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如果朱棣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明朝历史会怎样发展?

三国英雄曹操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俺瞅着这题目,感觉挺逗乐的。朱棣和李世民这有得比吗?

作比较——李世民

这俩人压根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多半个大唐王朝,那是李世民自己个打下来的。

就他的对手,咱掰着手指头数数,啥薛仁杲、啥刘武周、啥窦建德、啥王世充等等,您自己个瞅瞅这那个头皮软?这都是练铁头功练出来的硬铁头,一般的牙口啃上去这就得把牙给蹦了。

唐太宗李世民搁洛阳那天策府,压根就不是府,那就是大唐王朝的司令部。就这地要元帅有元帅,要大将有大将,啥都不缺。那大胳膊抡圆了比擀面杖都粗,走路这都呼呼的刮着小风。

整个大唐王朝,您要说这兵权搁谁手里边?没跑就是李世民。您要问他爹李渊干啥去了?管着一帮子文官,搁朝堂上天天的布局,就这还转手给了太子李建成。

您就说吧,这武官真的要和这文官掰手腕子,这不手拿把掐吗?

而且您要是说李渊和李世民俩人论能力和作为,咱不客气的说这李渊差李世民老大一截。

毕竟李渊这人才能有是有,不然也不会做到刺史和太守这一级别。说道根子上,这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当年起兵造反的时候,这要不是李世民布局,整了几个大美女外加一顿老烧酒,将李渊装口袋里边,逼着他造反,压根就没有后来的大唐朝了。

所以咱综合起来就是,李渊和李世民比起来这能为差点,这势力也差点。

所以李世民逼李渊退位,这事那是水到渠成的事。要注意的是,这逼宫的事,就是一口大黑锅,想要洗白,这费点事。

作比较——朱棣

朱棣是个有能为的皇帝吗?是有,但他这能为和李世民比起来这就差点。

首先咱说说他这实力。说真的他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这军营里边呆过,所以这军阵啊,指挥啊,他也会。

但也仅仅是会,您瞅瞅大明王朝打的那些个硬仗,那有他的身影,就算是有他也没几场,而且他还不是总指挥。

说道根子他这军阵指挥的能为是蓝玉教给他的。咱就说把,就这蓝玉因为他过跋扈了,回头就被朱元璋给收拾了,还扒了皮。

所以您说朱棣的实力,搁到朱元璋的眼跟前那简直就是不够看的存在。

老朱颤颤巍巍的蹲在那,但凡有一口气在那,朱棣那也只有爬在地上叩头的份,压根就升不起啥造反的念头。

老朱在大明朝的威望,那是人的名树的影,没一个人能超过去的,这辈子除了马皇后他压根就不把任何人放眼珠子里。

就算是太子朱标,一句话不对,抽了鞋底子说揍就揍。他对朝堂的控制力度,那不是盖的,最简单的就是那宰相制度,这都几千年了,没人敢动过,老朱说废就给你废了,还没人敢说个不字。

搁大明朝,老朱就是喜马拉雅山,除了马皇后到达过山顶,其他人就没上去过,更加别说把老朱踩在脚底下。

而且这朱棣,一开始手里边就没啥东西,这直到了1380年的时候,搁北平那地就藩为朱允炆守北边的时候,手里才有了一小部分军队。

但这军队说道根子上,还是在其他将领的手里,而这帮子将领是归朝堂管制,你朱棣还插不上手,你想无故出这北平城还有点子困难。

这后来要不是朱允炆一系列骚操作,把自己个的优势消耗殆尽的话,朱棣压根就不会造反成功。

那就更加别说朱元璋了。

所以你让朱棣就逼宫朱元璋,朱棣第一个想法就是拿大耳瓜子抽你,一边抽一边拿大脚丫子踹你都不解恨。

“这不是找死吗?这不是找死吗?你是想让俺死的快点是不?”而朱棣一定会大骂。

所以在大明王朝能造朱元璋反的,只能是太子朱标,朱棣根本就抬不上面。

当然这朱标真要敢这么干,朱元璋第一个就拍着巴掌跳起来:“小子!来劲啊!有想法!那你来吧!俺先歇会!”

