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没赶上趟的事情?

青婳啊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研发的“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我们知道,二战以后美苏两国剑拔弩张,除了在各个领域争第一之外,保持强大的军事威慑力,自然是最重要的。

核动力战略轰炸机,最初的目的很简单:使用强大的核能为动力,轰炸机就可以围着地球使劲绕圈,不用再担心军事基地不够用的问题了。这东西要是弄个十几架天天在高空飞着,绝对酷炫。

所以,美苏双方都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财大气粗的美国,从1946年就开始启动了这一计划。苏联因为技术问题,起步稍微晚一些,1952年才提出相关的书面报告。在苏联人还在努力进行理论论证的时候,美国人的第一架核动力轰炸机已经上天试飞了……


那个时代的核动力飞机是非常“暴力”的,直接弄一个小型的核反应堆装在飞机上。当然,这种设计要解决三个大问题。

(被裹得严严实实的驾驶室)

首先就是装上核反应堆之后,怎么驱动?怎么冷却反应堆?这一点比较技术化,总之就是通过各种方案验证,最终选用了最为直接的方案:空气通过压缩机进入涡轮喷气引擎,然后进入反应堆核心区域进行加热。产生出来的高温加热气体流,向后喷出,产生了动力。

如果大家看了最近的《切尔诺贝利》就知道,核反应堆会产生大量的辐射物,非常危险。所以,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保证飞行员的安全——毕竟人家屁股后面就是核反应堆。

怎么办呢?只能在驾驶室包裹上厚厚的铅防护层等其他保护层,越厚越好。美国人改装好的核动力轰炸机编号为NB-36H,驾驶室就被包成了巨大的“粽子”。当然,长时间飞行的话,会不会对飞行员有影响,还要靠试验验证。


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万一核动力轰炸机出了故障,或者被敌方击中,坠毁之后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核污染……

(NB-36H)

所以,最初的进行试飞的时候,NB-36H的旁边,还飞着一架装满士兵的大型运输机。一旦出事,旁边飞机的士兵们会第一时间封锁现场,紧急处置,防止大规模核污染。

但是,这种危险的“大杀器”最终还是下马了。原因也很简单,核动力轰战机还没完善好,带着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就发展起来了。

洲际导弹的速度更快,部署更方便。至于说核动力轰炸机的续航能力强,现在蓬勃发展的军用无人机,续航能力也不差……

所以,虽然核动力轰炸机在理论上可行,并且确实能达到它应有的核威慑能力。但是,研发速度太慢,没赶上趟……新技术迅猛发展,它就这么无情的被淘汰了。


七追风


感情里怕的是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人生路上最怕的就是没赶上趟,做了错误的选择,就好比1911年当太监,1916年投靠袁世凯。

樊於期

樊於期这人很神秘,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籍贯,也没有他的出生年月,有人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

樊於期是秦王嬴政时期秦国的一个将军,公元前236年,他奉命和王翦等一同率兵攻打赵国,这次战争秦国大胜,杀了赵国大将扈辄。

于是公元前233年时,秦王嬴政让樊於期再次带兵攻打赵国,可这次的樊於期没有第一次那么幸运。与他对峙的是赵国的名将李牧,不出意外此次的肥之战中樊於期大败,使得秦军损失惨重。败北的樊於期吓得不敢回秦国,于是他就跑去了燕国,并且当了燕国的大将军。知道樊於期叛变燕国后,秦王嬴政非常的愤怒,把樊於期的父母及宗族人员全部给杀了,而且悬赏金千斤和邑万家的重赏来捉拿樊於期。

樊於期虽然叛变后又当上了燕国的大将军,可好景不长,公元前227年,秦国就灭了赵国,兵临燕国边界。这让燕国的太子丹非常的恐惧,思前想后,太子丹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找了荆轲让他去刺杀秦王政。

荆轲告诉太子丹:

就算您没来找我,我也马上要去找您了,正好我也是这个想法。可是贸然前去秦王肯定会起疑,需要拿些东西表明自己的诚意,让秦王放松警惕。

而现如今秦王悬赏重金来捉拿樊於期将军,这正是一个好机会,只要有了樊将军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秦王肯定很愿意召见我,这样我就有机会了。

太子丹觉得这样对樊於期很不好,人家走投无路的时候来投奔自己,可自己却要送人家去死,于是太子丹劝荆轲再好好想想。

荆轲看到太子丹不忍心杀害樊於期,于是就跑去劝樊於期,和樊於期说,自己有个办法,既能解决燕国的忧患,又能给樊於期报了杀亲灭族的仇恨。樊於期果然很上道的问荆轲是什么计策,荆轲告诉樊於期:

只要有你的头,拿去献给秦王,秦王肯定愿意见我,这样我就能刺杀他了。

樊於期这时看到了自己的早已无路可退,于是很愤慨的讲了一句我朝思暮想都想要复仇,然后自杀了。

这就是荆轲刺秦王的前期故事。

经过历代秦王的努力,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早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可樊於期居然因为一场败战就叛变,投靠一个已经走向末途的国家,这不就是1911年当太监,1916年投靠袁世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