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的意义和你想的不同,别坚持了,培养孩子自制力更好

之前去堂哥家聚会,好长时间没看到他女儿了。小宝贝现在长得美美的,又很乖巧懂事,算是结合堂哥夫妻的优点了。

大家进屋后,一起来的姑姑就说:“看宝宝多好,漂亮又懂事,如果我家孩子也这么好,想要啥给啥,说话都要温柔很多”。

嫂子听到姑姑这样后,就回说:孩子小,还是需要家长好好引导,小时候严格要求教育,长大后才会更好,更优秀。

听到嫂子这番话,还是很同意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需要引导和教育,要严格一点,这样对孩子也好。

“延迟满足”的意义和你想的不同,别坚持了,培养孩子自制力更好

但之后的一件事,却让我觉得嫂子这样的教育让我感觉怪怪的。

端上来水果和一些吃的零食,家里的孩子和有些大人都去拿着吃了,但小侄女却并没有拿。

嫂子对小侄女又说:“你等一会吃,再把剩下的水果洗一下”。

我很纳闷,为什么不先让小侄女吃,于是就问嫂子:我们这还有吃的,也不急着吃下一波的水果,怎么不让孩子一起吃?

嫂子看着我们说:“我就是故意这样的,训练孩子延迟满足。你们不在的时候,平时我也是这样教她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这样延迟满足真的对孩子好吗?

并不是。

有些父母不满足孩子,他们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从延迟满足的角度出发,而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私心。

孩子想要什么很快就答应了,但看到标着的价格后,就觉得不合适,对于正常家庭来说,一个玩具好多钱根本就不合适。

然后就会和孩子说,这个很贵,选个别的吧,等到你自己赚钱了再买。

而且父母也认为这种方法也同时满足于延迟满足的说法。

等到孩子长大,自己赚钱了,想买什么,买多贵的都是自己说了算,没人管。

但现在却并不是这样,现在给买就是纵容孩子,这样孩子的要求会变的越来越高,想要管教就难了。

可是现在想要的玩具,长大后再买,心情不一样,乐趣也是不一样的,童年时期玩玩具的心情,怎么可能复制到长大呢?

很多人说,对于孩子的愿望等先不要急着去满足,否则难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等待。

但这样的想法也造成了很多孩子童年时的不正确延迟,也形成了不正确的想法和意识。

关于“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的出现,是来自于一个棉花糖实验。实验中最小的孩子是3岁6个月,最大的为5岁8个月,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进行的。

工作人员给了孩子们一颗糖,并且告诉孩子,如果15分钟过后,他们再次回来,若糖还在,就会奖励孩子两颗糖。

有的孩子没有等到15分钟就吃掉了糖,有的孩子在刚开始就捂着眼睛不看,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吃糖,直到等到15分钟工作人员再次回来,奖励了孩子两颗糖。

“延迟满足”的意义和你想的不同,别坚持了,培养孩子自制力更好

到这,实验并没有结束,过了十几年,工作人员再去通过老师或者家人,去对那些孩子进行调查发现,那些得到了奖励的孩子发展的更好一些,在很多方面都是。

于是大家根据结果就误以为培养孩子延迟满足,孩子会更优秀,很多家长也都这样做了。

但这个实验的原本的目的却是其他,是在探究孩子在什么年龄才具备了延迟满足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发现,原本就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在很多成就上更胜一筹。

研究小组在报告中指出,4岁以下的孩子基本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5岁以上的孩子处于萌芽阶段,8-13岁的孩子,就可以发展延迟满足的能力。

从这组数据中也可以发现,在最小的年纪就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的孩子,未来的发展会更好一些。

但也并没有说明,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而且很多家长还忽略了其中更重要的一点。

所谓的延迟满足真正的含义是: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

换言之,孩子做哪种选择,想要获取多大的利益,还是看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父母强制的。

所以父母们就不要再强制的要求孩子,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金钱观以及安全感。

刻意的培养孩子延迟满足,会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孩子常被欺骗,他可能就失去了对事物的分辨能力

比如一个已经吃饱喝足的孩子,对于一颗糖几乎不在乎,有没有都可以,但若对于一个常常不被满足的孩子来说,这颗糖会很有吸引力,很容易会让孩子为这颗糖付出惨痛的代价。

“延迟满足”的意义和你想的不同,别坚持了,培养孩子自制力更好

(二)欲望过分膨胀,加大不安全感

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发现,有的人花钱很仔细,即使赚的很多,也不怎么花,直接将钱存起来。比如在《人民的名义》中“小官巨贪”的例子赵德汉一样。

他说他被穷怕了,就是这样,因为常常不能被满足,他的内心很不安全,他需要用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但他不会花,存着,用金钱的数额不断增加,越多就觉得越安全,但这种安全其实是虚拟的,也是不实际的。

所以,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这时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就非常重要了。

一、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3岁之前,是孩子对身边的人建立信任感的最佳时期,这时孩子的需求需要及时被满足,这样才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当孩子有了安全感,才不至于用欲望或者不正常的方式来填补自己不安全的内心。相反如果不被满足,就很可能会对孩子未来造成负面影响。

二、父母应以身作则,言而有信

很多父母答应给孩子买玩具,但看着孩子有一样的就直接和孩子说不买了。

答应给孩子买衣服,看到孩子有那么多的衣服也不买了。

“延迟满足”的意义和你想的不同,别坚持了,培养孩子自制力更好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孩子就会变的不相信你,也会越来越失望。

如果你已经答应了孩子,就应该做到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才会更有自制力。

三、对于孩子的情绪要理解并且满足

小孩子总是有一些异于大人的思想,想要在下雨的时候去外面玩,想要在下雪的时候去打滚。

家长不要直接打压孩子,可以给孩子讲会感冒,当然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玩,只要安全,在合适的尺度内就好。

如果不允许,也要给孩子爱的拥抱,不至于让孩子的内心失望。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就会更懂得理解和包容,也会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很有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