当然不是朱元璋怕朱标,而是朱元璋这辈子培养的就是朱标,朱标要敢这么干,老朱那才高兴呢?这表明朱标有想法啊!这好啊!反正这皇位迟早是你的。可惜啊!朱标死的早,走朱元璋前边去了。

这要是朱标还在,你就是借一百个胆给朱棣,他也不敢造朱标的反。

至于朱棣敢造朱元璋的反,老朱一准去找一苍蝇拍子,往死里拍:“这也叫个事!”

所以总的来说,李世民和朱棣这不是一个量级的,没得比!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朱棣和李世民的情况不一样。

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子,他们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这是他俩的共同之处。

但是李世民除了皇帝儿子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朱棣没有身份,这个身份就是——唐朝头号开国功臣。


网络上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问唐朝为什么不杀功臣?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李世民就是大唐王朝最大的功臣,他代表的就是功臣集团的利益。李渊要想清洗功臣,他首先就得清洗掉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实力之强,已经强到了让李渊也清洗不掉他,只能让李建成和他对耗,才能保自己的皇位程度。所以李渊也就没有杀功臣。

而李世民因为是功臣集团代理人,他没必要清洗自己的队友,这会消耗他的基本盘。所以他也没有怎么滥杀功臣。

换而言之,李世民篡位之前的实力,已经强到李渊拿他没办法的地步了。而李世民篡位也不是子篡父模式,他是典型的权臣逼宫模式,就像魏晋南北朝进宫逼宫的那些宰相一样,随随便便一个政变就解决了问题。

关于玄武门之变,这里再多说一点。先看下面这张图。


看到玄武门的位置在哪了吗?

看到李建成住的东宫在哪吗?

看到李渊住的太极宫在哪吗?

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他想怼的人到底是谁,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他不是要对付李建成,他要对付的人,恰恰就是李渊。

如果李建成那天不去玄武门,李世民要对付的人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了,而是直接扭头进玄武门,把老爹给逼下台。

假设李渊就是死活不下台,李世民大概率会直接宰了他。杀皇帝而已,南北朝那会儿宰皇帝跟宰只鸡一样。顶多就是李世民事后多挤点眼泪罢了。

所以说,李世民发动的政变,其实就是典型的权臣政变。把皇宫围住,带兵进宫,逼皇帝下台。就这么简单。



李世民说完了,再说朱棣。

朱棣具备李世民的实力和条件吗?

很明显,不具体。

首先,朱元璋不是李渊,他对朝政的控制力远超李渊。一个敢废了丞相制度的人,你说他恐怖恐怖?

其次,朱棣不是明朝开国功臣,他没有自己的心腹班底。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时,朱棣当时才8岁,他当时就是个小屁孩子。别说跟朱元璋比了,就算跟朱标也比不了。

公元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此时的朱棣掌握了一些部队,才算是有一点自己的基本盘了。但是朱元璋封了几个王,朱棣只是其中之一。这些藩王相互牵制,所以很显然,朱棣当时也没有跟朱标、朱元璋叫板的实力。

第三,朱棣的造反难度很大。相比于李世民来说,朱棣要造反,他等于是找死。



在当时,如果一定要在皇子中找一个具备造反条件的人出来,这个人也只能是朱标,因为朱标就在南京,离朱元璋近。而且朱标已经有自己的“太子党”了,蓝玉和常氏家族都是他的政治死党。他稍稍有一点跟朱元璋叫板的实力。

至于朱棣,朱元璋但凡在位一天,他就是个渣渣,他要敢反,都不用朱元璋动手,北平东北方向驻守的宁王朱权就会立即带兵围北平,捆了朱棣去南京向老爹和大哥请功,顺便吞了朱棣的部属钱粮。

即便朱权不动手,矗在朱棣西面的晋王朱棡也会代兵把他给灭了,然后捆了朱棣全家去南京向老爹和大哥请功,顺便也吞了朱棣的部属钱粮。

所以说,李世民和朱棣,根本不具备任何可比性。朱棣就是运气好,熬死了大哥、二哥和三哥,又摊上朱允炆这个废材侄子。别说是朱元璋和朱标,当时就算老二和老三随便一个还活着,朱棣都不敢反。

因此,如果一定要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找个人跟李世民对比,那也这个人也应该是朱标。

最后再说说题目中所问的:“如果朱棣逼朱元璋退位,历史会怎么样”?

