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女性对待自己以及其它女性婚姻的态度

导语:《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姻缘的描绘,表现了张爱玲对爱情、婚姻和人性冷酷以及女性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等现实的清醒认识。一个离婚女人为求名分、为要一个长期饭票精打细算;一个接受着西方教育的多金浪荡子,强烈地渴望有人懂得自己、追求精神恋爱,二人最终在“倾城”的背景下,有过一瞬间的和解,最终缔结婚姻。在这一过程中,爱情成了女性谋生的工具,出嫁仿佛成了女性唯一的出路。

一、女性对自身婚姻的态度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女性对待自己以及其它女性婚姻的态度

1.白流苏的第一次婚姻

白流苏在婚姻中,经常受到丈夫的殴打,而白流苏毅然的选择离婚,则显示出了白流苏的果敢。但这份果敢并不能使她在婚姻上完全做得了主。离婚是三爷帮忙办的,流苏的结婚与离婚都离不开男性的掌控。

白流苏在托徐太太找人再嫁之前,说不离开白公馆的原因:“有活路,我早走了!我又没念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是女性与男性生理上的差异,而“没念过两年书”则是女性无法公平地接受教育。在那个时期,女性地位虽然有所上升,但相当多的女性依然无法接受教育,即使工作,也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养活自己,这种女性无法生存的困境迫使她们必须找一个男性结婚,依附男性而生活。女性的生存困境被徐太太犀利地指出:“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

社会环境迫使女性无法单独生活,必须依赖与男性的婚姻。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女性对待自己以及其它女性婚姻的态度

2.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婚姻

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婚姻,则更显示了女性在婚姻方面受制于男性。在与范柳原相处的过程中,白流苏时刻计算着与范柳原结婚的事。白流苏是喜欢范柳原的,但她也同时无时无刻焦急于与范柳原结婚,自己也明确知道是为了经济上的目的。当范柳原表达了不愿与白流苏结婚的意愿时,白流苏不顾范柳原所渴望的相爱,不顾自己对范柳原的爱,坚持不肯与范柳原在一起,不愿做范柳原的情妇。白流苏还是屈服了,到了香港,做了范柳原的情妇。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并认为女人作为“第二性”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经济不能自主;二是由女性的经济地位和处境衍生出来的“出嫁意识”,结婚成了女性唯一的出路;三是父权制度下女性作为“第二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白流苏执着于与范柳原结婚,但对于这种迫切的需求,白流苏有着清醒的认识。她知道女性对男性的爱的执着是一种病态的执着,但她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女性自身无法生存,只有依附于男性的爱、男性的婚姻,才能生存,才能得到其他女性的尊重。为了生存,白流苏不得不依附于范柳原,无论是以情妇的身份,还是妻子的身份。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女性对待自己以及其它女性婚姻的态度

白流苏对于自身困境的认知,是很清醒的。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没念过两年书”,所学的所有学识都是为了持家,独身的她无法独立生活下去,她不得不依靠范柳原生活。无法成为范柳原的妻子,她又不得不委屈成为范柳原的情妇,失去她的尊严。至此,白流苏的生存,她的尊严,全都系在范柳原身上,系在与范柳原的婚姻之上,女性根本无法独立生活。

二、女性对其他女性婚姻的态度

白老太太对受家人排挤的白流苏说:“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面对在家无法生活的流苏,母亲无法给她提供帮助,只是劝她为死去的丈夫守寡,重新回到婚姻的庇佑之下。可是这条路,同样是痛苦的,领个孩子熬十几年之后才有出头之日。女性只能在婚姻的庇佑下,忍耐地活着。对待七妹宝络的婚姻,白老太太无比热心,张罗着为七妹寻找结婚对象。四奶奶的两个女儿,只是十几岁的年纪,而四奶奶已经开始帮她们网罗结婚对象,想在七妹的相亲场上为女儿们谋取一个席位。婚姻,似乎只是其他人得利、赚面子的手段。白老太太为了不让别人说闲话,才对七妹的相亲百般铺张。而四奶奶推举自己的女儿,也是为了在女儿的婚姻中获利,若是七妹嫁给了范柳原,“谁也别想在她身上得点什么好处”!范柳原刚回国时被无数的太太推举自家的女儿,也是侧面显示了女性对其他女性婚姻的态度。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女性对待自己以及其它女性婚姻的态度

女性对其他女性婚姻的态度,多表现为母亲对女儿结婚的急迫和重视。“对少女来说,结婚是融入群体的唯一办法,如果她们‘仍然是待字闺中’,在社会上她们就是废物。因此,母亲们总是顽强地寻求把她们嫁出去。”母亲们急迫地将女儿送去相亲,为自己的女儿寻求一片生存的地方。

三、结语

“对双方来说,婚姻同时是负担和利益;但他们的处境并不对称。”在女性解放才刚刚开始的那个时期,女性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生存,不得不走入婚姻。而对于男性来说,“他们在婚姻中寻找自己生存的扩大和确认,而不是寻找生存的权利本身”。结婚对于男性来说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命运”。在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你来我往中,范柳原一直占据上风,他掌握着经济权,把控着女性的命运。但这并没有使得范柳原感到幸福,他追求爱情,可他却很难从一心想要结婚的白流苏那里得到认同。当香港沦陷时,白流苏和范柳原不再计较,白流苏不再执着于结婚,范柳原不再执着于对白流苏的把控,两人在不可控的命运面前终于平等,才获得了一刹那的谅解。“两性既是对方的又是自身的受害者”,对女性的解放,同样是对男性的一种解脱。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女性对待自己以及其它女性婚姻的态度

现如今,依旧还没有发展到不从家庭的角度来衡量女性的价值的程度,女性还是得进入家庭。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她们从现在开始或迟或早会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与男性达到完全平等”,女性权利的获得使得她们有了更广阔的世界,男性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将解放女性。婚姻将不再是人生活的唯一方式,每个人都将更多地拥有对自身生活的掌控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