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常说“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为什么呢?

手工普洱自做自售


为什么普洱茶是茶人的最后一站?不仅想起一句话“酒喝酱香,普洱贵生”!30岁以前也喝茶,什么绿茶红茶铁观音飘雪。逮着啥喝啥。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改善,不喝铁观音及花茶,喝绿茶,红茶。然后普洱一飞冲天,贵的离谱。也开始喝了。从熟茶开始。觉得油腻腻的。但是喝后畅快淋漓,也解决了便秘的问题。接着就喝生茶,那股淡淡的甘甜,回味无穷。每天喝茶成了全家人的生活方式。而且由普通生茶到野生紫芽。越来越讲究茶品。现在家里的收茶除了一些黑茶,岩茶外清一色普洱茶。就这样不断买不断喝。现在喝的基本是储存5年以上的老茶了。每天坐在茶室喝一壶普洱茶,读书写字。静观花开花谢,云起雾来,深深体会中国文化的深厚: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然也。




深的海68


原来是一个不爱喝茶的人,但有一段时间朋友说熟普早上喝能刮油,因为确实肚子太大了,所以那段时间开始接触到普洱茶,喝了一段时间的空腹熟普以后觉得还不错,效果挺好,胃也挺舒服,慢慢喜欢上了喝茶。但过了一段时间周围的朋友慢慢改喝生普了,我也就跟着喝上了生普。生普的香气和口感确实比熟普来的更加精彩,这时候就迷恋上了生普,而且也开始自己存茶了。一天不喝就感觉少了点什么。普洱生茶对胃不好的人还是蛮刺激的,特别是年份比较轻的,不能多喝,一定要饭后,最好喝年份老一点的。最近这两年也接触到福鼎白茶,老婆非常喜欢白牡丹,所以经常晚上下班回来泡上一壶白茶两人聊天喝茶。在单位我就拿岩茶肉桂招待客户,因为肉桂的香气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的。绿茶,黑茶也接触过,但不是很喜欢。其实某一个人迷恋一种茶是很正常的,但也可以多接触一下别的茶,都经常轮换着喝,我觉得这样更加精彩。


你想要的我做不到


终结我理解的含意是专业会喝茶的人,把不会喝的PK下去。因为我对茶叶就是小白,不会品茶,品不出茶的精华。我外地朋友经常会带茶叶来,西湖龙井,正山小种,金俊眉,小青柑什么的,喝着还可以,小青柑也属于普洱吧。我兄弟从云南大理给我捎来的普洱茶,我真喝不习惯,像个窝头一样大,挺硬,还弄不开,口感也不习惯。让我送人了。这说明只有老茶客才会煮普洱茶,才能喝出里面的精华,文化。把我们这些小白都给终结掉了。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山东庞哥



墨啜同学


如果要称“老茶客”,我认为我是一个典型的“老茶客”!从小到大都喝茶的“老茶客”!

做为南方人,在水质不太好的时代,每家每户都会用壶烧开水,壶里放入茶叶泡茶喝。只是茶叶是当地农村的细茶,有些放了香草香,有些烤了松木香,有些烟熏枫毛球果香……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

至于提问者提出的“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我认为这是明显地带人入“圈套”,让好普洱茶的人沉底不起,沉迷不已,也让不爱普洱茶的人趋之若鹜,幻想不断。

实际上,就喝茶的我而言,如果以2000年前后作比较,以2010年至今作对比,就会有不同的认同。

1995年2000年以前,对龙井茶,碧螺春,岳阳毛尖,君山银针等毛尖类茶非常喜欢,经常与人分享,经常换着泡茶喝。

2000年至2005年之间,大红袍,铁观音,人参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半发酵茶比较喜欢喝,还有很多人特别追求人参乌龙茶。但是我只喜欢铁观音茶叶。

2006年至今,由于物质丰富多彩,吃香的喝辣的,吃饱喝足的人多了,肚子肥胖了,加之台湾人在大肆宣传炒作普洱茶,泡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消费量也越来越大,一时间,普洱茶概念深入人心,追求普洱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当时还有很多人自称高端消费者,不是普洱茶不待见,还美其名曰“茶至普洱止!”与题主的话有些相似。

但是,至今我不觉得普洱茶有何不可或缺,喝过一段时间的普洱茶后,我还是认为铁观音茶叶的香浓,清爽,最合我的口味,以至于现在我的惯用茶就是“铁观音”,天天必喝不可少。

“千茶千样,百茶百性。”,“各茶有各味,各茶适各性,各茶入各眼”。我认为,真正的“老茶人”一定是一一不单纯的附和别人的宣传,不简单的认可别人的追求,不怀疑自己口感……的人。

只要记住一一茶无上品,适口为珍!您就是一个“老茶人”!

一一喜茗堂龙新久

2020年3月13日

生活中有茶,茶中有健康!