我觉得,不会怎么样。明朝的制度是朱元璋定下来的,有一定的合理性。朱棣即便靠篡位上台了,他也不可能大修大改。最终他还是会“萧规曹随”,按照朱元璋设计的制度把路走下去。

不过,这种假设下的朱棣,可能会比历史上的朱棣更为霸气侧漏。

历史上的朱棣承受了篡位的名声,下半辈子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打蒙古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他取代朱允炆的合理性。鉴于篡老父皇位比篡侄子皇位具有更大的民间非议性,所以我觉得这种假设下的朱棣,他所取得的“武功”可能会比历史上的朱棣要更大一些。


Mer86


朱棣的野心很大,应该说,从朱标英年早逝开始,他就有了当皇帝的想法。实际上,那时候他就已经在开始做准备了。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也悄悄地在和他研究夺权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他没想过在那时候夺朱元璋的权呢?如果在那时候夺朱元璋的权,也就不可能出现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而后来朱允炆又削藩这样的事情了。

(朱棣画像)

这种提前夺权的情况,历史上是出现过的。当年李世民就提前把他的爹李渊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也就是说,对于朱棣来说,有成功的案例,他可以有样学样。

而且,朱棣和李世民的情况非常相似。他们都是重兵在手。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另一方面,和他们争夺皇位的人,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朱允炆,都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朱棣想打败政敌,提前上位,其实也是办得到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学习李世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李世民的情况,再对比一下朱棣的情况。

一、朱棣和朱允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李世民和李建成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发展到,两人完全不可能调和。

但是,朱棣的情况不一样。虽然说,朱标去世以后,在朱元璋的儿子中,尤其是在朱元璋的嫡子中,朱棣是最有资格获得太子之位的。朱棣的心中,肯定也是想被立为太子的。不过这样的心思,他并没有表露出来。因此,朱允炆在表面上和他并没有矛盾,他们不可能发生直接的冲突。

(朱允炆画像)

二、朱棣和朱允炆没有冲突的机会。

由于李渊初次当皇帝,因此不懂得该怎么经营后代,以至于李世民和李建成都住在皇宫里。根据后世的史学家分析,李世民和李建成之所以发生矛盾,就是因为他们都同时住在皇宫里,并且他们又住得很近,同时,他们之间又没有秩序和规矩,甚至都可以随便带刀带枪在皇宫里面走来走去。

这样一来,李世民对李建成缺乏敬畏,同时,他们相互使绊子的机会非常多。事实上也是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曾经在酒里下毒,想毒死李世民,结果没有得逞。但是,李世民却果断地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抢先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如果他们不是都住在皇宫里,不是住得那么近,他们有机会干这些吗?

明朝不一样,明朝采用的是藩王制度。藩王都在藩国里,藩王是不允许随便回朝廷来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回朝廷来,自然就不可能在一起相互倾轧。所以朱棣和朱允炆互相伤害的机会就很少,不可能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互相伤害了。

(朱元璋画像)

三、朱棣没有可能造朱元璋的反。

在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儿子如果想找造父亲的反,夺取父亲的权位,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人支持的。所以从古至今,几乎没有逼迫父亲退位的。

李世民的情况其实是一种特例。为什么说李世民的情况是一种特例呢?因为李世民在发动了玄武门政变以后,他就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毕竟是他亲手射死了李建成。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李建成是太子,是亲哥哥,射死李建成,可以算得上是大逆不道。如果他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却不处理他,这怎么说得过去呢。但是,要处理李世民,李世民不愿意,李渊也不敢。正因为有这样一种特殊情况,所以李世民才要逼迫李渊退位。只有李渊退位,让李世民当皇帝了,啥事都他说了算,因此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

而朱棣因为没有杀谁的经历,所以他不担心受到处罚。不担心受到惩罚,就没有必要逼朱元璋退位。

再说了,朱棣就算造反,也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当时,朝廷上下全国上下都是听朱元璋的。他要是举兵反抗朱元璋,那就是以卵击石,因此是不可能做这种糊涂事的。

