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上古历史中三皇是哪三皇,伏羲从何而来?

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中指出三皇的由来,原文如下:

三皇,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这三个君,叫做三皇。德冒天下谓之皇。古人质朴,未有皇帝称号,后世以其有大德足以覆冒天下,故称之曰皇。纪,是记载其所行之事。三皇以前,还有君长,以其年代久远,无可考见,故作史者以三皇为始。

三皇之一太昊伏羲氏由来:自古以来帝王都是应天命而生,是受上天眷念的人,所以,当他们出生时,一定会有非比寻常的祥瑞出现。当初太昊伏羲氏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居在华胥地方江中的一个小洲上。某一天,她偶然看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于是她就踏进了那脚印,站在了里面,突然心有所感,与此同时天上彩虹乍现,那彩虹进而从天而降,环绕着她的身体,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因而怀上了伏羲。伏羲不久就出生在了成纪这个地方。后来,根据“五德”之说,伏羲以木德而成为帝王。又因为在五行之说中木能生风,所以伏羲氏以风为自己姓氏。而“太昊”的名字,则来自于其所具有的圣人般的德行,如日月照耀大地般的公正、明察秋毫。

资治通鉴:上古历史中三皇是哪三皇,伏羲从何而来?

太昊伏羲氏

三皇之一炎帝神农氏:炎帝是帝号,少典,是诸侯国名。有蟜氏,是族名。姜水、烈山、伊、耆都是地名。很久以前少典氏的君主,娶有蟜氏女子安登为妻子。安登为少典君主生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名叫石年,也就是后来的炎帝。炎帝因在姜水地方长大,后来便以姜为自己的姓氏。先前,伏羲氏因木德而成为天下的君主,石年继伏羲之后而为君主,按五行学说取木能生火之义,固石年以火德而称王,又因火性炎热,所以又称石年为炎帝。又因炎帝最初是生活在烈山的,所以又被称为烈山氏或连山氏。又因其先祖曾建都于伊、耆两地,故人们又时常以两地的名字称呼炎帝为伊耆氏。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都于陈,迁曲阜。初蓺五谷、尝百草。古者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而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民蓺五谷,而农事兴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复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由是民居安食力而无夭折之患,天下宜之,故号神农氏。

资治通鉴:上古历史中三皇是哪三皇,伏羲从何而来?

炎帝神农氏

三皇之一黄帝氏:黄帝,是帝号;有熊,是国名。黄帝以国为氏,故称黄帝有熊氏。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有熊氏君主之子。他生下来就神圣灵异,不可窥测;随着年纪的增大,他越发的聪明过人,上天垂青于他,老百姓信服于他。此时天下由炎帝神农氏的后代统治,但他们统治已经衰弱了,号令出不了都城,各国诸侯各行其是,彼此侵陵攻伐不休,人民广受离乱之苦。在这种情况下,炎帝的后人们不但不去征伐那些残暴的诸侯,反而去侵凌那些诸侯。在当时的诸侯中,有一个名叫蚩尤的,尤其暴虐。轩辕见天下离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心有不忍,因此便内修德政,外振兵威,征伐炎帝于坂泉,大胜之,又在涿鹿地方打败了蚩尤,活捉了他。于是四方诸侯怀德畏威,都来归附轩辕。于是大家便公推轩辕为天子,轩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帝”。

资治通鉴:上古历史中三皇是哪三皇,伏羲从何而来?

黄帝有熊氏

三皇分别是上古时期的统治者,在华夏的文明发展中他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