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做了這三件事影響一千多年卻被人稱為暴君,這是為何

這個朝代是承上啟下的朝代,它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統,也為唐朝的繁榮奠定堅實基礎。這個朝代就是隋朝,隋朝只經歷短短38年就滅亡了,在歷史上存在感很低,但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隋朝的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是勤政愛民的皇帝,不過他是“妻管嚴”。而這位皇帝后人對他歷來就有爭議,有人說他是暴君,亡國之君,他在位只有十四年,隋朝就滅亡了,想必大家都能猜到他是誰?這位皇帝就是

隋煬帝――楊廣。

楊廣他取得皇位,有人說他來路不正,說他是弒兄殺父。其實在當時的歷史環境,要想取得霸業,就要有點不擇手段,歷來朝代都是這樣。比起唐太宗李世民,取得皇位,楊廣卻要顯得光彩點,李世民殺兄直接逼其父親退位。但是李世民在後人心中好評如潮,而楊廣則是臭名昭著,這是為什麼呢?楊廣難道真的是殘暴不仁的暴君嗎?其實楊廣做了這幾件事,足以稱為“千古一帝”,只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或多或少帶有個人感情色彩,隋煬帝這個稱號則是李淵給他加上去的。


隋煬帝楊廣:做了這三件事影響一千多年卻被人稱為暴君,這是為何


先來說說他早年的人生經歷

楊廣生於公元569年,那時候他的父親還是北周的一位大臣,直到581年楊堅取周建隋,楊廣被封為晉王。也是出生在“官二代”家庭,年紀輕輕被稱為“王”,以後大有作為。

雖然那時隋朝已建立,但還沒有完全統一,南有陳朝,西有西梁。589年,楊堅派楊廣親征統帥全兵,南下攻打陳朝,陳朝後主投降,陳朝滅亡,幫助他父親統一了全國。那時的他才二十歲,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年輕時就表現出超常的軍事才能。

楊廣年紀輕輕,建功立業,當然也是有野心的人,希望有朝一日,能當上皇帝。按照當時的規矩,立長不立幼,他是老二,不能當太子,楊勇當太子,他只能是晉王。但是他不死心,想盡一切辦法討好他的父母親,楊廣這個人也善於偽裝,利用障眼法矇蔽他的父母。終於機會來了,600年楊勇被廢,楊廣當上太子。


隋煬帝楊廣:做了這三件事影響一千多年卻被人稱為暴君,這是為何


楊廣稱帝,做了這三件事,加快隋朝的滅亡

公元604年,楊堅離奇死去,楊廣即位稱帝。他稱帝后,做了這三件事,立了千秋偉業,可是卻沒有被後人稱讚,自己卻不得善終當了亡國之君。他到底做了什麼?

開鑿大運河,開拓疆土。楊廣稱帝后,在他父親的基礎上,開鑿京杭大運河,這是歷史上最浩大的工程。隋朝剛建立沒多久,百廢待興,而楊廣上位後,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給老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使百姓苦不堪言。雖然這次大工程給當時的百姓帶來很大的災難,但對後人有很大影響,這條運河加強南北經濟與文化交流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至今還在使用。罪在當代,利在千秋,這也讓他揹負起“暴君”的罵名,被罵了一千多年。

平定吐谷渾,三次征伐高句麗。楊廣為了建功立業,開疆拓土,急於求成。發動戰爭,長距離征伐高句麗,高句麗不怎麼聽話,多次侵犯我中原邊境,搞得楊廣很不爽,舉全國之力去討伐他們。高句麗他們也不是吃素的,利用地勢之險要,楊廣屢次以失敗告終,而有些士兵在路上被凍死,餓死,大傷隋兵的元氣,造成國力空虛,註定會失敗。


隋煬帝楊廣:做了這三件事影響一千多年卻被人稱為暴君,這是為何


建立三省六部制,開創科舉。隋朝之前,當官的人世代當官,通過世襲來繼承,而平常人要想建功立業卻很難,有很多人都因此被埋沒。隋朝建立科舉制度,為平常人實現逆襲的途徑,只要你用功讀書,就能建功立業當官,也為國家選拔大批人才,這一創舉就是楊廣推動的。後面一千多年,一直到清朝都沿用這制度,可謂是影響深遠。

在政治上,建三省六部制,廢除分封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統治。這一制度後面也一直沿用,奠定了唐朝政治統治的基礎。

通絲綢之路,打通與世界交流橋樑。開通絲綢之路,使當時的隋朝有望與世界交流,加強對外經濟貿易,奠定了唐朝“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


隋煬帝楊廣:做了這三件事影響一千多年卻被人稱為暴君,這是為何


楊廣做的以上三件事,都是大工程,必定會勞民傷財,加之連年征戰,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官逼民反,加速隋朝的滅亡。公元618年,楊廣被殺,隋朝滅亡。

楊廣在位短短14年,卻做了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太急於求成,建功立業,沒有將當時的百姓幸福感建立在他的功績上,勞民傷財,加速隋朝的滅亡。

歷史學者蒙曼曾其評價隋煬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這是對其楊廣最中肯的評價,楊廣也是最憋屈的亡國之君,立了千秋偉業,被後人追封為隋煬帝,這“煬”是貶義詞,出自於《周書.諡法》“去禮遠眾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被後人冠為昏庸無能,殘暴不仁,不善待百姓的暴君。他也是有功之人,我們要結合歷史環境與功過,對其正確全面評價。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分享您的觀點與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