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打得难解难分的攻防战?

醉心创作


武汉会战结束后,李宗仁率第五战区部队北撤到鄂北、豫南一带,依托大洪山、桐柏山,继续抵抗。此时日军虽然已经占领武汉,但因为第五战区的部队还在襄阳、樊城、随县、枣阳以及豫南的新野、唐河一带,留在敌后的二十一集团军也仍然还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江南又有薛岳指挥的国军,所以华中国军在战略上仍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日军此时已经控制长江航道,中游与下游联系畅通,因此在战略上虽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在战术上仍然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1939年4月下旬,日军以三个多师团兵分三路,向第五战区主力进攻,一路从信仰地区向确山左翼兵团六十八军刘汝明部进攻,一路从应山、花园地区向随县、枣阳一带进攻,一路以第十三师团为主力,并配属两个联队和骑兵第四旅团,向钟祥进攻。其中,南北两路为日军牵制和佯攻,重点在中路突破国军,占领枣阳、随县一带,巩固武汉外围地区,减轻华中地区的压力。

战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已经得到日军要进攻的情报,所以本计划正面以两个军且战且退,待敌进入随县、枣阳一带后,桐柏山地区的部队侧击日军,截断日军与武汉之间的联系,将之围歼。正面守军虽然经过顽强抗击,完成了预订任务,但因为桐柏山地区的国军与日军刚一接触就向北撤退,未能完成预定任务,导致战场形势恶化,随县、枣阳一带国军溃退,战局几乎崩溃。关键时刻,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严令之下,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又返回战场,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张自忠的三十三集团军等部也全线转入反击,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到9月,国军也一改以往的被动应战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和补充之后,发起了冬季攻势,李宗仁命令二十九集团军将襄河守备任务交给江防军,进攻已被日军占领的京山,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则进攻钟祥。12月,国军开始反击作战,但攻击一周之后,三十三集团军攻击钟祥未能成功,二十九集团军以四十四军攻击京山也未能成功,到十二月底,日军增调兵力开始反攻,国军分别退回原阵地,冬季攻势草草收场。

第二年,也就是1940年5月,日军卷土重来,发动了日军所谓的襄东进击战,其计划仍然与一年前的随枣会战一样,分三路进攻。北路自信阳出发,向西进攻,中路仍沿着花园到襄阳的公路向襄樊一带进攻,南路则沿京山到钟祥的公路向北和向西进攻。战役初期,日军各路进展顺利,北路孙连仲所属刘汝明部被击溃,中路池峰城三十军被击溃,敌人攻占桐柏县城,南路击溃汤恩伯所属十三军八十九师和孙震二十二集团军所部,占领随县和枣阳一带。

到五月中旬,国军全线溃退,连临时抽调增援的七十五军也被日军击溃,桂系八十四军损失惨重,173师被击溃,师长钟毅在撤退时与部队走散而阵亡,174师和189师也损失惨重。战后,作为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桂系十一集团军因此而被撤销番号,桂系大将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黄琪翔被撤职查办。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本已从襄河东岸撤退到西岸,但其所属部队主力尚未撤退出来,张自忠临时决定返回东岸,指挥所属部队反击,却因为随从部队仅有两个团,与敌人南方兵团主力发生遭遇战,张自忠死战不退,壮烈殉国。

日军击溃第五战区所属各部后,北方兵团转兵南下,与南方兵团在襄阳、樊城一带会师后,并未过多停留,只是烧杀抢掠一番之后随即撤出,转而在南漳一带渡过襄河,进攻荆门、当阳,战局急转直下。日军一旦攻破荆门、当阳地区,便可进一步进攻宜昌、沙市,和重庆就隔三峡相望了。到六月中旬,日军相继攻占了宜昌、沙市,国军退至宜昌外围地区,继续抗击,一部分国军甚至退到长江对岸山区,与敌对峙。不过,此时日军攻势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攻占宜昌、沙市一带后,并未继续向西进攻,就主动停止了。

