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不是万能的,对疾病要有正确态度

疾病有很多种,有些是简单的疾病,比如伤风感冒,几天也就好了;有些是缠绵的疾病,生活质量下降;有些是绝症,至今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人,对于疾病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

对于人来讲,因为自身所处时代、环境、资源的不同,对于疾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今天很多人对于一些古老的医学嗤之以鼻,表现出孤傲和看不起,实际上我们今天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否定历史,比如原始社会能够发现一种有效的草药这就是伟大的医学了。而到了今天,一些能够有所突破的疾病,也会因为个人的经济实力搁浅。

近段时间,在朋友和亲戚中出现了几个癌症的病人,这是令人揪心的事情。对于这样的疾病,恰好是在今天,有各种医保的支持,再加上自己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所以还是能够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大医院,每天费用并不低,但是还是一天天的坚持着,希望有一种很好的疗法,能够满足内心对生命的渴望。这样的人,每天医院里有很多很多。

医学不是万能的,对疾病要有正确态度

作为一名医生,能够做些什么呢?

有个人讲:看着病人痛苦,也是想着做些努力,这可能就是医生的初衷吧!

但实际上,很多病医生处理不了,至今医学解决不了。一方面是医学的发展的局限性,医学作为一种对生命和疾病的研究学问,不是完美的,虽然我们今天有很多难题得到了克服,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相对有医疗保障的氛围里,这是好事,但是依旧有很多的疾病无能为力。这方面包括绝症、也包括一些心理的、社会性疾病。另一方面,医生和病人又处于不同的样式,同样是医生基层医生和北上广的医生是有区别的,同样是病人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用一个标准去理解医生、理解病人是不现实的,应该体现出个性化。

而往往人们会忽略这个个性化,觉得现在的医院就应该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治的,无所不能的,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来自于医院市场化后对自己优势的宣传,吸引了老百姓对医学的信心,这是放大的信心。特别是一些不良媒体或者医疗机构对一些技术的夸大海口,使人们迷乱了方向,而忘却了对医学自身的局限性的认知。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发展后人们经济条件改善,对生活质量和就医需求质量的提升,所以这个医学需求开始层次化发展。

门诊经常的开中药,有时候病人就会很讶然,大夫这要这么便宜管用不?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一些人不担心花钱,希望医生开最好的药。有个人讲了故事,当然这是真的,有个病人来医院看病,医生给开了心电图,结果他很不满意,觉得怎么大医院的竟然只开个心电图,匪夷所思。然后换了个医生,要求做最好的检查,这样医生就开了全套,花了几千块,满意而归。

如今,这样的人还不少。这说明了什么呢?作为医生已经不可能永远用一种眼光和标准服务病人,需要用有层次感去对待,然后达到每个人的心理预期。需要面对什么样的人,有富裕的人,有家庭条件一般的人,也有穷困的人,这就需要因为不同的情况,做出优化的治疗方案。

而在追求优化方案的时候,需要医生、患者的共同参与。这样就从自身的需要和医生的水平技术等做出恰当的合乎情理的诊疗。

医学不是万能的,对疾病要有正确态度

但很多时候,人们不这么做。

一种是单纯地期望,而好高骛远,或者不能量力而行。这个时候容易高估了医学的水平、医生的水平,而盲目的追求一种必须治好的期望。这个期望往往是严肃的,但是却表现的随意了起来。比如现在农村医疗,有不少的短板,但是得病后人们已经不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活,而选择更好的医院去诊疗。这样就很容易用医学最高的标准去要求基层的医院和医生,由此也常常埋怨基层医生误诊误治而导致许多医疗纠纷。很多时候,基层医院医生出现医疗问题,就常常因此而被动。但现实就是现实,基层医生因为水平问题不可能解决很多的疾病,如此就产生了一种结果:基层医院不敢收治大病、难病,很多病可以基层解决的,可能都一股脑的转上来了。这样的医疗成本就会不断的攀升,社会寄希望在基层社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另一种是对医学过重的投入,似乎觉得钱是可以买来健康的,是可以抵抗一切疾病的,从而不能坦然为面对生命的完结。这种概念包括几点:一是商业化的医疗模式。这种认识将医学与商业等同,就如同到餐厅吃饭,吃多少点多少,觉得是自己的权利,而吃的好不好都可以让服务员或者店家负责。这种观念现在很盛行,有次病人给我讲,你病看的好,我给你介绍了几个客户。听到客户两个词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已经不是医生,面对的也不是病人。我就成了售货员,成了业务员,这样的感觉是诧异的。当然在医院也经常的听到服务员的称号,如此尔尔。

二是不正常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表现得五花八门,但主要是接受和不接受。接受医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认可生命的自然现象,自然的接受生命的到来和完结,这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毕竟人都是会死的,而死亡需要一种良性的心态去面对。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生命观的教育,知道生命现象,知道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对于疾病的态度是生命观的重要一部分,生活中有些病人得病了紧张的不得了,有个病人拿着化验单走遍了郑州的几所大医院,然后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来看我是因为自己是在没有办法了,在头条看到了,然后信任了来了。这样的病人,心理因素是主要的,他们是典型的恐艾症患者,怕死是主要的,但因为这种感觉常常游走于不同的医院,希望得出医生肯定的回答。如果医生有些模棱两可,那么就完全的没有了信任。这样的病人现在特别的多,有些病人甲状腺结节,一个月做一次检查,一个医院一份检查单,看着神情也是痛苦。

医学不是万能的,对疾病要有正确态度

如今,社会发展,物欲横流,人们的需求呈现了不同的层次,心理的发展也愈发的复杂化。单纯地依靠一种模式已经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医学、对医生、对患者更多而去思考什么样的模式是最适合的,由此赢得多方的支持,多方的理解。

所以说,对待医学的态度,大家都在路上,这就是现实。但无论何时,都需要医患双方保持客观、理性、公正,为了最好的治疗而团结起来。如果都能够真诚面对,社会就会有更多和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