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到禪學教派的領袖

最近,雲浮因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零傳染,被刷紅了,六祖惠能大師也跟著再次火了。

大家喜歡上了惠能大師的佛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很多雲浮人都說因為惠能大師坐鎮,新型冠狀病毒無法在雲浮降落,成了浮雲。確實,惠能大師曾說過:任憑天下旱,此地永豐收。任憑天下亂,此地永無憂。他說的此地,就是他出生的地方雲浮。

六祖惠能: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到禪學教派的領袖

惠(慧)能(638--713年),俗姓盧,新州人(現雲浮市新興縣)。父親為官,但在他年紀很小時,就去世了。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少年時,他靠打柴為生,不識字。

有一日,他偶然聽到別人誦《金剛經》,心有所悟。於是,他辭別了母親,北上蘄州黃梅縣(今屬湖北)東山寺拜師,分在廚下做雜役。

由於他所作偈語表達了徹底的空無觀點,超過首座弟子神秀,因此受到該寺禪宗五祖宏忍的賞識,這個未入僧籍的行者終於得授《金剛經》及初祖達摩所傳木棉袈裟。他就回到嶺南。

六祖惠能: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到禪學教派的領袖

但是,在爭奪禪宗繼承權的鬥爭中,惠能幾次死裡逃死,隱於四會、懷集的獵人隊中間十幾年。

676年(高宗儀鳳元年),他到廣州法性寺,就寺上風吹小幡動的現象發表了通透徹的唯心論見解,“非風、幡動,心自動耳”。

《壇經》一書就記載了下來:“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六祖惠能: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到禪學教派的領袖

當時,該寺主持印宗大為讚歎惠能的慧根,立即為其削髮授戒,待惠能出示法衣後,反以師事之,並承認其為禪宗正統。

就這樣,惠能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就此成了教派領袖。

次年,惠能到曲江曹溪寶林寺傳教,整整36年,大談“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的空無之道,大倡“道由心悟”、“自心是佛”、“本心生萬種法”的頓悟之旨。其實,從哲學上說,頓悟說是主觀唯心論。

六祖惠能: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到禪學教派的領袖

說到曲江寶林寺,創於南朝梁武帝時。唐初,禪宗六祖惠能加以擴建,用作傳佈頓教的演法道場。唐中宗敕改法泉寺,宋太祖改為南華禪寺。該寺由於是惠能的發跡和藏骨之所,故素有“祖廷”之稱,被譽為嶺外禪林之冠,也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

惠能被尊為禪宗六祖,其所創立的南宗頓教與神秀(也被尊為六祖)的北宗漸教對立。惠能死後,門人整理其言論,得《壇經》1卷。

六祖惠能: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到禪學教派的領袖

其後,他的弟子神會冒險北遊長安、洛陽宣揚頓教,“蕩其漸修之道”,“所以言天下禪道者,以曹溪為口實矣”。當時,南宗在全國的佛教教派中成為壓倒一切的派別。

能成為一方派別,是惠能一切皆空的思想和淨心、頓悟的教旨,他拋棄了六朝以來弄得煩瑣不堪的天竺佛法,創立了含有玄學特色的、適合中國士大夫口味的佛教教派,並對宋代的心學產生過影響,具有積極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