从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显然,朱棣不会学李世民,逼迫他的父亲退位。


张生全精彩历史


第一,朱棣不敢,朱棣虽说也是有为之主,但是面对朱元璋还是差的很远,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领导才能!第二,根本不可能成功,朱元璋是个权利欲望极强的人,这跟他年少时经历很多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有关,他深知权利的重要性,牢牢的将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明朝的天下是朱元璋打下来的,他的战略眼光与战术思想都经历过乱世的考验。在军队以及文官士大夫阶层的威望也非标高,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篡位是不可能成功的。反观唐朝确有所不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虽然也很有才能,战略眼光独到,但是天下几乎都是自己儿子打下来的。自己儿子指挥天下兵马,在军队中的威望就非常高,而且打天下的过程中,也会聚集一大批士大夫阶层,而皇帝李渊对此也不会深究,因为要维护天下安定,必须依耐李世民,李世民打仗必须要有军队与谋士,李世民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让大伙都心服。大家都默认了李世民是适合当皇帝的!



朱棣虽然也是藩王,手里也有军队,但军队数量有限,只占全国大多数军队的一部分,而且朱棣手下也没有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谋士。朱元璋在,朱棣是不敢有想法的,朱元璋不在了,朱棣还要看看其他兄弟,因为朱棣排行老四,老二老三手里的军队也不少,只是朱棣起兵时,老二老三也早死了。明朝有能力的开国功臣都被朱元璋杀完了,建文帝在深宫长大,也没有什么魄力,结果就让朱棣成功篡位了。古代藩王篡位成功者很少,朱棣是幸运的。如果朱标不早死,朱元璋也不会因为怕朱允炆震不住这些开国元勋而大动屠刀,朱棣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就坐上了龙椅!


竹杖芒鞋4444


朱棣逼朱元璋退位?借朱棣100+个胆子,他也不敢啊!

如果朱棣真的失心疯了,逼自己杀人不眨眼的老子退位,他必败无疑,起码也要被终身监禁,后世子孙也跟着永不翻身!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明朝历史的走向真的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朱棣被圈禁,朱允炆在爷爷归天后顺利登基,任用他信任的方孝孺黄子澄等一大批书呆子政治家,开始对朱元璋留下的大明进行改造!不久就会文风蔚然武功全废!

接下来死灰复燃的蒙古人反扑,横行沿海的倭寇猖獗,登陆朝鲜的日本人……

不敢再想下去了!


李飞叨


朱元璋若在,再借朱棣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起兵造反。

不是朱棣主观意愿上起兵造反,虽然他对皇位觊觎之心也有一阵儿了,没办法谁让太子死的早,威望声势压他一头的晋王也没活太久,作为儿子辈儿手拥重兵的大哥,难免心里想点啥。



但是,有这个心思和真的扯旗放炮还远着呢,朱棣纯属是朱允炆是个臭棋篓子逼反了 ,拿削藩来说 ,削藩有错么?没有 ,朱元璋在位晚期就不想削藩么,中央真的愿意坐看边境藩王尾大不掉?老朱没亲自下手把刺儿剃了,一方面是因为老朱放牛娃出身,还有点屌丝心里 希望多子多孙,亲情观念也比较浓厚;另一方面老年老朱儿子儿子死的太多了,有的儿子他不喜欢,可有些他感情很深,对他打击不小 亲手把功臣集团掐死的老朱这时候相对藩王做些什么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削藩本来没错的,没什么朱允炆背叛了老朱的既定方针,朱允炆最大的错误就是太菜了啊这个人。削藩削藩,怎么削?打击目标有哪些?先后顺序是什么?先强后弱?还是先弱后强?削藩过后这些藩王你怎么对待,是杀? 是圈禁?是有一部分必须要严厉处理,剩下的人可以拉拢对待?



建文帝着实没个合适的章程,最强大的藩王他不敢动 ,哪些弱小的听话的藩王他对待方式又太苛刻太薄情 。给了朱棣削藩的压力,又给了朱棣反抗的空间,这事儿能怪朱棣么。


历史伶俜者


朱元璋和李渊的区别是什么?