喜茗堂


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这句话不够严谨。

不严谨之处在于,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江南的人就喝惯了龙井、碧螺春之类的绿茶,很多人一辈子走到哪里都好这一口绿茶。普洱茶,他们反而觉得不够细腻。

然而,这句话让很多茶人认同。

则在于,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分,喜欢香气丰富,口感强烈可以选择生茶;喜欢汤感顺滑,可以选择熟茶。

普洱茶也有新茶、老茶之分,喜欢茶清香、新鲜,有新茶可选;喜欢茶的变化,感受不同时间的转化,有老茶可选。

因此,如提问所说,虽不够严谨,但也是对普洱茶的一种认可,口感丰富,也可以感受时间转化的味道,选择自己喜好而已。


拙阅


普洱茶近几年受到了很多资深茶友的追逐,是人们逐渐发现和了解了普洱茶的真正的品饮价值!

普洱茶好比酒类中的白酒,同款白酒新出厂的与存放一定年份的,口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后者不仅好喝,而且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普洱茶也是一样,很多知名山寨的新茶不仅好喝(香高、气足、回甘、生津)还非常适合存放,到了一定年限茶就会发生奇特的变化,香气下沉、茶气十足、回甘持久、生津强烈!当你喝到这种普洱茶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有的茶友感觉普洱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喝,认为价格也是靠炒作的!其实不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少数黑心商家以次充好:台地茶冒充古树茶(古树茶也不一定都好喝。五元一瓶的白酒存10年也不会比茅台好),做旧的茶冒充老茶,把质次熟普的仓味说成普洱的香味等等,确实误导了很多人,影响了对普洱茶的正确认识。

其实喝茶很简单:一是自己想喝。他人说好喝不一定适合自己, 无论什么茶都要有茶香,最好还要有甜!二是要感觉身体舒服。喝茶最终的目的是健康养生!三是要交学费。对喜欢的茶要分类少量购买,要货比三家,在没有掌握茶的特性时,以增值为目的的存茶要尤其慎重!


天赐悦Tcy


大家可能还记得IBM笔记本的广告语:无论您用的第一台笔记本是什么,但最后一台一定是IBM。当然,大家也都知道,联想后来收购了IBM笔记本业务。

关于题主这句话,根据我个人喝茶的经验与了解,可以这么讲:对也不对。那么,对在哪里?不对又在哪里呢?

云南普洱茶的高光时刻,是曾作为贡茶进贡过慈禧太后,全部选用芽头精制,唤作女儿茶。其余大多时候,都是边销茶,在中原汉地,始终上不得台面。直至改开后,才改头换面,在一众台湾大师的炒作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说普洱茶的炒作,为当今第一营销案,实不为过。还记得否,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这句广告语。

农业时代,人们往往吃不饱饭,普洱茶的苦涩,最容易让人肚饿,难得的油水都要让普洱拿掉,自然大伙不会喜欢;然而到了当代,随着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脑满肠肥、暴饮暴食,肥胖病倒成了屡见不鲜的平常玩意,自然,这一杯力道刚猛的普洱,就成了饭后解腻的首选。

之所以,普洱茶的炒作,能够炒出一波浪潮,价值支撑就在此处,它的特性,迎合了人们的时代需求。其次,我们不能否认,普洱茶,尤其是古树普洱茶,味道确实很赞,别有一番风味。

题主所讲的问题,答案就在对于一个好茶者、嗜茶者,随着经年累月的饮茶经验,口味会不断变重,普通绿茶、红茶由于滋味寡淡,便再难于满足茶瘾者的味蕾。

其实,除了普洱茶,还有武夷岩茶,味道也很猛烈,且余韵悠长、层次丰富;尤其肉桂,常有味中之王的称号。另外,武夷岩茶跟普洱生茶相比,还因为性温热,更适合部分脾胃虚寒者饮用。

最后讲一句,如果真的爱茶、好喝茶,切不要以“茶无好坏,适口为真”糊弄自己,与文学相比拟,好的作品都有条金线,好的茶也一样。六大茶类,各有各的评判标准,并非简单以适不适口为标准。

大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茶,不妨搞清楚自己的体质,然后多喝多试不同的茶,找到喜欢的滋味。相信我,中国茶品类繁多,一定会有你好的那口。

由于时间有限,就聊这么多,有不尽言处,还望谅解。



蛋蛋的二蛋哥


这种所谓的老茶客也可能只是个水军而已。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适用人群、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水质环境要求,贸然说哪种茶就是终极目标也太low 了。

我个人而言,小时候只喝花茶,后来大了之后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普洱茶等等等全都喝了个遍,到现在年龄大了,日常每天喝的还是龙井茶。

不是说普洱茶不好,只想说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喜好,都没错。



乐未央勿相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