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襄阳城更早的襄阳历史——周昭王

一:一个故事:

先来讲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周昭王,武王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个皇帝。之前成康之治,天下安宁,到了昭王时,就突然成了王道微缺了,估计是天下久无战事,诸侯各玩各的,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为了增加周王室的凝聚力,周昭王发动了向南巡狩,就是征服汉江流域,国内矛盾国外解决,自古有之。

周昭王征伐汉江流域应该有三次,第三次的时候,船工用胶粘的船给昭王用,船到了江中,胶溶了,船裂了,昭王就淹死了,重臣祭公也淹死了。昭王手下的将士把昭王找到,找个地方安葬了。也有传言说是楚蛮偷偷把船给凿个了洞,导致了昭王的淹死,那就是一场精准的斩首行动,神来之笔。不管怎么说,楚蛮取得了胜利,史书说昭王不返,周人讳之。


比襄阳城更早的襄阳历史——周昭王

网传周昭王像


二、襄阳人楚国征伐汉江流域的必经之地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楚蛮和芈氏楚国估计不是同一个概念,周天子伐的是楚蛮,不一定芈氏楚国,也不一定是冲着丹阳城去的,有兴趣的可以查查相关资料,本文不再赘述。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想到襄阳。从关中出发征伐汉江流域,过汉江最有可能的在襄阳段。这样的猜测有依据么?

三:昭王墓的相关记载

《襄阳府志》记载,襄阳城南习家池北有一个昭王墓。并做了一翻考证。

王粲在登楼赋中说西接昭邱,就是这个昭王墓。《南雍州记》说,南朝齐建元年间,有人盗了昭王墓,得到了玉镜、玉笈、古书、竹简、青丝、简编等。大文士沈约得到了几枚简,请刘绘鉴定,刘绘说这是周礼的逸篇。南齐书和南史也有类似的记载。但来这个昭王墓确实存在无异。南朝梁昭明太子说这个昭王墓是楚昭王,旧的襄阳府志也这么认为。但是楚昭王墓在现在的宜城,证据确凿。所以这个昭王墓不是楚昭王。考虑到前面的故事,周昭王在汉江淹死,遗体无法远距离运输,就找了一个头枕青山、脚踏流水的墓地应该是顺利成章的事,现在的习家池山冲和凤凰山冲都有可能。那些玉镜、玉笈、竹简是昭王的遗物,一起陪葬了。襄阳府志的编者也觉得证据不充分,只是存疑,供大家参考。

查《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说到此事,王僧虔有金石之学,认为这是蝌蚪文写的周书阙文,但跟当时的《尚书》不同。

查《南史》江淹传中说王僧虔只识出是蝌蚪文,也不知知道具体是什么,就找了江淹,江淹根据蝌蚪文推测说这是周宣王的竹简,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结论,史书也没记载。周宣王是昭王之后第七个王,相差约两百年,算是西周末年。以此看是墓中是周代文物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四:这可能是比襄阳城更早的历史记载

可惜了在南北朝时期,我们只有初级的金石之学,缺少周详的考古技术,不能对古墓流出的物件做详细整理与分析。让我们失去了界定此事的机会。现在的襄阳城南似乎没有什么大墓了,甚为可惜。

根据襄阳周边考古发掘,襄阳城的遗迹从战国开始,但真武山附近有西周中期的聚落。 假如周昭王葬于襄阳南为真,此地有记载的历史就是西周时期,真正的三千年了,而且周昭王将成为襄阳历史上级别最高的人物了。这个时期,附近的封国有邓、罗、卢,这些封国是否忠于周王室,一时间只怕理不清了。


比襄阳城更早的襄阳历史——周昭王

谭版地图的襄阳附近


五:附史料

本文主要是科普,就没有列相关史料,现将原文列于此,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本文绝非故做惊人语。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正义】: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

《南齐书》卷二十一 列传第二文惠太子传:时襄阳有盗发古冢者,相传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屐、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盗以把火自照,后人有得十余简,以示抚军王僧虔,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

《南史》卷五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江淹传: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王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是科斗书。淹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简也。简殆如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