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作為一個居士 上哪兒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


妙祥法師:作為一個居士 上哪兒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


125

妙祥法師:作為一個居士 上哪兒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


第四部分 持戒與助行


往生需要福德資糧

選自《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六為居士隨緣開示》


(接昨日推送內容)這個福德也是分幾種福德:有的是世間生活的福德;有一種是成道的福德。比如說,我們雖然是學佛了,往往也想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有時我們去做一些善事。但是呢,作為一個居士想成就這個福德因緣,在哪兒成就呢?在戒律上曾經有這麼個說法:當你進入寺院的時候能夠頂禮,你這個福德因緣就具足了,就有了,所以說你的成就因緣也在這裡呢。這是臺灣一個寺院住持講的,他講這是佛說的。


就是說我們作為一個居士想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上哪兒培養?就在三寶地培養。到三寶地恭敬三寶,而在這裡成就自己的福德因緣,這個是很重要的。現在往往有一種說法:在家好好修,末法時期沒有善知識了,在家修就行了。實際上他不是讓你在家專修,而是把你的福德因緣全滅掉了、斷掉了。所以說福德因緣應該這麼培養,別亂培養。

有很多人說,明天上敬老院、後天濟貧去、大後天水災了……去做這些善事。這些善事該不該做?也該做,作為居士來講應該做,為報效國家也應該做。但是往往有人用這種方法阻止人上寺院,把真正的善事給放一邊了,給誹謗掉了,所以我們成就的機會就沒了。你沒有真心地皈依三寶,怎麼能往生西方極樂?實際上往生西方極樂就是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的一個果。因為你三皈依成就了,有個果才能往生西方。

所以說在修道中不光要勇猛精進,福德因緣也要具足的。就像《大報恩經》講的:一個人往沙漠裡走,如果你有勇猛的心,但是你沒有糧食、沒有水,你會渴死、餓死的。有的人就強調了一個什麼呢?勇猛精進。我在家好好修、勇猛精進,但是你沒有福德因緣,同樣會渴死、餓死的。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說三寶這塊地方,千萬千萬要記住:別捨去。當你捨去的時候,這麼說吧,一個是耽誤你的修行,另外可能走入外道里去。這就是當前的一種說法,因為他並不瞭解佛法真實的本意,所以這個是最大的弊病。

特別居士這塊兒,居士必須在護持位成就,僧人必須在修行位成就。如果僧人變成護持位來成就,他也不能成就;居士要把自己變成修行位來成就,他也不能成就。就像什麼呢?市長就在市長那兒工作,警察就在警察那兒工作,他們倆不可以互相換崗,在不同的崗位共同都有一個成就,就完事兒了。

一居士:這個成就就是把道場護持好?

居士就是護持位,在護持位成就。以護持三寶為自己正確的三皈依,成就自己的三皈依戒體,這樣的話我們將來不管是往生西方,還是成佛,都在其中了。如果離開三寶,不能護持三寶,而還要往生西方、還要成就佛道,那都是騙人的事。那“阿彌陀佛”就不是阿彌陀佛了,那成他們家佛了,那就是“他想怎麼地就怎麼地”的佛了,是不是?所以說佛法都是以三皈依為基礎,這是一個根本的東西。我想這塊兒是居士一定要注意的問題。


妙祥法師:作為一個居士 上哪兒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

妙祥法師:作為一個居士 上哪兒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

妙祥法師:作為一個居士 上哪兒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


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