1、根基不同

首先朱元璋和李渊两人出身不同,也就决定了两个人根基不同。李渊是关陇李氏门阀的代表,他的起点很高,但是这个起点并不是他打下的,注定不会太稳。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从晋阳起兵,带领三万人一路打到长安,到了十一月就攻破了长安,不到四个月时间,除了霍邑的宋老生,李渊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对于关中门阀来说,给隋朝当臣子也是当,给唐朝当臣子也是当,这些人根本不在乎谁是皇帝,就像《让子弹飞》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谁赢他们帮谁”。根本谈不上对李渊有多忠心。

但是朱元璋不一样,他的班底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的打下来的。朱元璋从一个食不果腹的小和尚,成长为一代枭雄手下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对朱元璋来说,朱棣根本构不成威胁。朱棣的威望不要说徐达,即便是蓝玉他都远远不如。如果一个人威望达不到,你凭什么要求手下跟着你出生入死。

2、能力不同

在能力方面,李渊和朱元璋也不是一个档次的,朱元璋领兵作战的能力,不弱于他手下的任何一个将领,甚至在战略方面,朱元璋比他们还要敏锐。


在朱元璋占领南京后,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对于先消除哪方面的威胁,朱元璋的手下都觉得应该先弱后强。但是朱元璋却说:“友谅志骄,士城器小。志骄好生事,器小无远图”。他料定和即便自己和陈友谅打的如火如荼,张士诚都不会出兵。果然张士诚坐看陈友谅被朱元璋消灭,都没出兵。

反观李渊在起兵的时候还需要别人逼着他,看守晋阳宫的裴寂和李世民设计,让他留宿晋阳宫李渊才不得不起兵。起兵之后,遇到大雨还要退兵,幸亏被李世民及时阻止了。据《旧唐书》记载:“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你见过造反到一半还要回家歇歇的吗?

如果朱棣逼朱元璋退位?

首先经过以上分析,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不可能造反成功。以朱元璋的能力,京城的防务被他控制的死死的,大臣在家河个酒他都一个邀请了哪些些人,何况禁军呢?所以无论是从京师还是从边关朱棣都不可能打得过朱元璋。


即便假设朱棣侥幸的能向李世民一样,控制了禁宫,那杀掉朱元璋是他唯一的选择。否则有朱元璋在一天,朱棣都不可能坐好皇位。即便是后来朱棣在燕京起兵,还是以朱元璋以前的诏书为依据的,朱元璋规定如果朝廷受到威胁,边关诸王可以出兵以清君侧。

如果朱元璋被朱棣杀了,那明朝一定会再次陷入内乱。各地一定会以各种理由出兵,届时将陷入四分五裂,到时候能不能再次平定天下,就看朱棣的本事了。当然边关也一定不会安定。


渔耕樵读


简单来说朱棣和李世民的情况不一样,朱元璋在世时,朱棣根本不敢有逼朱元璋退位的想法,他也没那个实力。


首先,从两人所待的地方上来看,李世民有逼父退位的条件,朱棣没有。李世民在李渊当皇帝的时候,虽然是秦王,但他并没有到自己的封地去,而是住在京都长安,而且在长安的势力很大,所以他有发动“玄武门之变”,进而让李渊主动让出皇位的条件和实力。而朱棣在17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京都,在京都没有任何实力。而且他平时都是待在封地北京,不是重大节日或是皇帝传召,他是不能随便去京都待着的。他人都不在京都,怎么去逼宫呢!

所以朱棣想跟李世民那样,不用大动干戈仅凭在京都的兵力就能逼父亲退位是不可能的。那么他还有一种方法逼父亲退位,那就是起兵谋反。

如果是李世民回到自己的封地谋反,争父亲的皇位这件事情应该是有很大胜算的。毕竟打下大唐的江山,李世民是头号功臣。他不但自己领军作战的才能出众,手下还有一帮优秀将领如秦琼、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和众多的谋士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所以在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互相争斗时,李世民曾经提出过自己去洛阳,避开和太子的争斗。但是太子却不同意,他认为如果李世民去了洛阳,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军队会比在长安更难对付,所以李世民的实力摆在那,只要他想逼父亲退位,无论是用哪种办法,大概率上都会成功。