此战日军虽然实现了攻占宜昌、沙市的意图,但其围歼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计划却并未实现。虽然第五战区各部队相继被日军击溃,纷纷向后撤退,但日军自身兵力有限,并不能在所有已占地区留置兵力守备,所以日军撤退后,国军各部队又卷土重来,基本上恢复了战前的状态,与华中地区的日军仍然处在大体稳定的阵线上。到几个月之后的9月,第五战区部队为了策应长沙会战,又曾对宜昌日军发动过反攻,但并未得手。之后,这一带国军与日军的对峙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

也就是说,在1939年到1940年,日军与国军双方在鄂西北一带进行了四个回合的较量,而且都是上半年日军主动进攻,打一段时间之后又退回去,国军又开始反攻,国军反攻也未能取得太多战果,只能草草了事,退回去。而且,日军第一次进攻是在四月,第二次进攻是在第二年的五六月间,国军第一次反攻是在第一年的12月,第二次反攻则是在第二年的9月。

不过,就国军方面来说,1939年的冬季攻势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攻势之前,国军士气还是比较高的,作战也比较有信心,此战之后,国军就没多大信心了,士气很低迷,很容易被日军击溃,所以才出现了日军轻而易举扫荡鄂西北地区,将第五战区几乎所有部队都击溃,轻松攻占了宜昌、沙市,直接威胁到了重庆的安全。第一次日军进攻时尚且有围歼日军一部的雄心,第一次反攻也曾以恢复武汉为目标,但却都未达成。这之后,就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


萧武


在解放战争中,最难解难分的攻防战当属东北的交通枢纽城市四平,两年多时间里,城市几度易手,战争之激烈和残酷冠绝全国。


四平位于东北腹地,处于中长线,四梅(梅河口)线和四洮(洮南)铁路的交叉点上,是深入东北各部的咽喉要道。1946年3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十旅攻克四平,全歼3000守军,活捉蒋介石任命的辽东省主席刘翰东。

由于守城部队都是蒋介石改编的伪满武装,战斗力不强,东北民主联军在这次战斗中伤亡不大。


半个月后,国民党军队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南北对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经过40多天的血战,终于攻克了东北民主联军重兵把守的四平。

这一仗东北民主联军损失惨重,跟随林彪出关的部队伤亡近半。

黄克诚在发给中央的电报中坦言,形势十分危急,东北民主联军有遭遇西路军危险的可能。


一年后恢复了元气的东北野战军卷土重来,用两个纵队另一个师的兵力,对四平进行攻坚作战。守卫四平的是陈明仁率领的国民党第七十一军,以及4个保安团共3.2万人。

这场空前惨烈的攻坚战,足足打了17天,东北野战军付出将近2万人的代价,最后败走麦城,这场惨烈的攻坚战给林彪留下极大的心里阴影,以至于在后来的锦州战役时,犹豫再三。

1948年3月12日,林彪组织三个纵队,另外加一个独立式的绝对优势兵力。对四平进行猛攻,几个月前守卫四平有功的陈明仁因贪污被撤职查办,号称固若金汤的陈明仁防线形同虚设,东北野战军仅用24小时,全歼守敌1.8万人,东北野战军仅伤亡了4300人。


花近高楼1


难解难分可能也代表了异常惨烈。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我想每一个朋友们都应该有所印象,不管是“最可爱的人”、“万岁军”还是“上甘岭战役”。朝鲜战争中的每一场战争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和鲜血拼搏出来的胜利呢?

所以,我想讲一讲“上甘岭战役”,这是一场伟大的攻防战。

  1.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经过第一阶段的战争后,志愿军沉重打击的美军,首先是战线已经拉扯到了“三八”线附近,美军覆盖朝鲜全境的梦想破灭了。其次是在兵员和物资消耗上,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消耗都远远超过了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军被迫从全面进攻转入到战略防御。


  2. 战争从1951年6月进入到了第二阶段:阵地战。52年4月,十五军换防到上甘岭所在的五圣山。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全长约五公里,海拔高一千来米,有五个指头形状的高地,其战略位置重要,是整个中部战线的闸门,整个战争的走向都有可能由于五圣山的得失而改变。

