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文壇行者,更是民國第一寫手,老舍眼中“最愛惜羽毛的人!”

被譽為北京胡同之根的磚塔衚衕,擁有700多年曆史,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衚衕之一。

磚塔衚衕61號,魯迅在這裡住了九個月。

1946年,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搬到北平後,亦定居於此。寫下了《春明外史》、《績效姻緣》、《金粉世家》等名篇佳作。

既是文壇行者,更是民國第一寫手,老舍眼中“最愛惜羽毛的人!”


  • 孤獨離世

1967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古老皇都籠罩著逼人的寒氣和灰濛濛的霧霾中。2月15日,農曆正月初七清晨,磚塔衚衕43號一處小四合院中一片寂淨。此時房門緊閉的東廂房裡,一位老人緩緩從床上起身坡衣而坐,靜思片刻欲起身下床,老人忽然低低的坤吟了一聲仰面倒下。

此時,沒有人知道在北京,在這個寒冷悽清的清晨,一個曾經以生花妙筆給這個世界帶來無限想象和情感慰藉的人,悄然離去了,他就是張恨水。

既是文壇行者,更是民國第一寫手,老舍眼中“最愛惜羽毛的人!”


  •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張恨水,著名章回小說大家,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他被稱為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

張恨水是筆名,原名心遠,祖籍安徽潛山,筆名“恨水”取自南唐後主李煜詞《烏夜啼》:“自是長恨水長東”。意思是人生長恨,自像那流水滾滾,永遠向東。人生長恨是濃縮了多少痛苦人生體驗之後的感慨。

十三歲的張恨水就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這一年他寫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說,還配上了一幅英雄打虎的插圖。由於人物太大,老虎又太小,被嘲笑為“英雄打狗”。

少年時期的張恨水生活歷經波折,品嚐了人間冷暖。民國初年,小說很受歡迎,金榜題名和英雄救美,這兩種題材故事最受當時年輕人的喜愛。張恨水投其所好,卻也是他一生創作的永恆主題。一生寫下3000多萬字,寫盡男女痴情愛恨。

張恨水用手中的筆編排人生,現實中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與他而言,終究欲想而不可得。那個時代人包辦婚姻是常態,張恨水自然不能免俗。

  • 民國第一寫手的日常

張恨水以120多部中、長篇小說,一生寫作3000多萬字,平均每天數千字的寫作量,張恨水因此也成為民國時期最高產的作家。

民國時期的作家是真正靠市場養活的,一日不寫,一日無進項。一月不寫,家中鬧糧荒。生活的壓力讓民國時期作家普遍高產,張恨水就曾有六、七部長篇小說在報刊上連載,雖然張恨水的作品產量驚人,但絕少粗製濫造,證明之一是同時期大作家們的讚譽,矛盾說他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的生命。老舍則稱讚它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大作家。

每個時代,都需要一個造夢的人,那個時代的張恨水就是這樣一個人。張恨水投靠在漢口報館工作的叔怕,開始了自己的職業寫作生涯,《春明外史》是他的揚名立萬之作,他把當時官場和社會的奇聞怪事,採用戲說的方式,展現在大眾面前。其中有夾雜了諷刺,讓這部小說連載了五年之久。至於每天下午兩三點,報館門前就有讀者排隊等候,購買新報以先賭為快。

《春明外史》剛剛落幕,隨之來的便是《金粉世家》的閃亮登場。那個時候張恨水每天九點開始寫作,直到下午五六點才放下筆,或者去看個電影,或者繼續寫作,一直要到晚上12點才會正式結束一天的寫作。

作家的寫作靈感往往也是時有時無,同時也是一個不斷掏空自己的過程,所以即使上了床鋪還要再讀書,以補充能量。據說每次遇到創作瓶頸,他便會對著鏡子喚醒故事裡的角色,逼著自己切換不同的視角。《金粉世家》就是在和和鏡子面前的演繹琢磨中慢慢地充實起來的,《啼笑因緣》同樣是採用這個招數,所以才會加印了26版。

既是文壇行者,更是民國第一寫手,老舍眼中“最愛惜羽毛的人!”


  • 不一般的書迷和自我評價

在張恨水創作頂峰時期,粉絲之眾從草根百姓到達官貴人,張學良也是他的書迷,甚至登門拜訪邀請他到奉軍擔往文職,但張恨水是有底線的人,他以“君子不黨”為由婉拒了。魯迅的母親也愛張恨水的小說,只有他一出新書,魯迅便買來給母親寄去。國學大師陳寅恪,著名作家才女張愛玲亦不能免俗。陳寅恪是張恨水的堅定粉絲,他雙目失明後,曾每日請人朗讀張恨水的小說《水滸新傳》,居然也聽得有滋有味。

對於很多人來說張恨水最好的作品是《啼笑姻緣》。來京讀書的江浙富家子弟樊家樹,出身貧寒,擁有花容月貌卻愛慕虛榮的沈鳳喜,心地善良的富家千金何麗娜,俠女心腸老實純樸的關秀姑,一男三女的愛情故事,讓當時的讀者為之慾罷不能。

後來張恨水淡到《啼笑因緣》,只說那這樣一段話:“那些破破碎碎的幻想誕生的地方,或許亭臺樓榭,荷錢楊柳依然如舊,可是那些當年的女子,當年的喜鵲,或許都不可遇了,人生的幻想,或許可以構成一部假事實的小說,然而人生的實境,到真的有些像幻影呢”。

我們常常認為張恨水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只寫一些男女纏綿之情。其實,作家也是有愛國情懷的。抗日戰爭爆發後,張恨水的筆你不再溫柔了,他在報紙上連載了《太平花》、《東北四連長》等一系列抗戰小說。八年抗戰的艱苦歲月裡,張恨水從來沒有停下過創作,國共內戰結束後,他面臨著命運到了一個選擇的轉折點,最終,他選擇了留下來。

著作等身聲名遠播的張恨水,終其一生低調平實如同腳下的土地,在他看來,寫字就是營生罷了,如同擺攤之類的小本生意。他自豪地把自己比著一頭毛驢,靠流汗出力吃飯。他以一支筆養活著數十人口的大家族,自家在北平的大宅子是用稿費換來的,全家30多口人靠一支筆,日子都過得還不錯。其實,不僅僅張氏家族依靠他那隻筆,還有眾多報刊編輯,都靠連載他的小說生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張恨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今的人們或許遺忘他的存在,但與他而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人生如戲,你方唱罷我登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