朱棣就不同了,逼宫条件不够, 谋反同样条件不够。朱棣是1360年出生的,朱元璋历经艰辛打下江山,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朱棣才7岁。他10岁被封燕王,17岁就离开了京都,20岁去燕地就藩,可以说在这之前他就是位养尊处优的皇子,没什么本领,在朝中更是没有任何根基。当然朱棣也非常优秀,在藩地的时候为守护明朝边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本领和实力也渐渐的增强,成为诸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但他在早期却是从来没敢想过皇位的。因为他的大哥朱标是嫡长子,比他年长很多,朱元璋非常看重太子,太子在朝中地位也是根深蒂固,无人能撼动。到了1392年太子病故后,朱棣其实还是不敢想皇位的,因为他上面还有秦王、晋王两个哥哥,他们也非常优秀,而且实力也不容小觑。直到随后朱元璋立了仁善又年轻的朱允炆为皇太孙,而秦王、晋王两个哥哥又都去世了,在地位和实力都居首的朱棣才有了争夺皇位的想。但也就只能想想,想让朱元璋立他为太子是不可能的。想要皇位,只有出兵谋反这一条路,但显然他并不敢,为什么呢?


因为师出无名,无论找什么借口,都是以子反父,会遭到全天下的讨伐。朱棣的实力也不允许他谋反,朱元璋虽然在晚年几乎杀光了功臣宿将,但京都的实力对付朱棣的军队还是绰绰有余的,况且还有众多的实力藩王,朱棣一但谋反,这些藩王必将群起而攻之。既便是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也是朱允炆撤藩撤到他头上他不想束手就擒(束手就擒的前几个藩王下场都很惨),才起的兵。既便在文弱的朱允炆当政期间,朱棣起兵也是没什么把握,期间曾几次都差点战死(或被俘)。与朱允炆都是险胜,那么他要是在朱元璋期间就反,其实只有死路一条。朱元璋虽然把儿子们都分封在各地,但对他们的管控还是很严的,这些藩王身边都有朱元璋分派的师傅,来教导他们要忠君忠父,一但有哪个儿子有不臣之心,朱元璋也会很快知晓。而且各藩王虽然分布各地,但他们的儿子们(尤其是世子)有很多都被朱元璋接到京都来上学,一方面为了让他的皇孙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估计也有挟制诸王的想法。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少年时就都在京师接受过教育。


所以,朱元璋没胆子也没能力逼朱元璋退位,他要是真的学李世民那样逼父亲退位,结果也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是这样的话,明朝历史也会被改着,朱棣提前被父亲处理了,也就没有了“靖难之役”,朱允炆可以安心做自己的皇帝,不出意外明朝以后的皇位也都会在他这一支。但是朱元允炆能不能成就朱棣那样的成就,还真不好说呢!


孔六十三


这种假设很有趣,但是不可能发生。因为朱棣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当初李世民那么强,朱元璋也远比李渊厉害。

《大明风华》里,朱棣有句台词是“吃了两年猪屎”,这话听起来令人极度不适。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面对建文帝朱允炆的怀疑,朱棣的确是装疯卖傻了一段时间。

对初登大宝的侄子都要靠装疯来保存性命,“靖难之役”也是打了四年才成功,还没有抓住朱允炆;而且为了得到宁王朱权的兵力,朱棣把朱权一家子绑架回北京了,还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朱权对朱允炆也有很大意见,也就从了,献出了朵颜三卫,此事绝非杜撰,《明史》上记得清清楚楚。

这一切都说明,朱棣当时的实力不怎么样。

对抗朱允炆都这么大费周折,想要逼迫执掌大权多年的朱元璋退位根本不可能。

李世民当时是什么情形?大唐江山有大半是他打下来的,兵权在握,他在政治上是不如太子李建成,但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其实也不是李建成军事方面不行,主要是李渊爱子心切,总让他守在安稳的后方,没有展露军事才能的机会。

但事实既成,李世民也就可以凭在军中建立起的威望,逼迫李渊退位。

如果朱棣敢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兄弟们不会放过他的。就说朱权,会跟他一起造侄子的反,却绝对不会跟他造父亲的反,只会率领大军平反。

朱棣就算侥幸取胜,天下也不会归心。还是那句话,反苛待自己的侄子和反善待自己的父亲不是一回事儿,前者让人觉得情有可原,后者只会让人唾骂。

所以朱棣面临的必然是各处藩王的反扑,天下极有可能再次大乱。当然啦,朱棣也不会做这种事,他的野心是建立在朱允炆出错的基础上。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朱棣为何不学李世民一样逼朱元璋禅位给自己呢?