  3. 负责五圣山防御任务的十五军,是一支作风顽强、作战能力突出的战略预备军。军长是秦基伟,一名我党我军中的出色指挥员,受领到防御任务后,就确定了“寸土不让,坚决固守”作战指导思想。52年10月14日,美军针对五圣山的战争爆发,直到一个多月后11月25日战争结束。这场持续43天的战争被人们称为“上甘岭战役”,具体的作战情况我不述说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来看一看它的惨烈情况:美军出动了6万多人,300余门火炮,170多辆坦克,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多枚,炮火密度达二战之最。山头平均被削平2米,我军打退敌900多次冲锋,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

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觉得惨烈已经扑面而来了!!!


xiaoZ弹史


钓鱼城之战或称钓鱼城保卫战或称合州之战是指南宋与蒙古帝国发生於1259年的战争,蒙哥在此战中阵亡,该战使南宋暂时解除了亡国危机,国祚一度延续。 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其後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采纳播州人冉璡丶冉璞兄弟的建议,於1243年复筑钓鱼城,屯兵积粮,抗击南侵的蒙古大军,并作为保卫重庆的屏障。


当时蒙古帝国正横扫欧亚大陆,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进攻鄂州丶塔察尔进攻两淮及兀良哈台进攻云南大理国,自己则领兵往四川。1259年2月,蒙哥大汗亲自率领4万军队到钓鱼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合州知州王坚严辞拒绝并杀了使者,蒙哥开始进攻钓鱼城,然而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大将汪德臣战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击伤,後逝於温泉寺,蒙军因此被迫撤退。直至1279年,在守将王立带领下钓鱼城军民投降,才正式结束钓鱼城之战36年抵抗历史。


晨锵锵


洪都保卫战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经典的攻防战

洪都在元朝末年,隶属于江西行省,起初叫龙兴,由朱元璋改名洪都(即江西南昌),朱元璋得到洪都以后,由侄子朱文正为大都督驻防,大将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

为什么说洪都保卫战是打的最难解难分的攻防战?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亲提六十万大军集中全部精锐,从水路直扑洪都,洪都保卫战正式打响。



洪都的守卫统帅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虽然是朱元璋的侄子,但是朱元璋对他视如己出,朱元璋对于这个平日有点放荡不羁的侄子能不能挡住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其实心里一点把握没有。

陈友谅当时注重水军,更为水战造就了一种“上下不可闻,橹以铁皮裹之”的巨船,企图从心理上压倒敌人,震慑敌军。后来的鄱阳湖之战,朱元璋见了也的确心惊不已,朱元璋的渔船改造的战船在这种巨船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由于洪都保卫战的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能守一个月已然是朱文正的本事,然而事实是守了整整八十五天,将近三个月的日子。朱文正的守军只有区区四万人,而陈友谅可是六十万大军,等于整整相差十五倍之多。虽然守城在上攻城在下,守城容易攻城难,但是以一挡十五还是有点天方夜谭,就是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硬声声被朱文正超额完成。



洪都的战略地位在当时对于朱元璋来说无比重要,洪都位于潘阳湖畔,水路便捷,进可攻,退可守,为当时应天之门户,陈友谅只要拿下洪都,就可沿水路直达应天。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发起进攻,城墙在炮火之中连续毁坏,不得已朱文正只好命令士兵一边守城,一边修筑城墙。虽然守住了城门,但是朱文正一方损失惨重。

就这样一直对峙了两个月,面对于十倍之多的敌人,朱文正自觉城门被破只是时间问题,随即派人向朱元璋求救,奈何朱元璋此时实在抽不出身,命令再守一个月,到时就可以跟陈友谅决一死战。朱文正只好硬着头皮死抗了,城中能吃的几乎都吃光了,百姓的房子甚至都拆来修补城墙,可见当时惨烈程度,就这样一天天的又拖了一个月,陈友谅大军久攻不下,无法久耗此地,陈友谅无奈之下只能撤退,洪都保卫战取得战略性胜利。

洪都一战,朱文正用区区四万人,硬生生拖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为日后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大决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战略性胜利,更是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最经典的攻防战例。


慕山曦侃史


两山轮战,无论对我国还是世界而言,都堪称最难解难分的攻防战。

作为距离我国最近的战争,对越战争却显得最为“低调”,而作为对越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轮战则显得更加陌生。

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掩盖这场战争的艰苦卓绝和重大意义。其中两山轮战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都称得上是最难解难分的攻防战。

