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1個被封王的宦官,連殺了3個皇帝,卻不得善終

看過電視劇《錦繡未央》的人都知道,劇中有一個宦官宗愛,深受皇帝器重。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個人。

他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宦官被封王的,一生擔任過許多官職,比如大司馬、大將軍、太子太師等,最後還被封為馮翊王。

他在太武帝拓跋燾去世後,擁立了拓跋餘為帝,但是不到一年,他又殺了拓跋餘,他就是北魏的宦官宗愛。他為什麼要殺,自己擁立的拓跋餘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歷史上第1個被封王的宦官,連殺了3個皇帝,卻不得善終

1、拓跋餘不理朝政

在南北朝時期,南北是大分裂的狀態。朝廷內外的爭鬥不斷,而此時,北魏內部的矛盾眾多,帝王的在位時間都很短,且更替頻繁。

其中,拓跋餘就是最為典型的一個,他在位不到一年,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他不理朝政。

拓跋余天天喝酒、打獵,國家大事一概不問,邊關軍情吃緊,他也不管,導致了百姓對他的怨恨。

因為宗愛擁立拓跋餘做了皇帝,所以拓跋餘把國家事務,都交由宗愛掌管。作為大將軍的宗愛,專橫跋扈,因為他手中握有軍權,所以朝廷官員都很怕他。

歷史上第1個被封王的宦官,連殺了3個皇帝,卻不得善終

朝中大臣都認為,宗愛遲早會篡權。而拓跋餘也懷疑宗愛要造反,心中不安,總想奪去宗愛的權力,結果導致了宗愛的怨憤。

最後宗愛下定決心,在拓跋餘祭祀宗廟的時候,派人暗殺了拓跋餘。

因為拓跋餘不理朝政,才讓宗愛有機可乘,權力越來越大。等到拓跋餘看清形勢後,宗愛的羽翼已經豐滿,再想奪權,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反而害得自己被殺。

所以拓跋餘的死,可以說是他自己造成的。

歷史上第1個被封王的宦官,連殺了3個皇帝,卻不得善終

2、宗愛貪權

宗愛是一個貪權的人。而宗愛是如何走上,爭權奪利的道路的呢?這就要從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說起了。

早年,宗愛因為犯罪成為了宦官,因此心中常有憤慨不平,但這也給了宗愛成為權臣的機會。

因為北魏沿用了東漢的一些制度,比如,中常侍由宦官擔任。我們知道中常侍,是皇帝的近臣,受皇帝的信任,也最接近皇權。

而宗愛被太武帝任命為中常侍,因此他開始掌握一部分權力。掌握了權力的人,很容易膨脹。就像宗愛,時常干預太子拓跋晃的事情,但這也讓宗愛擔心,太子將來會對他不利。

歷史上第1個被封王的宦官,連殺了3個皇帝,卻不得善終

於是宗愛陷害太子,對太武帝說太子要謀反,害得太子拓跋晃憂憤而死。但宗愛無法停止擔心,他害怕太武帝查出真相,降罪於他,於是又刺殺了太武帝。

這兩件事的成功,使得宗愛膽子越來越大,對權力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他假借皇后之命,殺了朝廷擁立為帝的拓跋翰,並排除異己,擁立拓跋餘為帝。此時,宗愛的權力到達了頂峰。

嚐到了權力帶來的甜頭,當然不願意被拓跋餘奪去權力。本來他之前,也殺了好幾個皇室成員,也不嫌多殺一個,於是再次刺殺了拓跋餘。

宗愛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一再殺害皇室成員,已充分說明了,他對權力的掌控欲,達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

歷史上第1個被封王的宦官,連殺了3個皇帝,卻不得善終

當然,貪戀權力的人,必死於權力之下。最後宗愛被文成帝拓跋濬所殺。

從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皇帝要有皇帝的樣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樣子。換句話說,就是“在其位謀其政”。

拓跋餘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不理朝政,把國事交給宗愛打理,這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是為“昏”。

他想奪去宗愛的權力,又沒有采取果斷的措施,反而害自己被殺。這就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是為“庸”。一個昏庸的人,是不適合做皇帝的。

歷史上第1個被封王的宦官,連殺了3個皇帝,卻不得善終

而宗愛不是一個合格的臣子。他把持朝政,霍亂朝綱,這就是不在其位,而謀其政,是為“狂”。

他為了掌握更高的權力,屢次殺害皇帝,這就是得意忘形目中無人,是為“妄”。一個狂妄的人,是不適合做臣子的。所以,拓跋餘和宗愛都沒有好下場。

瞭解古人的歷史,增長我們的智慧。從拓跋餘和宗愛身上,我們應該吸取教訓:作為領導不能昏庸,作為員工不能狂妄。

歷史上第1個被封王的宦官,連殺了3個皇帝,卻不得善終

一個合格的團隊領導,應該要準確掌握團隊的整體情況,要會識人用人,懂得合理分配下屬的工作,安排合適的人做合適的工作。

一個合格的員工,應該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不居功自傲。只有領導和員工互相配合,才能使工作正常進行。否則,像拓跋餘和宗愛這樣本末倒置,終會害人害己,兩敗俱傷。

和諧有序的上下級關係,才是事業順利的保證。

參考文獻:

《魏書·帝紀第四/列傳第六/列傳第二十八》

《北史·列傳第八十》


肖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瞭解歷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往期文章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