就很難定義了,其背後就要忍受經濟的困擾。

身邊的有個朋友,一出來上班就做加油員,至今做了快十年了;而現在所在的企業,有個工作七年的同事剛走…我說不上好與壞,但我覺得她們過得很節約,顯然安穩的背後就要忍受經濟的困擾。

有趣的是一旦受到經濟影響,會很大程度受限思想的獨立。來自經濟的困擾,會很大程度影響到思想,從而減少行為,甚至是無思想與無太多的行為。這才是真正的從思想到行為,從內到外的缺失獨立。

經濟的重要性,不去一概而論,但它確實會很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與精神狀態。過於安穩的人,總是會有經濟上的問題,而過多的經濟問題,就會讓生活過得越來越差的樣子,這是種惡性循環。

讀了兩次的《82年生的金智英》,給予了安穩的感覺。人性的獨立,往往就是被安穩所侷限了。隨著獨立被侷限,那隨之而來的就是經濟的困難,會很大程度影響到思想,從而減少行為,甚至是無思想與無太多的行為。我想,這樣子的人,生活是很常見的,庸庸碌碌卻無力改變了。

關於獨立與侷限是相互的,如果金智英能覺醒自己的獨立思想,有了自己的獨立行為與思想,那麼她也能在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生活中,去突破自己,迎向不一樣的未來。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03、真正的獨立,不應該迷失於合情合理的生活裡。

縱讀《82年生的金智英》的金智英前半生是無太多自我思想與獨立,取決於她的家庭從小灌輸的思想,讓她覺得這都是種“合情合理”的生活。儘管有著疑惑與迷茫,加上從未經歷什麼大風大浪,安穩的生活狀態,就未能突然這思想的牢籠,走出自我的精彩人生。

她這樣子的生活,在我看來是正常不過的,拋開女性權,以生活角度來看的話,還是有不少人活成“金智英”的樣子:聽從父母安排的人生秩序,或是求於安穩的生活狀態。

這就失去了真正的獨立,作為常人的我們,就應該去把握住自己的獨立性。

①、獨立體:以自己為主體,父母為輔體。

《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女主人公金智英,之所以會活成那樣子,有一部分是來源於家庭思想灌輸與從小的男女不公現象,才會讓她內心得不到肯定。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師,可惜的是金智英家庭灌輸了輩輩相傳的錯誤思想,但是可以選擇擁抱光明。

桐華在《最美的時光》中說到:“這個世界,黑暗總是與光明共存,我們無法逃避黑暗,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擁抱光明。”

是的,從小的思想灌輸,我們無選擇權去選擇,也抗拒不了。但長大後的我們就擁有選擇權,去判斷與選擇好壞。

父母的思想灌輸是矛盾的,好與壞都有,才造成了內心的黑暗處。我也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來自原生家庭所帶來的黑暗面,但又如何呢?有黑暗的地方就有光明,我們無法逃避黑暗,但是可以選擇擁抱光明,去自我爭取。

而最好的爭取方式是人生的事與路,以自己為主體去判斷與選擇,;而父母為輔體,僅供參考從中吸取適用於自身的思想。時代在進步著,思維總要跟得上去,不然也就用不對了,顯然父輩的思維已經很難用對了,但也有可取之處。在培養自身獨立的時候,就以自己為主體,父母為輔體,這樣才不會有著矛盾的時代迷茫,關於父輩與自身思維的衝突。

只有避開那些衝突,在成長的路上,不會與父母的關係冷卻,也不會被父母有著太多的干涉。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就不能以衝突去面對,就應該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尊重別人的同時,那麼別人也會給予相對應的尊重,這是微妙的心理,適用於任何人。

《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並沒有表達出自身太多的思想,或許也不敢,也不確定對錯也就錯過了自身發展獨立的第一最好時期。她的父母是可以限制她的行為,但無法囚禁她的思維。當一個人的思維管不住的時候,那麼就是跨出成長的黃金時機。

但也是從小的家庭環境,讓她沒有太多的勇氣去面對出來社會後的生活,讓她錯過了自身發展獨立的第二最好時期。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②、獨立需要自我化繭成蝶的勇氣。

《82年生的金智英》在金智英的出來社會種種遭遇,就讓人說不出的感覺,比如去陪喝酒取悅別人的行為;懷孕了,卻被男同事調侃“也想懷孕,少做事還可以拿同樣的工資”;就連結婚也是被催著結婚。讀到這裡,我才覺得金智英缺乏勇氣,去反抗的勇氣。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 ​中描述了“勇氣”的含義,是這樣子說道:“多數人認為勇氣就是不害怕。現在讓我來告訴你,不害怕不是勇氣,它是某種腦損傷。勇氣是儘管你感覺害怕,但仍能迎難而上;儘管你感覺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對。”

