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都批評秦始皇為暴君,為什麼卻不廢除皇帝制度?

當代提起秦始皇來,那絕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然而古代人卻不會這麼認為,晚清以前秦始皇的歷史評價清一色都是暴君,秦法嚴苛、徭役兵役過重、奇觀誤國等都是槽點。然而他發明的皇帝制度,卻得到了兩千年來歷代統治者的擁護,為什麼沒有跟著秦朝一起被廢除呢?

古代皇帝都批評秦始皇為暴君,為什麼卻不廢除皇帝制度?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皇帝制度帶給統治者的利益太大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用之不盡的財富、名垂青史的榮耀、數不盡的後宮佳麗等,催促著一代代人前赴後繼,寧願揹負著滅三族的風險,也要向著皇帝的寶座努力。

歷朝的統治者雖然覺得皇帝制度有缺陷,但只要稍微調整即可。漢朝的君臣經過討論認為秦朝的滅亡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過度榨取農民的利益。秦朝大約有4000萬人口,秦始皇的各種大工程徵調了近一半,而且全都是免費的,傷亡沒有任何補貼,不出問題才怪。

古代皇帝都批評秦始皇為暴君,為什麼卻不廢除皇帝制度?

而漢朝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漢初實行黃老之術,講究無為而治,不干預百姓的生產生活。稅賦從秦朝的一半降到十五稅一,後來又降到三十稅一,充分與民休息。嚴苛的秦朝法律全部廢除,百姓生活較為寬鬆自由,因此出現了文景之治。

第二個是拋棄法家思想。秦朝沒有建立起一個公開的價值體系,又將統治的秘訣法家理論暴露給百姓,但是法家的那一套是不能說出來的。因此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的思想作為面子工程,讓百姓相信皇帝是為他們服務的,漢朝取得了更好的民族認同感。

古代皇帝都批評秦始皇為暴君,為什麼卻不廢除皇帝制度?

不過漢朝的中心思想仍舊是法家,披著儒家外衣的法家。最早宣傳“獨尊儒術”的皇帝是漢武帝,他的一生其實跟秦始皇有點像,哪裡是個崇儒的皇帝。漢朝統治的基本理論是法家為主,儒家為輔,當然公開的是儒家為主,這是漢朝吸取秦朝教訓的表現。

除了漢朝,其他朝代對皇帝也有所監督。唐太宗任用魏徵一類的官吏,即使是皇帝做得不對也敢諫言。明朝的言官專門負責監督和上諫,動不動就以死相逼,連皇帝都無可奈何。某種程度上,避免了後世的皇帝像秦始皇一樣為所欲為。

因此儘管歷朝歷代都認定秦始皇是一位暴君,卻不會廢除他創立的皇帝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