因为学不来。

要知道朱棣和李世民其实是不一样的。

虽然都是有过战场厮杀的经验,但是,大唐王朝的江山是靠李世民一手一脚拼回来的。



大唐王朝很多的土地都是李世民从对手手中抢回来的,浅水源灭薛仁杲,虎牢关破王世充窦建德,剿灭刘黑阀徐元朗。

大唐的江山一大半都是李世民一手一脚挣回来的。

即使是这样,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建成元吉,逼迫李渊退位,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

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时,他请他手下的重臣房玄龄,杜如晦前来商讨对策,这俩人开始都对他避而不见。

毕竟造反这种事情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脑袋,而是全族老少的性命系于一身。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当时他手握重兵,因为要争霸天下,李世民统领着当时最精锐的天策军,他手下有很多名将,尉迟恭,侯君集,程咬金等人。

而且李世民开府治事,当时大唐王朝有三个权力中心,分别是:李渊的皇宫,太子建成的府邸和秦王李世民秦王府。

京城长安的政事令出三门,有时候三个府邸给出的政策相抵触,长安的官员办事的原则就是皇宫太子府秦王府三个地方谁的政令先到,就按谁的办理。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能成,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利于他。

大明王朝其实也有李世民这样的牛人,但是却不是燕王朱棣,而是他老爹朱元璋。

朱元璋从一个屁都没有的放牛娃,皇觉寺苦和尚,到开创大明王朝两百多年基业的创业之主。吃了太多苦,走了很多的弯路。

但是,凭借他的聪明隐忍,愣是完成了逆袭。

大明开国出现了很多牛人,比如常遇春,徐达,刘伯温等,很多都是朱元璋的老乡,是濠州这地方在元末忽然风水好了吗?



还是因为朱元璋的知人善任?

在民间有很多关于明初将帅们的传说,这些传说的基础是大明王朝从无到有定鼎成功。

这些传说中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好像可有可无,除了火烧庆功楼之类的嫉贤妒能,好像朱元璋也没有啥大本事。

其实,不然。

大明王朝即使没有刘伯温,没有徐达,没有常遇春,朱元璋依旧能够成功。就像李世民没有秦叔宝没有房玄龄没有尉迟恭依旧能够创下不世功业一样。

因为他们本就是黑洞一样的牛人,才会吸引这些文臣武将向他们靠拢。



燕王朱棣恰恰不是这种开创性的君主。

朱棣七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名字,17岁在老家凤阳锻炼了两三年,然后去北平就藩当燕王,这一年是洪武13年,朱元璋已经当皇帝13年了。

朱棣能去北平,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儿子,这时候他一点实力也没有,根本不存在能和老爹掰手腕这回事。

洪武25年太子朱标去世,然后,朱棣前面的几个哥哥去先后去世。朱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长子。

这时候朱棣虽然在北平当了十几年燕王,实力不算太强。

洪武25年之后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为了让皇长孙朱允炆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对功臣展开了血腥清洗。

这时朱元璋不再信任功臣,而他在各地当藩王的儿子们都已经成年可以独挡一方了,相比于外人老朱对自己儿子更信任一些吧。

所以诸王的实力得以空前加大。

朱棣这时候才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方藩镇,手握重兵。



朱棣又不失时机的打了几个胜仗,加重了自己在老爹心中的分量。

能得到朱元璋的信任,意味着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兵力。

这些资源为日后他靖难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是没胆量,像李世民一样公然逼父皇让位。

也没有这个必要

一个原因是,他的藩属在北平,离大明王朝当时权力中心南京有点儿远,力有不逮。

另一个原因是,朱棣得到所有的都是因为他爹是朱元璋。如果他起兵反对朱元璋,名不正言不顺,就是找死。

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也是因为朱允炆逼迫的太急,朱棣不造反只有等死,如果造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他冒险起兵,起兵的理由,也是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祖训行事,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如果朱允炆不是太急功近利,想着毕其功于一役,换一种方法钝刀子杀人慢慢的消磨诸王的权力,大约朱棣也不会冒险发动靖难之役的。

这种事虽然收益可观,但是风险也有点太大了。


文:薛白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