一個連結婚都要被人催,懷孕也是在人期盼下才有的人,有何勇氣呢?出了原生家庭的我們,在一個人獨身闖蕩社會時候,內心是害怕的。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是害怕也是無法逃避的,有人迷失了自己,有人選擇勇往直前。

有趣的是讀書那會,越是不會讀書的人,在以後出來社會卻是混得不錯的人。這也是很多好學生所不懂的,那是因為他們有著勇往直前的勇氣,雖然不是侷限在安穩的學習環境裡。每個人在選擇獨立與安穩時候,往往會因為自身是否有勇氣而做出判斷。

有著足夠的勇氣,那就無所畏懼的選擇獨立自己,去化繭成蝶成長自己;而選擇安穩日子的人,顯然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大風大浪日子,說不清對錯,但事實就是有著經濟的困擾。

總的來說也不是每個人有著足夠的勇氣,去選擇化繭成蝶去成長自己與獨立,就好像《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讓這個沒有多少反抗的乖乖女去勇氣獨立自己,也是不太可能的樣子。

但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機械化的工作越來越普遍情況下,安安穩穩的工作已經越來越少了。記得有次新聞上報道,做了幾十年的高速收費員失業了,被ETC所擊敗。所以,儘管是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被淘汰,還是需要攢夠勇氣去獨立自己,才是最好的方法。

讀完整本《82年生的金智英》的時候,我對金智英有著同情,但也想過她怎麼沒有勇氣去面對與獨立呢?或許很難,但也不代表沒有機會。成為了全職太太的她,已經是完全沒有機會去改變自己了,帶娃生活的辛苦都能讓她覺得過得越來越差了。

或許,不敢去面對與獨立,就是因為她骨子有著自卑,讓她錯過了自身發展獨立的第三最好時期。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③、獨立裡的自卑,就應該去超越。

《82年生的金智英》是本講述女性權的故事,但也是那樣子從小到大的“男尊女卑”環境,讓她骨子有了自卑感,更別說勇氣了。

有個同事,不愛說話,但做事起來很衝動,而且是那種動不動就和別人起衝突的那種人。說不得、看不得、情緒不穩定是這類人的標籤。

關於自卑是種很矛盾的定義,因為自卑可分為先天自卑與後天自卑。

  • 先天自卑:結合自身的家庭教育,再加身高矮、長相醜就會造成這種先天自卑。這是種刻在骨子裡的自卑感,因為先天條件不優秀情況下,就會有意無意被人攀比與自我衡量,是一種難以去除的先天自卑感,但還是有人通過強大的心態與事業能力去掩蓋先天自卑。
  • 後天自卑:大多是物質條件的攀比,關於這種自卑感往往很容易解決,通過物質的滿足就可以很快走出自卑。

顯然,《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有著“先天自卑”才讓她覺得自己並不出眾,也就缺乏勇氣去改變與獨立自己。但自卑的存在,就會影響一個人的活著品質高低,無法脫離自卑就會顯得格格不入的感覺。

不管是生活、工作,甚至是自我內心都有著被排斥感覺,這就是自卑的潛在影響:格格不入,不被接受的同時也不被理解。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有些自卑的人總是有惱羞成怒的情緒,就是因為不被接受與理解。至於像《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金智英,這種都放棄了太多反抗的人,不談是非,她就註定在活在別人眼裡,我竟然覺得她是個任人擺佈的布偶似的,也有種“低人一等”的無力自卑感。

那麼,自卑就應該去超越它,儘管很難,一旦超越了就有飛躍性的自我突破。歷史上的成功人士,也有不少是自卑的,但又如何呢?自卑的存在也有好處,從而更加優秀成長自己。

豆瓣8.2《82年生的金智英》: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部描述女性權的小說,但從生活角度去看的話,就會發現金智英是軟弱的,是從小到大去無力抵抗的人。對於這種不去抵抗的人,也是原生家庭給予的“男尊女卑”思想所造成的自卑感,以至於她出來社會之後,並不出眾也無主見。

在我看來,一個人連婚姻都是別人催促的人,已經是沒了生活主心骨了。或許,金智英就是個可悲的人,全職太太的她也未必過得好。

這是一部兩三個小時就能讀完的小說,結局的話,金智英的問題也沒得到解決,這也是作者趙南柱所覺得遺憾的,細細想來也不失為金智英最好的結局。但卻能給予很多讀者不同的感受,其中以女性為主的感同身受。

在第二次看《82年生的金智英》時候,並不單單以女性切入點去看,就會發現金智英是很多人的生活縮影:

原生家庭造成的不幸、不獨立、自卑、沒有太多的生活主心骨等等。但這又如何呢?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或許在我們看來是個不去反抗的金智英,有著很多悲哀,但她至少過得內心很是安穩,無慾無求也是種滿足式的幸福。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喜歡的,所適用的生活模式。但獨立,不應被安穩所侷限,人生還是需要不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