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3-5歲的孩子聽話

我說什麼他都不聽。說了很多遍,就是不照著做。

不聽話的孩子應怎麼對付?不同年齡方法不一樣哦~

……

我們可能經常忽略了,怎麼跟小孩說話,跟他們的年齡有很大關係。

怎麼讓3-5歲的孩子聽話

3歲:新鮮詞兒多來點

比如3歲孩子,剛學會說話,對新鮮詞彙有極大的熱情。如果你想吸引他做什麼,可以跟他說,“xx活動結束後,有驚喜噢”——“驚喜”這個新鮮詞彙就足以吸引他們。

但是驚喜一定要有(可以不是實物),千萬別讓孩子有受騙的感覺,否則,你們之後的溝通,將會非常困難。

對一個3歲孩子下達指令,同樣可以用新鮮詞彙法。

比如你想讓他收拾好玩具,“把積木收好!”肯定不是什麼好的溝通方法;這麼說才更有效:“把積木收好,你就有更大的地方來玩跳繩遊戲了。”

怎麼讓3-5歲的孩子聽話


4歲:不要害怕屎尿屁

而4歲孩子呢,表達欲一般都很強烈,誇張和過度是他們的日常。而且他們還特愛吹牛,“我家裡有個更大的”、“我爸爸比你爸爸更有力氣”。除此之外,他們還喜歡說話帶上屎尿屁。

如果你聽到孩子說屎尿屁,別炸毛,最多給他一個嚴肅臉,他就會覺得這挺無趣的。如果你怒氣衝衝地教訓他一頓,只會起到反作用。

怎麼讓3-5歲的孩子聽話


5歲:關注和鼓勵才是聽話良藥

誇張的4歲過去後,5歲孩子就很愛求關注求表揚。

5歲是建立孩子自信的黃金年紀。他們想做個好孩子,更想把每件事做好。

所以,他們只肯去嘗試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讓他做個什麼事,他沒有立刻去做,可能是他還沒有把握。

這時候與其抱怨孩子不聽話,不如多點鼓勵。得到你真誠的誇獎,他會非常自豪,也會越做越好。這個階段的溝通,你足夠的關注和切實的鼓勵才是重點。

除了按孩子的年齡外,其實“聽話”兩個字,在我們的語境裡,就是“按我的意思做”。

但是你想過嗎,要讓一個小孩按著你的意思做,首先他得明白這個意思,其次他得有動機,最後他還得有相應的行動力。

你要的“聽話”,對一個小孩來說,真的好難。

怎麼讓3-5歲的孩子聽話


想讓小孩心甘情願接受你的話,除了分齡“話術”外,這兩個通用原則也很重要。

通用原則1:感受被認同,對話才能開始

生活範例:

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媽媽:這兒冷,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熱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熱

……

當孩子的感受不斷被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

而我們常說的“聽話”,其實就是要孩子只能接受我們的感受,而不是我們去尊重孩子的感受,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孩子不聽話啊。


很多家長覺得,小孩懂什麼!所以就強行讓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但是,想讓孩子“聽話”,這是大忌,也是很多爸媽會覺得“心累”的根本原因!

怎麼破?其實,一個簡單的習慣養成就好。

比如上面那個案例,教你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先說出你的感受,再複述一遍孩子的感受,這種“1+1”的溝通法則,真是親測有效。

示範範例:

媽媽覺得很冷,你覺得熱啊……

用說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恭喜你,你們終於在一個溝通平臺上了。


通用原則2:別跟不成熟的大腦硬槓,玩個遊戲轉移注意力

生活範例:

孩子:媽媽,我想吃餅乾。

媽媽:家裡沒有餅乾了,不吃了吧。

孩子:媽媽,我就是要吃餅乾!

媽媽:家裡沒有了,需要出去買,但是現在媽媽去不了,還得給你做飯呢。

孩子:不嘛,我就是要吃餅乾……

媽媽:都告訴你家裡沒有了,沒聽到嗎?

孩子:哭……

媽媽: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給你做飯,給你洗衣服,你想吃餅乾還得給你變出餅乾,你想累死媽媽啊……


這場景一定不陌生吧,為什麼解釋了孩子還是不聽?

其實,人的理智腦要到25歲才能發育成熟。這之前,一切關於“控制”的問題,孩子做不好,那簡直太正常了。

孩子想吃餅乾,是一種情緒。他陷在情緒中,無法接受你的解釋,正是理智腦發育不成熟的表現。

這時候跟他講現實、講道理,讓他跟你共情,可能嗎?不可能!所以這時候,講道理只會讓你自己崩潰,不如陪他玩個幻想遊戲。

怎麼讓3-5歲的孩子聽話

示範範例:

媽媽:真希望咱家有啊,要是媽媽能給你變出一盒來多好,怎麼變呢?你能想想辦法嗎?

這時候,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變出餅乾的魔法上了,你就可以加點戲。

媽媽:哎呀,變不出來,好著急呀,要是哆啦A夢在就好了……

這個過程,怎麼好玩怎麼來。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渴望心情被你理解了,也更容易接受你的話。

最後我們想說,如果你真想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任何通過激起孩子負面情緒的做法,統統沒!有!用!

“聽話”源於“我愛媽媽,媽媽愛我”的一次又一次情感和心理確認,在這個基礎上,才可能培養出你要的“聽話”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