1975年,美国撤离南越,北越旋即统一越南。而在此前的1969年,北越领导人胡志明去世后,后继的黎笋政府企图统一越南,并兼并老挝柬埔寨,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这和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背道而驰,因此中越关系开始逐渐转冷。

而此时和我国交恶的苏联,为牵制我国,疯狂的对越南进行援助,越南更加有恃无恐。

1978年11月3日,苏联和越南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苏越两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而此时的越南早已趁柬埔寨红色高棉运动出兵干涉,在越南南部掀起大规模排华浪潮,并在中越边境不断制造摩擦和事端,越南甚至自诩为第三军事强国,其称霸东南亚的野心愈发明显。

在这样的条件下,1979年1月,中美建交,随后总设计师访美,得到美国卡特政府“保持中立,并阻止苏联介入对越战争”的承诺,我国最终确定了“教训”越南的方针。

1979年2月17日,我军30万人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撕裂中越边境线,向越南发起了猛烈进攻,越南北部的10万大军瞬间被消灭殆尽,仅用了16天,我军就占领了老街、高平等战略要地,打开了通往河内的门户,越南震动。

但总设计师随即命令撤军,我军在回撤的途中对陷入重围的越南游击队实施了残酷的清剿,对中越边境越南境内80公里的范围进行了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系列毁灭性打击,谅山更是一间房子也没有留下,彻底摧毁了越南北部的工业基础,越南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这作为我国惩罚越南,打脸苏联的操作,只是总设计师的开胃小菜,真正的重头戏在后面的两山轮战。

虽然我国撤军回国,但总设计师利用中越边境争议较多的特点,占据了两国争议的多个战略要点,迫使如鲠在喉的越南不得不在越南北部维持一直人数高达100万的大军,成为越南的沉重负担。

而由于越南被我国疯狂报复,境内基础设施被摧毁殆尽,百万越军的消耗几乎全部要靠苏联买单,这使得越南的盟友苏联很快不堪重负。苏联每天需要援助越南200~250万美元,越南成为苏联不断掉血的巨大创口。

而总设计师的好戏才刚刚开始,1980年10月,我军夺取了有争议的罗家坪大山;1981年5月,我军在广西和云南方向几乎同时夺取了法卡山和扣林山;1984年4月到5月,我军又攻取了老山和者阴山,不堪袭击的越南被迫以全国、全军之力在地形不利的老山跟我军展开激烈的争夺。

但由于地形不利,加上没有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越南不仅难有招架之力,伤亡更是极其惨重,比如1984年7月12日的老山战役中,越南阵亡3700多人,我军牺牲则只有70多人。

在对越战争渐入佳境时,我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军队改革也提上日程。1984年,我国裁军100万,着力提升我军现代化作战能力。为了锻炼各军实战能力,总设计师要求七大军区轮流参战,史称“两山轮战”。

两山轮战的开展,除了提升了我军的综合素质,更彻底拖垮了越南,熬干了苏联。

为了更好地达到惩罚越南,干翻苏联的目的,1988年,我军发动南沙“3.14海战”,将对越战争战线扩张到海上,而且总设计师还准备派海军攻取越南中部的昏果岛,从海上掐断贯越南的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

经过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击,越南被彻底打回原形,印度支那联邦梦彻底破碎。而越南背后的苏联,在两山轮战的疯狂消耗中最终不堪重负,加上阿富汗战争、中东战争等一系列轮番打击,这个红色帝国终于在1991年彻底崩塌,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1991年,越南领导人阮文灵北上求和,越南彻底放弃了吞并柬埔寨和老挝的野心,但此时的越南已经错过了发展的大潮,且因为长年累月的战争,这个东南亚小霸彻底趴下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风如我诗,我来说两句。

