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最近,閨蜜跟我吐槽說,自家孩子太大方了,藏不住東西。比如,她給孩子買的玩具、繪本,孩子經常會第一時間拿給幼兒園的小朋友玩,卻不想著拿回來;還把零花錢全部用來請客,搞得自己想買個棒棒糖都沒錢。

“總是教育他好東西要跟別人分享,沒曾想他這樣毫無保留地分享。”閨蜜一臉後悔不迭。

的確,我們經常教孩子要懂得分享,要慷慨大方,但是,這樣一昧地大方真的就好嗎?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太大方,可能毒害孩子一生!

孩子無界限的大方,很可能為未來埋下隱患:

01

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

如果家長縱容孩子長期大手大腳,那麼孩子可能會形成鋪張浪費的習慣,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對待物質的索取更加無節制。

也有一部分父母,覺得孩子大方沒關係,送點禮物孩子有面子,自己也有面子,這無疑是錯誤的觀念。父母錯誤的觀念,可能導致孩子以後的金錢觀、物質觀都是不成熟的,也會影響以後對物質和財務的管理能力。

02

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不懂拒絕

長期養成對別人大方的習慣,就會對自己越來越小氣,從而養成“討好型”人格。

總是討好別人的孩子,是不會快樂的,因為沒有人在乎他內心的需要,他的自我認同感,來自被討好一方的回應。他們害怕失去別人的“好”,於是更加變本加厲地去替他人考慮奉獻,這種付出,他人未必感激,於是他們會越來越焦慮、沒有安全感,陷入惡性循環。

“討好型”人格也是一種情感認知障礙,健康的關係都是對等的,而“討好”就意味著對自我的壓制。

如果孩子養成了“討好型”的人格,那麼他很可能在親情、友情、愛情的體驗上都會比他人更坎坷和磨難。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03

破壞邊界感

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孩子對邊界的需要,就如在黑暗中駕車過橋——如果橋兩邊沒有欄杆,他們只能試探性地通過;如果兩邊有欄杆,他們就可以輕鬆地通過。

如果孩子太大方,他就不明白什麼該分享,什麼不該分享,什麼情況下需要分享,什麼情況下不能分享,輕易就偏離正確的軌道,從橋上掉下去。

失去邊界感的孩子,很容易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覺,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容易過度侵入對方,或是容易被他人入侵,從而害人害己。

我有個朋友,他總是被人借錢,明明對方不還錢,但是當他被人軟磨硬泡、各種苦求之後,錢還是會被借走,本質上,還是因為他沒有在借錢這件事上建立邊界和底線,才會次次吃虧。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孩子為什麼會過度大方?

孩子太大方,很大程度是受到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

01

家長盲目要求孩子分享

教孩子分享的概念沒有錯,但是有的家長,並沒有站在和孩子共情的基礎上,甚至用自己的權威強迫孩子去分享。比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想和同伴分享玩具的時候,就指責他太不懂事、太自私,我還見過一位爸爸懲罰小孩不準吃午飯,就因為孩子不願意給小堂弟分享自己的遊戲機。

家長的打擊和對立對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深刻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我有的東西都應該給別人,否則爸爸/媽媽就會生氣”這樣的錯誤觀念,從而壓制了自我意識,把什麼都大方分享給別人。

02

家長有求必應,讓孩子不懂珍惜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太寵愛孩子,凡事有求必應,擁有得太多反而不懂得珍惜,隨隨便便就給了別人。

去年夏天,我把兒子送去鄉下爺爺家待了一陣子,爺爺疼愛孫子,每天帶著孩子去小超市買東西,衣服、玩具、帽子……兒子想要什麼爺爺都會滿足。因為東西多,天天都有新花樣,兒子對舊的很快失去了興趣,就一件件兒地往外給。我回老家的時候,就看見他站在一堆孩子中間往外送東西的場景。

給孩子買東西,千萬要注意節制,不能讓孩子以為自己的東西應有盡有,送出去也不可惜。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03

孩子想要在朋友間獲得主導地位

孩子對別人太大方,也有可能是出於一種想當“孩子王”的心態,渴望獲取別人更多的關注和追捧。比如,有些孩子間會覺得誰的玩具最好,誰的東西最值錢,誰就最厲害,那個被推上“孩子王”的孩子,往往也會更願意送東西,對別人大方。

其實,這種錯誤的心態和方式很大程度也是受了大人的影響,有些家長會無意間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物質至上”、“財富衡量成功”的觀念,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孩子也會不自覺把這些法則運用到自己的社交生活中。

04

孩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被他人接納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性格比較內向被動,不懂得如何去表達對人的愛意,於是就通過大方送東西的方式,獲取他人的接納,以此來交朋友。這也是因為孩子太小,缺乏正確的引導,不懂社交的表現。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孩子太大方,父母應該怎麼做?

01

幫助孩子建立物品邊界感

2-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開始將自己和他人區分開,並逐漸將這種區分延伸到物品、玩具上,往往不願意和他人分享物品,這是

物權意識萌芽的表現。

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彆強迫孩子分享,更不要用“自私”去綁架孩子正當的需求,硬生生把孩子變“大方”。

在教孩子學會分享的過程中,也要強調,分享是有條件的。比如,如果自己用不到的東西,不想要的舊玩具,可以送給別人,而一些自己也很喜歡,常用的物品,可以跟好朋友一起用,或者交換用,但不要總是一方的付出。

正確的分享,首先不能觸及孩子的自尊,讓孩子自己做主,然後讓孩子學會分寸,掌握分寸。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02

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慾望

有人說,童年不被滿足的孩子,長大了很沒有安全感。

孩子的需要被認可,被看到,但是,滿足不代表沒有條件。在滿足孩子這件事上,我們一定要和孩子立規矩,例如:

買玩具,約定好購買的頻率、花錢的界限;

吃零食,可以一週吃1次,不要天天都吃;

無法滿足的,要誠懇說明原因,或是尋找其他的替代方案。

總之,要讓孩子明白,物質的獲取不是隨心所欲的,需要遵守相應的規則,孩子就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

03

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社交觀念

家長要引導孩子,如果想交到好朋友,想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歡迎,靠的不是大方送東西,而是要在一起玩和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關心他人,照顧別人,還有就是勇於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

家長也可以通過假裝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社交觀念,家長扮演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一起玩,設置不同的情境,怎麼打招呼,怎麼解決衝突,怎樣正確分享和建立起界限,都可以提前演練。

我們也可以借用繪本閱讀和親子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最後再推薦兩套適合幼兒園孩子讀的提升社交能力的繪本:

海豚繪本花園·社交能力(全8冊)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交朋友的學問:兒童核心社交能力提升繪本(全6冊)

▼作者: 【奧】赫爾嘉·班施 / 【德】烏多·魏格爾特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孩子,你不必太大方”:父母教的這件事,正在阻礙孩子的未來

其實,最好的教育還是父母的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一個會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有邊界感的形象,讓孩子自由又有原則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