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一提起"三高",大家都耳熟能詳,那你知道第四高嗎?

它就是高尿酸。

一般來說,成年男性尿酸值正常值為149~416μmol/L ;女性為89~357μmol/L。

如果尿酸含量超過420μmol/L,就定義為高尿酸血癥。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長期尿酸高,對身體危害極大,3大併發症要警惕

併發症1:痛風

臨床上有10%左右的高尿酸患者會誘發痛風。

尿酸值一旦達到420μmol/L的飽和度,會不斷析出尿酸結晶來降低尿酸水平,這些結晶在關節、骨骼處不斷沉澱,會引起急性關節炎、多單關節發作,誘發痛風。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併發症2:動脈硬化

如果尿酸水平偏高,會出現尿酸鹽結晶,並沉澱在動脈內,再加上血小板凝集亢進,會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

這對於心血管來說危害巨大,會增加心梗爆發的幾率。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併發症3:腎衰竭

尿酸在體內肝臟處合成,經腎臟排洩。

如果尿酸水平長期處於比較高的水平,尿酸結晶會不斷在腎臟沉澱,增加腎臟的負擔,引發腎炎、腎衰甚至尿毒症。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可能腎衰竭要來了

表現1:水腫

腎臟被稱為"水髒",是調節水、電解質的重要器官。

當尿酸值過高引發腎功能衰退後,會使體內鈉出現瀦留,導致水腫,或伴有高血壓症狀。在早上則容易出現水腫,特別是眼瞼、小腿等部位。

隨著病情的加重還會出現全身性水腫。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表現2:排尿異常

晨尿是人體健康的"風向標"。

當尿酸結晶堵塞在輸尿管時,會引發排尿障礙,出現尿頻、尿急、尿不盡等。

如果近期發現肉眼血尿,甚至尿液中有白色絮狀物,或尿液特別渾濁,或尿液伴有很多細膩的泡沫,或散發出一股異常的臭味,最好去查一下,可能是腎臟出了問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等,要警惕。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表現3:腰痛

腎位於腰府之中,當腎臟出現病變後,腰兩側組織會表現為隱痛、痠痛,甚至是彎腰都很困難,這時最好去查一下。

特別是晚上血液流速減慢,尿酸結晶析出加速,腰痛的症狀也會更加明顯。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日常降尿酸,堅持3多3少,尿酸蹭蹭降,減輕腎臟負擔

3多

1、多喝水

尿酸主要隨著尿液排出,多喝水可增加排尿量,促進尿酸排出。

成人每天的攝水量建議保持在1500ml,小口慢飲效果更佳。

喝水時注意:

早起時喝一杯:緩解血液粘稠現狀,降低血尿酸水平。

飯後喝一杯:減少油脂、高嘌呤食物攝入,減少內源性尿酸生成。

運動後喝一杯:避免水分大量流失導致血脂粘稠。

睡前不宜大量喝水,以免加重腎臟代謝負擔。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2、多補充黃酮類化合物

缺少黃酮類化合物是導致尿酸鹽形成的重要因素。

體內黃銅類物質含量過少,會加速嘌呤代謝尿酸的進程。而一旦尿酸值過高,就會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軟組織和腎臟中,導致關節腫大,引發痛風。

補充黃酮類化合物,說白了就是補充抑制尿酸鹽形成的物質。

黃酮類化合物豐富的食物有:豆類、柑橘類水果、椰菜等深色蔬菜、番茄等。

除了吃以外,還有一些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的食材,我們可以泡水喝,像薄荷茶、烏龍茶、念露菊等,堅持飲用,也能抑制尿酸合成。

其中,念露菊不僅含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還含有菊甙、膽鹼等物質,泡水喝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嘌呤合成,有利於尿酸鹽溶解並排出,降低痛風發病率。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3、多運動

良好的運動習慣可提高新陳代謝,促進尿酸排洩。

最好進行有氧運動,時間在30分鐘以內,微微發熱即可,避免大量流汗。

在痛風發作期間,最好臥床休息,以免損傷關節健康。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3少

1、少嘌呤

動物內臟、海鮮、濃肉湯、牛羊肉等都是典型的高嘌呤食物,長期食用會導致嘌呤向尿酸轉化增多,提高血尿酸水平,增加腎衰的發作風險。

建議,平時最好飲食清淡,減少油脂等攝入,減輕身體代謝負擔。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2、少憋尿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很多人有習慣性憋尿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延長尿酸在體內的堆積時間,還會損害腎臟健康,形成惡性循環。

3、少熬夜

熬夜時身體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和激素,導致血脂粘稠,提高血液中尿酸含量,誘發高尿酸血癥。

早起時,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尿酸值,謹防腎衰竭要來了

養腎小提示——熱水泡腳

用38℃~40℃的熱水泡腳15~30分鐘。

泡腳可驅寒、溫腎助陽、起到一定的補腎的作用,泡腳後,可以按揉腳心的湧泉穴,也可起到養腎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