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今天兒子參加人生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試,雖然之前跟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溝通,老師們都說他沒有問題。但是我總是覺得自己很緊張,要是兒子考的不好怎麼辦?我要怎麼安慰他,怎麼安慰我自己呢?

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兒子好像一點壓力都沒有,早上起床後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是不是明天數學考完了,下午回來我就可以搭那套大樂高了?”大樂高是本學期的籃球課結束後他用他的獎勵換來的禮物,早就忍耐不住想要拼搭了,我一直沒有讓,便承若等他考試結束讓他拼搭。

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聽他這樣說,我真的是又好氣又好笑,馬上要語文考試了,心裡還想著玩,這怎麼考的好?真想湊一頓呀。但事實上,我並沒有揍他。我摸摸他的頭,回覆:“當然可以了。不過我希望你首先將一會的期末考試考好,考試的時候請你注意力集中,專心一點,希望你取得好成績”。“好的,媽媽。”小傢伙笑嘻嘻的起床穿衣服了。

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控制力特別好的媽媽,經常忍不住要去吼他。前天晚上他做語文複習卷的時候空了三道拼音題在試卷上,這還是經過我提醒“你做完檢查一遍,別漏題”之後拿給我檢查的,我氣得當場就把試卷給揉了,正想吼他的時候,被他爸爸出聲打斷了:“在孩子面前,你這是幹什麼呢?”這一聲將我驚醒了,是的,我這是在幹什麼呢?

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不就是漏題嘛,不就是粗心嘛,不說孩子,我自己不是經常犯迷糊?手機拿在左手,卻拼命的找“我的手機哪裡去了?”週末帶孩子們去興趣課,上了車才發現,水壺沒有帶,吸汗巾沒有帶,再跑回家裡去拿……我不是也經常粗心?如果我粗心的時候,孩子爸爸如果來一句“你怎麼那麼笨,連個東西都記不住,整天在幹什麼呢?不就是個水壺嗎?那麼大個東西怎麼會忘記……”那我是不是要跟他大吵一架?孩子生病了,如果孩子爸爸來一句“你怎麼回事,連個孩子都管不好”,我是不是會很委屈,我明明很認真很盡力了?

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其實我們心裡都有了答案,我們大人也會馬虎,也會粗心,也會委屈,為什麼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呢?孩子粗心馬虎,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粗暴的去對待他們,去吼他們。讓他們在自己的爸爸媽媽這裡都得不到幫助,這隻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雖然生氣,但是請不要暴躁,換位思考下,如果這時候你是孩子,你的心情,你希望你的媽媽如何跟你說話,然後再回去跟孩子溝通吧。

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表明,心理暗示對孩子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1968年,兩名叫羅森塔爾和福德的美國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發展測驗”。然後,他們以讚美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老師。8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復試,結果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慾望強,敢於發表意見,與教師關係也特別融洽。

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實際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便抽取的。他們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雖然教師始終把這些名單藏在內心深處,但掩飾不住的熱情仍然通過眼神、笑貌、音調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實際上他們扮演了皮格馬利翁的角色。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因此變得更加自信,奮發向上的激流在他們的血管中盪漾,於是他們在行動上就不知不覺地更加努力學習,結果就有了飛速的進步。這個令人讚歎不已的實驗,後來被譽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

控制不住想罵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試試

我們對待孩子,也應該溫和的、正面的去引導他們,影響他們,多鼓勵,多幫助,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成長,也給自己一些時間等孩子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