历史上打得难解难分的攻防战,莫过于家庭里的婆媳大战,从人类有了家庭开始,直到现在,还没有停战的希望。

常常是你来一招,我去一式,布阵于无声无息之间,决战在唾沫横飞之内。以咒猛攻,毒骂抢先。向街人哭诉为战术,拉亲戚结盟为阵线。

虽说此战没有枪声,没有硝烟,没有冲锋的号角,没有厮杀的呐喊,但其激烈程度,常常令男人们生寒,以至有不少男人为此命丧黄泉。

有为老不尊,也有做媳蛮横的。

有为人妇不尽一点妇道的,也有为长者不容半分逆意的。

一句不合,四眼狠瞪。一事拂意,两嘴开河。

眼横恨光似闪电,嘴喷唾沫如酸雨。男女老少,都不得安生。苦辣酸涩,任你品尝。

大战过后,唾沫一地,颓废满家。

有心性极毒者,拳脚不解恨,刀棒相加,致婆母于伤残的。

也有出心即不善,咒骂难平气,四乡八邻,要媳妇丢人现眼的。

到底有何仇有何恨?认真说起来,只是些碎芝麻烂谷子的事。为何纷纷不休?天天鏖战?全因为眼见心烦看你不惯。

呜呼,此战何时能消?无人可知无人可晓。

女方认为:只有娶了媳妇忘了娘才可停战。

男方认为:只有娶个好媳妇方能罢手。

你有何良策,说来看看。


风如我诗


这样的战役很多的,我知道的是楚汉时期的鸿沟对峙。

鸿沟对峙发生在楚汉之争的中后期。项羽在整个秦汉时期都是一个开挂一般的存在,带领江东八千子弟在反秦战争中所向披靡,无人可当,最后自封霸王,分封天下诸侯。楚汉之争前期,不管刘邦出多少兵,项羽都是压着刘邦打,如果不是韩信,和项羽本身的傲气,刘邦想要夺得天下就是做梦。



鸿沟对峙时期,项羽和刘邦也进行了大战,但最后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刘邦打不过项羽,但有城池可以固守,后面靠着汉中,粮草不用担心。反观项羽,他虽然可以打败刘邦,但却没有办法去攻城,不是打不过,而是兵力太少,攻城真的不划算,还有可能打输,而且更加严重的事项羽背后,有其他诸侯捣乱,粮草不济。

项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想要回兵去平乱,可是刘邦却不想让他回去,他如果回去,刘邦就在后面攻打。如果不回去,刘邦又不会和项羽决战,就是对峙,守着城池。这一次对峙直接拖了一年多,这在古代真的是一场耗时非常长的战争了。



还有一战就是秦赵长平之战。这场战役在初中历史书中也有记载,但过于简单,其实这一战真的是拼国力的战役,秦国白起几乎动用了秦国全国的兵力,整个国家就为了打这一战而不停运作起来。

同样的,赵国也是如此。很多人都以为赵王换赵括是听信了谗言,其实是不得不换。廉颇一直采用固守策略,一直不与秦国决战,但赵国发展起来是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缘故,改革主要是军事,但秦国因为商鞅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所以整体国力要比赵国强不少。



赵国的国力到最后真的扛不住了,皇帝都只能喝稀饭,全国是勒紧裤腰带支持长平之战。虽然秦国的局面也不乐观,但还是要比赵国要好一点儿。秦国政治改革也比较彻底,所以秦王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反观赵国,赵国权贵可不愿过节衣缩食的生活,所以激进派一直在给赵王压力,最后赵王只能让赵括替换廉颇。

其实赵括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他的指挥下,秦国损失也比较严重,这也是为什么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依旧花费了好几十年才统一六国。


丛心而论


中原大战 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反蒋声浪很高,反蒋军事的阵容也很强大。蒋军虽攻占河南归德(今商丘)等地﹐但总的形势不利。归德旋为冯军收复﹐长沙﹑济南先后被桂军和阎军占领﹐蒋军撤守鲁西南和豫南漯河地区。 7月至9月中旬,反蒋联军战局每况愈下。7月4日,桂军退守广西。8月14日,阎军放弃济南。 冯玉祥的“八月攻势”也遭到失败。蒋军在两湖﹑津浦﹑陇海﹑平汉各战场取得全面胜利。 阎冯联军则主动变为被动,有些将领看到讨蒋军事越来越没有前途,都在徘徊观望中寻找自己的出路。此时,持观望态度的张学良9月18日通电拥蒋,率东北军入关占领平﹑津﹑河北。阎冯联军中立即引起极大震动,反蒋联军迅速瓦解。


66852607117


唐末的睢阳之战,南宋末年的襄阳之战,明末的山海关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